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滚柱超越离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6348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越离合器,特别是一种适用于设计空间小且扭矩高的场合的多滚柱超越离合器,它包括多个滚柱、内星轮式外圈、罩盖和垫片,所述的内星轮式外圈的内圆面圆周均布有与滚柱数量相等的凹槽,滚柱位于凹槽内,凹槽的槽底面有滚柱单向滚道,所述的凹槽内还装有用于将滚柱推压向凹槽的槽壁的片状弹簧片,罩盖与内星轮式外圈紧配,从轴向的一侧方向托住滚柱,垫片与内星轮式外圈可拆式固定连接,从轴向的另一侧方向托住滚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滚柱式离合器滚柱数量少,传递扭矩小,且结构复杂,稳定性差及使用寿命不长的技术问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超越离合器,特别是一种适用于高转速且扭矩要求也高的场 合的多滚柱超越离合器
技术介绍
汽车的变速箱或变扭器、工程机械中的变速箱、两轮或三轮摩托车的起动和变速 箱内用于传递或防倒转的单向离合器,常用的是如图9、附图说明图10和图11中所示的三滚柱式超 越离合器,它具有三个用于传递扭矩的滚柱50,依靠由套在弹簧30上的弹簧帽40支撑,而 内星轮式的外圈60侧面有三个斜孔60a,弹簧座20就紧配压入在斜孔60a内,弹簧30的另 一端就依托在弹簧座20上。另为了防止滚柱50的轴向位移,还需一个罩盖10和垫片70 作衬托。它的工作原理是如图11所示,当内滚道80向内星轮60b空间窄的方法旋转时, 即如图11所示为顺时针方向旋转,通过滚柱50楔合而传递扭矩,向内星轮60b空间大的方 向旋转时分离而超越。为了使工作时的瞬间能产生扭矩,必须对滚柱50有一个预紧力,因 此就需要用一个弹簧30,为了让弹簧30有足够的伸缩空间,还需在内星轮式的外圈60侧 面钻斜孔60a。这种设计就导致了内星轮的设计数量不能太多,一般为三个,极限也只能四 个,滚柱50也最多只能四个,因此扭矩的提升有了很大的局限性。在设计上为了提高扭矩, 大多数采用的方法是,增大内星轮式的外圈60的外形尺寸,增大滚柱50的尺寸,但必须有 足够的设计空间。另一方面由于滚柱50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受到冲击,导致弹簧30也不断 的作往复运动,动作次数越多,弹簧座20就越有可能从斜孔60a中冲出,从而使超越离合器 失效。再则垫片70是与离合器是分离的,只有在使用产品时同时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设计的需要,解决现有的滚柱式超越离合 器扭矩容量有限,能够在相同的设计空间内最大的提高扭矩容量。解决现有的滚柱式结构 复杂,工艺性差,产品容易失效,如弹簧座可能会冲出,弹簧帽可能在斜孔内动作不灵活或 卡滞。本技术提供一种多滚柱超越离合器,它能提供更多的滚柱一起工作,至少可以六 个,因此产生的扭矩容量是常规三滚柱式超越离合器2 4倍,在相同的设计空间下,能够 大幅度的提高扭矩容量,这是其一,其二是结构更简单,产品性能更稳定可靠。由于无需在 内星轮外圈上加工斜孔,垫片也与滚柱式超越离合器成为一个整体,工艺明显简单化,也节 省了生产成本,装配也更简单。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滚柱超越离合器,它包 括多个滚柱、内星轮式外圈、罩盖和垫片,所述的内星轮式外圈的内圆面圆周均布有与滚柱 数量相等的凹槽,滚柱位于凹槽内,凹槽的槽底面有滚柱单向滚道,所述的凹槽内还装有用 于将滚柱推压向凹槽的槽壁的片状弹簧片,罩盖与内星轮式外圈紧配,从轴向的一侧方向 托住滚柱,垫片与内星轮式外圈可拆式固定连接,从轴向的另一侧方向托住滚柱。片状弹簧 片安装在内星轮式外圈的凹槽内,无需在内星轮外圈上加工斜孔,因此能提供更多的滚柱一起工作,在相同的设计空间下,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扭矩容量,这是其一,其二是结构更简 单,产品性能更稳定可靠。垫片也与滚柱式超越离合器成为一个整体,工艺明显简单化,也 节省了生产成本,装配也更简单。为进一步简化工艺,装配更为方便,所述的内星轮式外圈的端面开设有小孔,所述 的垫片上对应于内星轮式外圈的端面有小孔处设置有与小孔配合的凸起结构。将垫片上的 凸起结构插入内星轮式外圈的端面上的小孔中,即可使垫片与内星轮式外圈可靠联接。为进一步简化结构,所述的凸起结构为销或凸片。为更进一步地简化结构,降低生产成本,简化工艺,提高垫片与内星轮式外圈联接 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所述的凸起结构为弯折片。所述的弯折片是将垫片边沿剪开后向内弯 折而成的。为使滚柱可靠地保持在内星轮式外圈的凹槽内,所述的凹槽的一侧槽壁具有与滚 柱相配的弧面、另一侧槽壁上开设有弹簧片定位槽;所述的片状弹簧片一端为弯曲形端部, 弯曲形端部的外端面与内星轮式外圈的弹簧片定位槽的槽底面相贴合,片状弹簧片的另一 端为圆弧形端部,圆弧形端部与滚柱外圆面配合。为进一步提高扭矩容量,所述的滚柱的数量为6 12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多滚柱超越离合器,巧妙的利用片状弹 簧片一端设计成的弯曲形刚好扣在内星轮式外圈的凹槽内而定位不会掉入,采用片状弹簧 片的另一端设置成圆弧形托住滚住,解决了滚柱定位的问题。垫片通过弯折片紧扣在内星 轮式外圈的小孔内,从轴向的另一侧方向托住滚柱,从而使离合器完全成为一个整体,方便 了用户装配。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多滚柱超越离合器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多滚柱超越离合器的具体实施例中的片状弹簧片;图4是本技术的多滚柱超越离合器的具体实施例中的内星轮外圈的局部放 大图;图5是本技术的多滚柱超越离合器的具体实施例中的内星轮外圈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多滚柱超越离合器的具体实施例中的带扣的垫片示意图;图7是图6的B-B旋转剖示图;图8是图7的C向局部示图;图9是现有的三滚柱超越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D-D剖视图;图11是现有的三滚柱超越离合器中的一个内星轮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 8—种多滚柱式架超越离合器,如图1它具个有内星轮式外圈1、罩盖2、 带三个折弯片5a的垫片5、六个滚柱4和六个片状弹簧片3。内星轮式外圈1内圆面圆周均布有与滚柱数量相等的凹槽la,每个凹槽Ia内装有一个滚柱4和一个用于将该滚柱4推 压向凹槽Ia的槽壁的片状弹簧片3,凹槽Ia的槽底面有滚柱单向滚道,罩盖2与内星轮式 外圈1紧配,罩盖2从轴向的一侧方向托住滚柱4,内星轮式外圈1的端面开设有小孔lb, 垫片5上的弯折片5a插装在内星轮式外圈1的端面的小孔lb,垫片5从轴向的另一侧方向 托住滚柱4。使离合器成为一个整体,解决了如图9常规三滚柱式的离合器垫片70分离的 问题,方便了用户装配。内星轮式外圈1内表面的凹槽Ia的一侧槽壁具有与滚柱4相配的 弧面、另一侧槽壁上开设有弹簧片定位槽Ic ;片状弹簧片3 —端为弯曲形端部3a,弯曲形端 部3a外端面与内星轮式外圈1的弹簧片定位槽Ic的槽底面相贴合,固定了片状弹簧片3, 解决了如图9常规三滚柱式的离合器需要在内星轮式外圈60打斜孔60a压弹簧座20及弹 簧帽40来作为弹簧30的载体,而导致星轮60b数量不能太多,离合器扭矩容量提升的局限 性。片状弹簧片3的另一端为圆弧形端部3b,圆弧形端部3b与滚柱4外圆面配合,解决了 滚柱定位的问题。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 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 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比如,本技术中的垫片5上的弯折片5a,就可以采 用诸如销或凸片等凸起结构,只要能实现与内星轮式外圈上小孔配合,以将垫片与内星轮 式外圈装配在一起即可。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权利要求一种多滚柱超越离合器,它包括多个滚柱(4)、内星轮式外圈(1)、罩盖(2)和垫片(5),所述的内星轮式外圈(1)内圆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滚柱超越离合器,它包括多个滚柱(4)、内星轮式外圈(1)、罩盖(2)和垫片(5),所述的内星轮式外圈(1)内圆面圆周均布有与滚柱数量相等的凹槽(1a),滚柱(4)位于凹槽(1a)内,凹槽(1a)的槽底面有滚柱单向滚道,其特征是:所述的凹槽(1a)内还装有用于将滚柱(4)推压向凹槽(1a)的槽壁的片状弹簧片(3),罩盖(2)与内星轮式外圈(1)紧配,从轴向的一侧方向托住滚柱(4),垫片(5)与内星轮式外圈(1)可拆式固定连接,从轴向的另一侧方向托住滚柱(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国余周雪刚宋锦程毛镇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南方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