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涵道检测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5975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下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水下涵道检测机器人,包括框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涵道检测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水下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水下涵道检测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水下探索是二十一世纪的核心课题之一,而水下机器人则是水下探索的利器之一,目前市面上水下机器人也多为这种有缆遥控型无人潜航器,这种潜航器大大提高了人们水下探索的效率和安全性

[0003]但现有技术中,有缆遥控型无人潜航器多为方体结构,且体积较大,在狭小的环境中容易造成磕碰,进而导致元器件损坏,增加了操作人员的操作难度,不适合用于对狭小水下涵道的检测;同时大多水下机器人都是锂电池供电,续航时间有限,无法长时间工作,不利于进行长距离水下涵道的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涵道检测机器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狭小的环境中容易造成磕碰,进而导致元器件损坏,增加了操作人员的操作难度,不适合用于对狭小水下涵道的检测;同时大多水下机器人都是锂电池供电,续航时间有限,无法长时间工作,不利于进行长距离水下涵道的检测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一种水下涵道检测机器人,包括框架

密封控制舱

密封电源舱

管道声呐

浮材

水下推进器

水下灯

固定角件

配重块和电气组件,所述固定角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密封控制舱通过多个所述固定角件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并嵌于所述框架的内部,所述密封电源舱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框架的内部,所述管道声呐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框架的一侧,所述浮材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并嵌于所述框架的内部,所述水下推进器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水下推进器分别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框架的内部,所述水下灯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水下灯分别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框架的一侧,所述配重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配重块分别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框架的下端,所述电气组件设置于所述密封控制舱的内部

[0006]其中,所述框架包括底板

端板

中间板

控制舱固定环

电源舱固定环

吊环
、D
型扣

声呐固定座和防撞条,所述端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端板分别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下端,所述中间板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底板的下端,所述控制舱固定环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控制舱固定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端板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端板的内部,所述电源舱固定环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电源舱固定环分别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上端,所述吊环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吊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端板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端板的上端,所述
D
型扣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
D
型扣分别扣设于对应的所述吊环的内部,所述声呐固定座与其中一个所述端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端板的内侧,所述防撞条的数量为三条,每条所述
防撞条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端板和所述中间板的外表壁

[0007]其中,所述密封控制舱包括透明球形罩

球形罩压环

密封法兰环

端盖

空白穿线螺栓

控制密封舱体和通气螺栓,所述密封法兰环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密封法兰环分别与所述控制密封舱体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控制密封舱体的两端,所述透明球形罩通过所述球形罩压环固定于其中一个所述密封法兰环的一侧,所述端盖设置于另一个所述密封法兰环的一侧,所述空白穿线螺栓和所述通气螺栓分别设置于所述端盖的一侧

[0008]其中,所述电气组件包括主控器

嵌入式主机

无刷电调

深度传感器

漏水传感器

功率计

相机云台

摄像头

稳压模块

载波模块

通信接口和电源接口,所述主控器设置于所述控制密封舱体的内部,所述漏水传感器与所述主控器导线连接,所述相机云台与所述主控器导线连接,所述无刷电调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控器和所述水下推进器导线连接,所述深度传感器与所述主控器导线连接,所述水下灯与所述主控器导线连接,所述稳压模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嵌入式主机和所述主控器导线连接,且所述主控器与所述嵌入式主机导线连接,所述嵌入式主机与所述稳压模块导线连接,所述功率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稳压模块和所述电源接口导线连接,所述摄像头与所述嵌入式主机导线连接,所述载波模块的一端与所述嵌入式主机导线连接,所述载波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接口导线连接,所述载波模块与所述通信接口导线连接,所述嵌入式主机和所述载波模块分别与所述管道声呐导线连接

[0009]本技术的一种水下涵道检测机器人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机器人具有体积小

圆弧形设置

可靠性高

无线续航的特点,达到防撞的效果,以此适用于各种狭小的水下涵道,所述浮材为
PVC
材料制成,密度小于水,可用于对机器人提高浮力的目的,各部件之间采用模块化连接,同时均采用螺栓螺母的方式进行固定,便于进行维护保养,以及生产加工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水下涵道检测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水下涵道检测机器人的正视图

[0013]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水下涵道检测机器人的后视图

[0014]图4是本技术的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是本技术的密封控制舱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0016]图6是本技术的电气组件的后视图

[0017]图7是本技术的一种水下涵道检测机器人的俯视图

[0018]图8是本技术的一种水下涵道检测机器人的仰视图

[0019]图9是本技术的电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1‑
框架
、2

密封控制舱
、3

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水下涵道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

密封控制舱

密封电源舱

管道声呐

浮材

水下推进器

水下灯

固定角件

配重块和电气组件,所述固定角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密封控制舱通过多个所述固定角件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并嵌于所述框架的内部,所述密封电源舱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框架的内部,所述管道声呐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框架的一侧,所述浮材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并嵌于所述框架的内部,所述水下推进器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水下推进器分别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框架的内部,所述水下灯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水下灯分别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框架的一侧,所述配重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配重块分别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框架的下端,所述电气组件设置于所述密封控制舱的内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涵道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底板

端板

中间板

控制舱固定环

电源舱固定环

吊环
、D
型扣

声呐固定座和防撞条,所述端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端板分别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下端,所述中间板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底板的下端,所述控制舱固定环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控制舱固定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端板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端板的内部,所述电源舱固定环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电源舱固定环分别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上端,所述吊环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吊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端板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端板的上端,所述
D
型扣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
D
型扣分别扣设于对应的所述吊环的内部,所述声呐固定座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宙林鹏毛凯王冰怡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鳌海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