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纶干法纺丝油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75052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氨纶干法纺丝油剂,属于纺织化工技术领域。该氨纶干法纺丝油剂包括30~80%重量的二甲基硅油、10~50%重量矿物油、1~7.5%重量的高碳异构脂肪醇或酸、0.1~2%重量的高碳异构酸盐和2~20%重量的抗静电组分。所述高碳异构酸盐为高碳异构酸镁盐、高碳异构酸锌盐、高碳异构酸钡盐或高碳异构酸钙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氨纶干法纺丝油剂具有优良的稳定性,无需另外添加分散剂即可与油剂体系良好相溶,同时还具有优异的平滑性、防粘性、抗静电性及柔软性。经其处理后的氨纶纤维,具有良好的退绕性和成型性,在后续加工过程中,氨纶丝易退绕不塌边且断丝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丝油剂,特别是涉及一种氨纶干法纺丝油剂,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了 该氨纶干法纺丝油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纺织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氨纶及其制品生产的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特 别是杜邦“棉+莱卡”技术理念的大力推广和深入人心,使氨纶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拓 展,已经从纺织领域快速向汽车装饰、医用等领域拓展,从而促进了其市场需求的迅猛增 长,也使氨纶产业近几年快速发展。到2005年底,国内产能达到20万吨,约占世界产能的 40%,预计到2010年期间,市场需求会保持每年15 20%的较快增长,中国已成为名副其 实的世界第一氨纶生产国。与氨纶生产的快速增长相比,氨纶纺丝油剂作为氨纶在纺丝过程中使用的润滑 齐U,目前还存在一些缺陷,如价格高、性能不稳定以及抗静电性能不理想等。鉴于上述情况,有人研制出了一种氨纶干法纺丝油剂,该氨纶干法纺丝油剂的成 分主要包括二甲基硅油、矿物油、高碳异构脂肪醇或酸、硬脂酸盐以及抗静电组分组成。这 种氨纶纺丝油剂适用于干法纺丝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平滑、消除静电等作用。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发现,上述氨纶纺丝油剂仍在稳定性上存在问题。其问题 主要体现在在氨纶干法纺丝油剂中添加如硬脂酸镁的硬脂酸盐后,的确可以起到防粘、增 滑和隔离脱模的作用,但硬脂酸盐在常温下是固态,添加在纺丝油剂中的同时还需要配合 添加分散剂,并采用较复杂的生产工艺配合方可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油剂稳定。但即使在这 种情况下其储存稳定性也往往不会超过一年,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因硬脂酸盐的析出, 而需要频繁清理盛装油剂的油槽和油箱。另外,使用上述氨纶纺丝油剂生产出的丝上均附 着有硬脂酸盐,这导致丝在后续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蜡状物、且易断头,这又在一定 程度上增加了清理和清洁工作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氨纶干法纺丝油剂,该氨纶干法纺丝油 剂采用液态高碳异构酸盐替代现有氨纶纺丝油剂中的固态硬脂酸盐。这种纺丝油剂不仅保 留了现有添加硬脂酸盐的纺丝油剂所具有的增滑、防粘、隔离脱模等特性,而且无需另外添 加分散剂即可与油剂体系良好相溶,因而从根本上解决油剂的稳定性问题。所述技术方案 如下一种氨纶干法纺丝油剂,包括如下组分二甲基硅油30 80%矿物油10 50%高碳异构脂肪醇或酸1 7. 5%高碳异构酸盐0. 1 1. 5%抗静电组分2 20%以上组分的百分含量之和为100%,以重量计。上述氨纶干法纺丝油剂,其中,所述二甲基硅油在25摄氏度时的运动粘度为5 30mPa. s,二甲基硅油在本专利技术的氨纶干法纺丝油剂中作为一种平滑剂。上述氨纶干法纺丝油剂,其中,所述矿物油在40摄氏度时的运动粘度为5 30mPa. s。上述氨纶干法纺丝油剂,其中,所述高碳异构脂肪醇或酸的碳原子数为16、18、20、 22 或 24。上述氨纶干法纺丝油剂,其中,所述高碳异构酸盐为高碳异构酸镁盐、高碳异构酸 锌盐、高碳异构酸钡盐或高碳异构酸钙盐;所述高碳异构酸盐碳原子数为16、18、20、22或 24,可使纤维具有良好的滑爽性和退绕性。上述氨纶干法纺丝油剂,其中,所述抗静电组分为聚醚硅油同非离子异构醇聚氧 乙烯醚的混合物,所述聚醚硅油与非离子异构醇聚氧乙烯醚的重量比为1 0.5 2,具有 优良的平滑性、抗静电性和退绕性。上述氨纶干法纺丝油剂,其中,所述氨纶干法纺丝油剂在25°C的比重为0.83 0. 96g/cm3,在 25°C 的粘度为 5 30mPa. s。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氨纶干法纺丝油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 将1 7. 5%重量的高碳异构脂肪醇或酸和0. 1 1. 5%重量的高碳异构 酸盐混合搅拌升温至50 90°C,搅拌20 50分钟,得到混和物I ;步骤B 将30 80%重量份的二甲基硅油和10 50%重量份的矿物油混合均勻, 升温至60 80°C,得到混和物II ;步骤C 将所述步骤A得到的混和物I加入到所述步骤B得到的混合物II中,搅 拌40 80分钟,降温到40 50°C,再加入2 20%重量的抗静电组分,继续搅拌40 80 分钟,之后冷却至35°C以下,得到所述氨纶干法纺丝油剂。本专利技术的氨纶干法纺丝油剂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二甲基硅油在25摄氏度时的 运动粘度为5 30mPa. s ;所述矿物油在40摄氏度时的运动粘度为5 30mPa. s。本专利技术的氨纶干法纺丝油剂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高碳异构脂肪醇或酸的碳原 子数为16、18、20、22或24 ;所述高碳异构酸盐为高碳异构酸镁盐、高碳异构酸锌盐、高碳异 构酸钡盐或高碳异构酸钙盐;所述高碳异构酸盐碳原子数为16、18、20、22或24 ;所述抗静 电组分为聚醚硅油同非离子异构醇聚氧乙烯醚的混合物,所述聚醚硅油与非离子异构醇聚 氧乙烯醚的重量比为1 0.5 2。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二甲基硅油、矿物油、高碳异构脂肪醇或酸、高碳异构酸盐、聚醚 硅油、非离子异构醇聚氧乙烯醚等均为市场上可以购买的产品。本专利技术的氨纶干法纺丝油剂,主要以二甲基硅油为主,采用高碳异构脂肪醇或酸 做助溶剂;采用聚醚硅油和非离子异构醇聚氧乙烯醚组成双抗静电组分,具有优良的隔离 性和抗静电性。本专利技术的氨纶干法纺丝油剂中含有高碳异构酸盐,使纺丝油剂具有很好的 平滑性和润滑性,并且不发粘。同时液态高碳异构酸盐无需特殊分散剂既与油剂体系相溶, 从根本上解决了纺丝油剂的稳定性问题。经过本专利技术的氨纶干法纺丝油剂处理后的氨纶纤 维具有良好的退绕性和成型性,在后续加工过程中,氨纶丝易退绕、不塌边且断丝少。本专利技术的氨纶干法纺丝油剂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采用高碳异构酸盐作为平滑、防粘组分,无需另外添加分散剂即可保证油剂稳定且不分层;2、抗静电性优良,在滑度较小的情况下,可使纺丝过程顺利进行,使纱线的成型和 卷绕好;3、油剂的润滑性即纱线的摩擦性和抗静电性配合良好;4、对氨纶纤维具有良好的离散隔离性,抗粘和防粘连效果好,内、外层的退绕性优 良;5、附着在纤维上的油剂在之后工序中易于洗涤和去除;6、该氨纶纺丝油剂适用于干法纺丝,油剂在干法纺丝中,主要起到平滑、消除静 电、隔离和防粘连的作用。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 地详细描述。实施例1将1. 5%重量的碳原子数为16的高碳异构脂肪醇和0. 5%重量的碳原子数为16 的高碳异构酸钙混合搅拌升温至50°C,搅拌40分钟,得到混和物I ;将80%重量份的二甲 基硅油(25摄氏度时的运动粘度为30mPa. s)和16%重量份的矿物油(40摄氏度时的运动 粘度为15mPa. s)混合均勻,升温至60°C,得到混和物II ;将上述得到的混和物I加入到混 合物II中,搅拌50分钟,降温到40°C,再加入2%重量的抗静电组分,该抗静电组分为1重 量份的聚醚硅油同1重量份的非离子异构醇聚氧乙烯醚组成的混合物,继续搅拌40分钟, 之后冷却至25°C,得到氨纶干法纺丝油剂。本实施例制得的氨纶干法纺丝油剂的比重为0.96g/cm3(25°C ),粘度为30mPa. s (25°C ),该氨纶干法纺丝油剂在20°C,湿度65%条件下于培养箱中24小时的挥发的重量 为 0. 25%。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氨纶干法纺丝油剂,其包括如下组分:  二甲基硅油 30~80%  矿物油 10~50%  高碳异构脂肪醇或酸 1~7.5%  高碳异构酸盐 0.1~2%  抗静电组分 2~20%  以上组分的百分含量之和为100%,以重量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纺海天染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