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固定儿童手部的指尖采血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指尖采血的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固定儿童手部的指尖采血设备
。
技术介绍
[0002]指尖采血是血常规分析法中常见的采血方式,目前各个医院的指尖采血工作均由护士进行人工采血,利用细玻璃管的毛细现象将血液吸入到细玻璃管中,在对儿童进行指尖采血时,儿童经常因为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而乱动,导致护士难以进行采血工作,影响采血工作的效率且消耗人力,并且护士采血手法复杂且需要时间培训,不利于采血的自动化,采血工作效率低
。
[000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无法自动化,采血工作效率低的缺陷
。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固定儿童手部的指尖采血设备,以解决传统指尖采血效率差且无法自动化的缺陷
。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固定儿童手部的指尖采血设备,所述用于固定儿童手部的指尖采血设备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台面,包括高台
、
斜面台
、
低台,所述斜面台连接在所述高台与所述低台之间,并且所述斜面台的高度自与所述高台连接一侧逐渐降低,所述高台的顶部设置有贯通的手指固定通孔;手腕固定环,连接在所述低台上方,内周壁设置有环形充气囊,用于环套在手腕处通过所述环形充气囊固定患者手腕
。
[0006]在本申请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手指部充气囊,所述手指固定通孔内设置有手指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于固定儿童手部的指尖采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固定儿童手部的指尖采血设备包括固定机构(
300
),所述固定机构(
300
)包括:固定台面(
310
),包括高台(
311
)
、
斜面台(
312
)
、
低台(
313
),所述斜面台(
312
)连接在所述高台(
311
)与所述低台(
313
)之间,并且所述斜面台(
312
)的高度自与所述高台(
311
)连接一侧逐渐降低,所述高台(
311
)的顶部设置有贯通的手指固定通孔(
314
);手腕固定环(
320
),连接在所述低台(
313
)上方,内周壁设置有环形充气囊(
321
),用于环套在手腕处通过所述环形充气囊(
321
)固定患者手腕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固定儿童手部的指尖采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手指部充气囊(
315
),所述手指固定通孔(
314
)内设置有手指部充气囊(
315
),用于固定手指并模拟人手挤压手指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固定儿童手部的指尖采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限位感应块(
330
),连接于所述高台(
311
)外侧,所述限位感应块(
330
)包括连接于所述高台(
311
)的基块(
331
),所述基块(
331
)位于所述手指固定通孔(
314
)下方,并向所述手指固定通孔(
314
)方向延伸出感应部(
332
),患者手指穿过所述手指固定通孔(
314
)并抵接到所述感应部(
332
)时,所述手指部充气囊(
315
)充气固定患者手指,手指固定后所述环形充气囊(
321
)开始充气固定手腕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固定儿童手部的指尖采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固定儿童手部的指尖采血设备还包括采血机构,所述采血机构包括:所述采血机构,包括主板(
100
)
、
吸取模块,所述吸取模块包括夹持组件(
120
)
、
第一
L
型安装座(
140
)
、
副板(
150
)
、
气囊(
151
)
、
第二
L
型安装座(
152
)
、
推压板(
153
)
、
扭矩传动柱(
110
)
、
视觉系统;所述夹持组件(
120
)通过所述第一
L
型安装座(
140
)连接在所述主板(
100
)一侧,所述夹持组件(
120
)用于夹持细玻璃管(
10
),所述副板(
150
)滑动连接在所述主板(
100
)一侧,所述气囊(
151
)通过所述第二
L
型安装座(
152
)连接在所述副板(
150
)上,所述气囊(
151
)用于连接所述细玻璃管(
10
)并通过负压进行采血,所述推压板(
153
)滑动连接在所述副板(
150
)上且位于所述气囊(
151
)背向一侧,用于推压所述气囊(
151
);扭矩传动柱(
110
),连接于所述主板(
100
)第一表面,用于连接所述主板(
100
)和机器人,所述机器人通过所述扭矩传动柱(
110
)控制所述指尖采血设备进行旋转和平移;视觉系统,监测指尖出血量,并以此调整所述气囊(
151
)的负压,同时还监测所述细玻璃管(
10
)中吸取的血液量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固定儿童手部的指尖采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血机构还包括传动模块,所述传动模块包括:第一电机(
160
),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板(
100
)第二表面一侧,且所述第一电机(
160
)的驱动端穿过所述主板(
100
),所述第一电机(
160
)的驱动连接有第一主动轮(
161
);第一从动轮(
162
),与所述第一主动轮(
161
)间隔设置在所述主板(
100
)上;第一同步带(
163
),套接在所述第一主动轮(
161
)和所述第一从动轮(
162
)上;第一导轨(
164
),连接在所述主板(
100
)上且与所述第一同步带(
163
)平行间隔设置;
第一滑块(
165
),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导轨(
164
)上;连接板(
166
),所述连接板(
166
)与所述第一同步带(
163
)
、
所述第一滑块(
165
)
、
所述副板(
150
)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
166
)通过所述第一同步带(
163
)传动,所述连接板(
166
)通过所述第一滑块(
165
)在所述第一导轨(
164
)上往复位移;第二电机(
170
),固定连接于所述副板(
150
)第二表面一侧,且所述第二电机(
170
)的驱动端穿过所述副板(
150
),所述第二电机(
170
)的驱动端连接有第二主动轮(
17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彩梅,刘锦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东汇精密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