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衬套用高强高耐磨耐蚀铜镍锡合金及其棒材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74777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连杆衬套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衬套用高强高耐磨耐蚀铜镍锡合金及其棒材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衬套用高强高耐磨耐蚀铜镍锡合金及其棒材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连杆衬套
,具体涉及一种衬套用高强高耐磨耐蚀铜镍锡合金及其棒材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连杆衬套安装在连杆小头和活塞销之间,是发动机的主要摩擦副之一,用于降低连杆小头和活塞销的磨擦损耗,提高其使用寿命

[0003]其服役环境如下:
[0004]①
承受周期性冲击负载
——
反复启停时气缸气体爆发压力和活塞连杆组惯性压力的双重冲击;
[0005]②
发动机工作时,长期高温下润滑剂容易变质酸化,腐蚀衬套,润滑条件变差

[0006]目前发动机连杆衬套主要采用的材料是
CuPb10Sn10

QSn4
~4~
2.5
,它们的许用应力较低,由于成分中含有
Pb
,容易被酸化的润滑剂腐蚀,加快磨损

[0007]随着内燃机逐步向高速和大功率方向发展,对轴承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轴承在较小的尺寸范围内能够承受更高的机械负荷和热负荷,在更薄的油膜润滑条件下仍能正常工作,甚至拥有更长的寿命,据德国
KS Gleilager
公司统计,目前高性能卡车柴油机的单位排量功率达到
30

50kW/L
,轿车柴油机的单位排量功率达到
60

70kW/L
,连杆衬套的负荷同步增加
37


[0008]那么传统的铜合金衬套将难以满足高速

大功率发动机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衬套用高强高耐磨耐蚀铜镍锡合金及其棒材加工方法

[0010]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1]一种衬套用高强高耐磨耐蚀铜镍锡合金及其棒材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2]S1、
获得铜镍锡合金棒坯;
[0013]将镍含量
5wt
%~
8wt


锡含量
4.5wt
%~
6.5wt


锰含量
≤0.5wt


锌含量
≤0.5wt


铁含量
≤0.8wt


铜为余量进行收集,并采用熔炼配合半连续电磁搅拌铸造的方法获得铜镍锡合金棒坯;
[0014]S2、
均匀化处理;
[0015]将上一步骤获得的铜镍锡合金棒坯放入固溶炉中进行加热,在
400

900℃
温度范围内阶梯式升温,加热保温时间共计
16

30h

[0016]S3、
车皮;
[0017]将上一步骤获得的棒坯表面氧化层

表面缺陷车削干净;
[0018]S4、
水封挤压;
[0019]将上一步骤加工后的坯料加热至
700

900℃
,控制挤压比5~
15
,应变率
≥0.1s
~1,将坯料挤压加工至需求直径;
[0020]S5、
一次冷变形;
[0021]将上一步骤获得的坯料进行
30
%~
60
%的冷变形加工,通过冷加工将坯料直径减径;
[0022]S6、
固溶处理;
[0023]将所上一步骤获得的坯料在固熔炉中进行温度
700

900℃
的固溶处理,加热保温时间
10

12h

[0024]S7、
一次表面清洗;
[0025]将上一步骤获得的坯料经碱洗脱脂

水洗

酸洗

纯水洗

钝化

烘干的表面清洗工序进行处理,去除表面氧化皮;
[0026]S8、
二次冷变形;
[0027]将上一步骤获得的坯料进行
10

45
%的冷变形,通过冷加工将坯料直径减径;
[0028]S9、
矫直;
[0029]将上一步骤获得的坯料使用矫直机进行矫直;
[0030]S10、
定尺锯切;
[0031]将上一步骤获得的坯料通过圆盘锯定尺锯切成需求的长度;
[0032]S11、
时效处理;
[0033]将上一步骤获得的坯料通过气氛保护退火炉进行时效处理,时效处理温度
350

500℃
,时效时间2~
6h

[0034]S12、
二次表面清洗;
[0035]将上一步骤获得的坯料,经经碱洗脱脂

水洗

酸洗

纯水洗

钝化

烘干的表面清洗工序进行处理,去除表面氧化皮,封闭表面,防止棒材氧化

[0036]进一步限定,步骤
S2
中,加热保温时间根据坯料的直径确定,确保锭坯热透并有足够的时间让溶质元素回溶至铜基体中,保证均匀化处理的效果

[0037]进一步限定,步骤
S4
中,挤压比为
10
,挤压比太小,坯料变形不充分,组织不均匀,挤压比太大,容易超出材料塑性加工范围,表面质量差

[0038]进一步限定,步骤
S5
和步骤
S8
中,减径方式包括径锻

模锻和拉伸,保证对冷变形加工率的控制,主要根据性能需求来确定冷变形加工率

[0039]进一步限定,步骤
S6
中,加热保温时间根据坯料直径和装炉量确定,控制固溶处理后坯料平均晶粒直径范围在
20

50
μ
m
,保证内部组织的塑性和韧性

[0040]进一步限定,步骤
S11
中,时效处理后平均晶粒直径大小
20

40
μ
m
,组织中无明显的不连续析出相,消除残余应力,稳定组织和尺寸

[0041]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42]本专利技术通过试验,开发出镍含量
5wt
%~
8wt
%,锡含量
4.5wt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衬套用高强高耐磨耐蚀铜镍锡合金及其棒材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
获得铜镍锡合金棒坯;将镍含量
5wt
%~
8wt


锡含量
4.5wt
%~
6.5wt


锰含量
≤0.5wt


锌含量
≤0.5wt


铁含量
≤0.8wt


铜为余量进行收集,并采用熔炼配合半连续电磁搅拌铸造的方法获得铜镍锡合金棒坯;
S2、
均匀化处理;将上一步骤获得的铜镍锡合金棒坯放入固溶炉中进行加热,在
400

900℃
温度范围内阶梯式升温,加热保温时间共计
16

30h

S3、
车皮;将上一步骤获得的棒坯表面氧化层

表面缺陷车削干净;
S4、
水封挤压;将上一步骤加工后的坯料加热至
700

900℃
,控制挤压比5~
15
,应变率
≥0.1s
~1,将坯料挤压加工至需求直径;
S5、
一次冷变形;将上一步骤获得的坯料进行
30
%~
60
%的冷变形加工,通过冷加工将坯料直径减径;
S6、
固溶处理;将所上一步骤获得的坯料在固熔炉中进行温度
700

900℃
的固溶处理,加热保温时间
10

12h

S7、
一次表面清洗;将上一步骤获得的坯料经碱洗脱脂

水洗

酸洗

纯水洗

钝化

烘干的表面清洗工序进行处理,去除表面氧化皮;
S8、
二次冷变形;将上一步骤获得的坯料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玲慧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高创科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