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顶部设置有框架,所述框架的内部开设有若干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部安装有热交换管,所述第二通孔内部安装有加热装置,所述框架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组抵紧组件;每组所述抵紧组件均包括手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交换器
[0001]本技术涉及热交换
,具体为一种热交换器
。
技术介绍
[0002]热交换管是换热器的元件之一,置于筒体之内,用于两介质之间热量的交换
。
具有很高的导热和良好的等温性
。
它是一种能快速将热能从一点传至另一点的装置
,
而且几乎没有热损耗
,
因此它被称作传热超导体
,
其导热系数为铜的数千倍
。
[0003]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
CN212720984U
中所公布的一种高强度紫铜冷却盘管热交换管,包括固定框,固定框的内部纵向固定有多条隔板,所述固定框内部横向贯穿有多条热交换管,所述固定框的一侧与另一侧固定有多个管道连接头,所述固定框的一侧上方和另一侧下方固定有流体接口;加强本设备最外圈的稳固性,减少磕碰时热交换管产生的凹陷和变形,为了热交换管之间的稳固性,本设备通过将多个热交换管横向挂穿多条隔板,这样将多个热交换管之间固定连接起来,利用管道连接头将多个热交换管串通起来形成多流径的热交换管,解决了热交换管强度不够易破损的问题,但是其,热交换管采用固定连接方式,后期当单个热交换管损坏后不易维修更换,因此我们需要提出一种热交换器
。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通过设置抵紧组件,简单快捷,方便有效,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交换器,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顶部设置有框架,所述框架的内部开设有若干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部安装有热交换管,所述第二通孔内部安装有加热装置,所述框架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组抵紧组件;
[0006]每组所述抵紧组件均包括手柄
、
螺杆和抵紧板,所述手柄的一侧与对应的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杆远离手柄的一端均螺纹螺纹连接于框架的内部并延伸至对应的第一通孔内部,所述螺杆位于第一通孔内部的一端与对应的抵紧板的一侧通过轴承固定连接
。
[0007]优选的,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设置设置连通有进水口,另一端设置连通有出水口,相邻的热交换管之间通过连接头连接连通
。
[0008]优选的,所述防护罩的底部开设有定位槽,所述框架安装于定位槽内部
。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头
(
的形状具体为
U
型,且连接头的通道直径与热交换管通道直径一致
。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
本技术通过设置抵紧组件,便于在安装热交换管时,可以通过转动手柄带动螺杆转动,进而带动抵紧板移动,从而可以将热交换管牢牢固定于第一通孔中,防止热交换管移动,同时也可以在单个或者全部的热交换管损坏后,方向转动手柄,进而带动螺杆转
动,带动抵紧板远离热交换管,从而便于单个或者全部的热交换管的更换;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仰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框架和热交换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抵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
A
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
[0017]图中:
1、
防护罩;
101、
定位槽;
3、
框架;
301、
第一通孔;
302、
第二通孔;
4、
抵紧组件;
41、
手柄;
42、
螺杆;
43、
抵紧板;
5、
热交换管;
51、
进水口;
52、
出水口;
53、
连接头;
6、
加热装置
。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
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
。
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
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
[0019]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热交换器,包括防护罩1,所述防护罩1的顶部设置有框架3,所述框架3的内部开设有若干组第一通孔
301
和第二通孔
302
,所述第一通孔
301
内部安装有热交换管5,所述第二通孔
302
内部安装有加热装置6,所述框架3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组抵紧组件4;
[0020]每组所述抵紧组件4均包括手柄
41、
螺杆
42
和抵紧板
43
,所述手柄
41
的一侧与对应的螺杆
42
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杆
42
远离手柄
41
的一端均螺纹螺纹连接于框架3的内部并延伸至对应的第一通孔
301
内部,所述螺杆
42
位于第一通孔
301
内部的一端与对应的抵紧板
43
的一侧通过轴承固定连接
。
[0021]进一步的,所述热交换管5的一端设置设置连通有进水口
51
,另一端设置连通有出水口
52
,相邻的热交换管5之间通过连接头
53
连接连通,其中,所述连接头
53
的形状具体为
U
型,且连接头
53
的通道直径与热交换管5通道直径一致
。
[00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
301
的直径大于热交换管5的外直径,从而确保热交换管5可以套接与第一通孔
301
内部,抵紧板
43
采用环形卡板,确保能够精确与热交换管5卡接,连接头
53
与热交换管5可以采用螺纹等容易拆卸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且相互连接处应设置密封圈,从而增强防水性,综上所述,在实际使用中,首先将热交换管5套接与第一通孔
301
内部后,通过连接头
53
将相邻的热交换管5连接,而后转动手柄
41
带动螺杆
42
转动,进而带动抵紧板
43
移动,从而使得抵紧板
43
可以牢牢将热交换管5抵紧,防止热交换管5移动,在单个或者多个热交换管5损坏后,可以反向转动手柄
41
,进而带动螺杆
42
转动,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罩
(1)
,所述防护罩
(1)
的顶部设置有框架
(3)
,所述框架
(3)
的内部开设有若干组第一通孔
(301)
和第二通孔
(302)
,所述第一通孔
(301)
内部安装有热交换管
(5)
,所述第二通孔
(302)
内部安装有加热装置
(6)
,所述框架
(3)
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组抵紧组件
(4)
;每组所述抵紧组件
(4)
均包括手柄
(41)、
螺杆
(42)
和抵紧板
(43)
,所述手柄
(41)
的一侧与对应的螺杆
(42)
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杆
(42)
远离手柄
(41)
的一端均螺纹螺纹连接于框架
(3)
的内部并延伸至对应的第一通孔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龙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热隆电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