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5’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4928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5

瓣状核酸酶及茎环适配子结构介导的等温扩增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等温扩增方法
,尤其涉及一种5’
瓣状核酸酶及茎环适配子结构介导的等温扩增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有了迅猛的发展,为了适应不同环境

不同样本及不同目的的检测需求,多种等温扩增方法应运而生;其中,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即
LAMP
和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即
CPA
是其中应用最广的两种方案;
[0003]其中
LAMP
方法是
Notomi
等于
2000
年首先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核酸扩增技术,它针对目的基因的6个区域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包括2条内引物和2条外引物,利用具有链置换特性的
Bst DNA
聚合酶,在
65℃
条件下高效

快速

高特异地扩增靶序列;
[0004]引物设计:针对靶基因3’
端的
F3c、F2c

Flc
区及5’
端的
B1、B2

B3
区6个特异位点设计4种引物,上游内引物
FIP

Flc

F2
组成,下游内引物
BIP

Blc

B2
组成,上游外引物
F3/>与
F3c
互补,下游外引物
B3

B3c
互补;
[0005]哑铃状模板构造的形成:
FIP
引物中的
F2
序列与模板
DNA

F2c
结合,在链置换
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向前延伸并启动链置换反应,外引物
F3
与模板
F3c
区域结合,共同置换出
FIP
延伸的单链,此单链上
F1C

F1
互补,碱基配对形成环状结构

以此链为模板,
BIP
引物与其结合并延伸,同时环状结构被打开

随后,
B3
在聚合酶作用下置换出新的互补链,被置换的单链两端均存在互补序列,可发生自我碱基配对形成哑铃状
DNA
结构;
[0006]扩增循环:以哑铃状结构为模板,
FIP
与其
F2c
区结合开始链置换合成,通过再循环和延伸得到长度不同的
DNA
产物

整个过程在
63℃
左右
45min

60min
即可完成,扩增流程如图1所示;
[0007]CAP

2008
年由优思达公司独立研发成功的一种新的核酸恒温扩增技术

它针对目的基因4或5个区域设计4或者5条特异性引物,利用具有链置换特性的
Bst DNA
聚合酶

甜菜碱,在
63℃
左右条件下进行高效

快速

高特异地扩增靶序列

[0008]根据交叉引物数量的不同,
CPA
可分为双交叉扩增共4条引物=2条交叉引物
+2
条剥离引物和单交叉扩增共5条引物=1条交叉引物
+2
条剥离引物
+2
条普通引物;
CPA

63℃
左右进行,依赖
Bst DNA
聚合酶

甜菜碱和交叉引物,根据交叉引物数量的不同,可分为双交叉引物扩增和单交叉引物扩增;
[0009]双交叉引物扩增包括3对引物包含两条交叉引物

两条剥离引物和两条探针
、Bst DNA
聚合酶

甜菜碱及其他必要成分;正向交叉引物中的
1s
与模板互补序列结合,在链置换
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完成延伸,剥离引物
3s
将合成的
DNA
单链置换下来,反向交叉引物
2a
与其结合并延伸,经剥离引物
4a
置换,即可产生带有交叉引物位点的扩增产物,以带有交叉引物位点的扩增产物为模板,通过交叉引物和
DNA
聚合酶的循环杂交

延伸,就可得到大量重复带有交叉位点的扩增产物;
[0010]单交叉引物扩增体系中只有一条交叉引物,首先交叉引物中的
1s
与模板互补序列
结合延伸,剥离引物
4s
置换出新合成的单链,将
2a
引入到扩增产物中,在链置换
DNA
聚合酶作用下,以新合成的单链为模板,引入特异引物
3a、2a
,得到两条不同的单链
DNA

2a
和交叉引物分别与单链
DNA
产物迅速结合并延伸,形成两条不同长度的产物;以此产物为模版,引物
1s

3a、2a
与其结合

延伸,不断循环杂交,最终得到大量扩增产物,具体扩增流程如图2所示;
[0011]常规
PCR
技术存在以下缺陷:
(1)PCR
仪价格昂贵,对精良设备依赖度高;
(2)
影响扩增因素众多;
(3)
耗时较长等;因此限制了
PCR
技术在基层的推广使用;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类更具特色的核酸扩增技术,通过不同的酶和特异性引物在恒定温度下进行快速扩增,与
PCR
方法相比,等温扩增技术使用的仪器设备简单且扩增时间大大缩短,在临床和现场快速诊断中显示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简单

特异性灵敏度高

假阳性低的等温扩增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引物设计复杂

假阳性率高的问题

[0013]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5’
瓣状核酸酶及茎环适配子结构介导的等温扩增方法,包括含有目的基因识别位点的茎环状适配子引物序列

外源引物组等;所用酶包括
taq

、Bst
酶等,整个方法步骤如下:
[0014]S1、
设计引物
[0015]针对目的基因设计引物,引物包含两对,分别为
A/B

C/D

[00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5’
瓣状核酸酶及茎环适配子结构介导的等温扩增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
Taq
酶的5’
瓣状核酸内切酶的特性,释放出互补配对的茎环状适配子引物;茎环状适配子引物之间互补扩增补齐缺口,在等温扩增酶和外源引物的作用下进行等温扩增,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
设计引物:
a、
针对目的基因设计引物,引物包含两对,分别为
A/B

C/D

b、
所述
A/B
为外侧双向引物,引物长度为
10

60nt
,用于锚定目的基因,扩增子长度不限;
c、
所述茎环状适配子引物包括三部分序列,自身成环的茎环结构
stem

loop、
一段适配子区域
、3

端与目的基因识别的引物,所述3’
端与目的基因识别的引物即为引物
C/D
,除引物
C

D
外,其余序列在目的基因上没有识别区域,所述
A/B
引物序列与
C/D
茎环结构区域无识别区域;
d、
所述引物
C/D
位于外侧双向引物
A

B
的扩增区域内,分别识别双链
DNA
的两条链;两个茎环状适配子引物分别标记为
SLC

SLD

e、
所述两个茎环状适配子引物的适配子部分反向互补;
f、
所述茎环结构上设计等温扩增引物
SLP

g、
设计等温扩增引物:所述等温扩增引物长度为
10

60nt
,与茎环结构部分区域反向互补;
S2、
目的基因识别及探针置换

延伸,形成双端茎环结构:
a、
获得需要检测的样本
DNA/RNA
即目的基因,
DNA
可直接用于后续检测,
RNA
需通过常见的反转录步骤获得对应
cDNA
后用于后续检测;
b、
所述
A/B
引物对识别目的基因位点,并结合在目的基因上,在
taq
酶的作用下开始扩增;
c、
所述
SLC

SL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静朱俊查洋蒋广志陈金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宏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