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容器及混合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容器包括:底座,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缓释孔;容具,具有开口,以及与缓释孔相匹配的第一密封件;整体与底座同轴布置,且能够相对于底座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第二密封件;容具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密封件将容具的开口密封形成封闭的空腔,第一密封件将缓释孔封闭;容具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密封件脱离与容具的密封,第一密封件脱离与缓释孔的密封。由于容具仅一端开口,相对于两端开口的结构,仅需对一个开口密封,降低了容具密封的难度和密封失效的可能;此外,通过缓释孔及与之匹配的第一密封件,使得用户能够根据使用需求开启和封闭缓释孔,从而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从而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从而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容器及混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容器及包含该容器的混合装置,尤其涉及两种物质混合的混合结构,以及用于盛装前述两种物质之一的容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混合装置,在实现两种物质混合的同时,将混合后的物质通过通道与外部空气连通;包括有用于盛装第一物质(粉体或液体)的器具,用于盛装第二物质(粉体或液体)的容器,初始状态下,第二物质密封于容器内部,使用时将第二物质释放入器具内,实现两种物质的混合,同时将混合后的物质通过通道与外部空气连通。
[0003]然而,目前已有结构中用于盛装第二物质的容器多为两端开口,需要分别针对两个开口做密封,增加了容器密封失效的可能性,从而增加了第二物质因密封失效导致有效成分部分或全部失效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容器及包含该容器的混合装置。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
[0006]一种容器,包括:
[0007]底座,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缓释孔;
[0008]容具,具有开口,以及与所述缓释孔相匹配的第一密封件;整体与所述底座同轴布置,且能够相对于底座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0009]第二密封件;
[0010]所述容具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密封件将容具的开口密封形成封闭的空腔,第一密封件将缓释孔封闭;所述容具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密封件脱离与容具的密封,第一密封件脱离与缓释孔的密封。由于容具仅一端开口,相对于两端开口的结构,仅需对一个开口密封,不仅减少了零件,简化了装配工艺,而且大大降低了容具密封的难度和密封失效的可能;此外,利用容具和底座的相对移动使得第二密封件脱离与容具的密封,且第一密封件脱离与缓释孔的密封,结构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0011]当本技术容器用于混合装置中时,容器内盛装第二物质(例如粉体、液体等);于初始状态时,容具位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二密封件将容具密封,将第二物质密封于所述空腔内,第一密封件将缓释孔封闭;施加外力迫使容具相对于底座上行,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二密封件脱落,解除第二密封件与容具的密封,第二物质从容具中释放,并与器具中的第一物质(例如液体、粉体)混合,形成混合物质(例如溶液、凝胶等);同时,第一密封件脱离与缓释孔的密封,使得混合物质能够通过缓释孔与外部空气相接触。
[0012]优选的,所述容具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密封件与底座密封接触。当本技术容器用于混合装置中时,由于第二密封件与底座密封接触,故而能够利用容器实现对器具的密
封,避免器具中第一物质通过底座与容具之间的间隙泄露。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
[0014]头部,嵌入所述容具内,并与容具内壁密封接触;
[0015]尾部,与底座密封接触。
[0016]优选的,所述尾部与容具开口端的端部密封接触。如此,即使头部与容具内壁之间的密封失效,仍然可以利用尾部与容具开口端的端部之间的密封保证容具的密封效果,实现双重密封的效果。
[0017]优选的,所述缓释孔具有多个,呈环状分布于底座上。
[0018]优选的,所述底座具有环形的底座侧壁,容具具有环形的容具侧壁,所述底座侧壁与容具侧壁之间螺纹配合,容具侧壁朝第一方向旋转,使得容具相对于底座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
[0019]优选的,所述容具侧壁朝第二方向旋转,使得容具相对于底座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
[0020]优选的,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
[0021]一种混合装置,包括用于盛装第一物质的器具,所述器具上安装有所述的用于盛装第二物质的容器;所述容具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容具通过开口与器具内部连通,且器具内部通过所述缓释孔与外部连通。
[0022]于初始状态下(容具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密封件将容具密封,将第二物质(例如粉体、液体等)密封于所述空腔内,第一密封件将缓释孔封闭;施加外力迫使容具相对于底座上行,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二密封件脱落,解除第二密封件与容具的密封,第二物质通过容具的开口释放进入器具内,并与器具中的第一物质(例如液体、粉体)混合,形成混合物质(例如溶液、凝胶等);同时,第一密封件脱离与缓释孔的密封,使得混合物质能够通过缓释孔与外部空气相接触。当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选范围内,还可以在容具内盛装液体形态的第二物质,在器具内盛装粉体形态的第一物质;或者在容具和器具内分别盛装同为粉体的第二物质和第一物质;或者在容具和器具内分别盛装同为液体的第二物质和第一物质。
[0023]优选的,所述容具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容器将第一物质密封于器具内。在初始状态下(容具于第一位置时),能够避免器具内的第一物质泄露,方便运输配送。同时,利用容器对器具进行密封,结构更为简单。
[0024]优选的,所述混合装置还具有容具通过开口与器具内部连通、第一密封件将缓释孔关闭的复位状态。如此,能够根据使用需求开启和封闭缓释孔,从而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002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0026]1、本技术容具仅一端开口,相对于两端开口的结构,仅需对一个开口进行密封,大大降低了容具密封的难度和密封失效的可能,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
[0027]2、利用容具和底座的相对移动既能够解除第二密封件与容具的密封,又能够解除第一密封件与缓释孔的密封,使得通道开启,混合物质能够与外部空气相接触,便于缓释,结构简单,设计巧妙。
[0028]3、通过缓释孔及与之匹配的第一密封件,使得用户能够根据使用需求开启和封闭
缓释孔,从而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技术容器的爆炸图。
[0030]图2是本技术容器初始状态(容具于第一位置)的剖视图。
[0031]图3是本技术容具于第二位置时的剖视图。
[0032]图4是本技术底座的立体图。
[0033]图5是图4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34]图6是本技术容具的立体图。
[0035]图7是图6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36]图8是本技术第二密封件的立体图。
[0037]图9是本技术混合装置初始状态(容具于第一位置)的剖视图。
[0038]图10是本技术混合装置使用状态(容具于第二位置)的剖视图。
[0039]图11是本技术混合装置复位状态的剖视图。
[0040]图12是本技术混合装置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的介绍。
[0042]如图1
‑
图8所示,本实施例一种容器,包括:
[0043]底座1,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缓释孔1
‑
1。如图4、图5所示,本例中,所述缓释孔1
‑
1具有多个(例如为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缓释孔(1
‑
1);容具(2),具有开口(2
‑
1),以及与所述缓释孔(1
‑
1)相匹配的第一密封件(2
‑
2);整体与所述底座(1)同轴布置,且能够相对于底座(1)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第二密封件(3);所述容具(2)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密封件(3)将容具(2)的开口(2
‑
1)密封形成封闭的空腔(4),第一密封件(2
‑
2)将缓释孔(1
‑
1)封闭;所述容具(2)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密封件(3)脱离与容具(2)的密封,第一密封件(2
‑
2)脱离与缓释孔(1
‑
1)的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具(2)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密封件(3)与底座(1)密封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3)包括:头部(3
‑
1),嵌入所述容具(2)内,并与容具(2)内壁密封接触;尾部(3
‑
2),与底座(1)密封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3
‑
2)与容具(2)开口端的端部密封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孔(1
‑
1)具有多个,呈环状分布于底座(1)上。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雪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呼吸宣言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