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润滑旋片的旋片式真空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4463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真空泵技术领域,更具体的公开了一种可自动润滑旋片的旋片式真空泵,包括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泵体外壳,泵体外壳的内部安装有内转子,内转子与泵体外壳的内壁偏心安装,内转子的两侧均安装有外旋片,外旋片的正面与背面安装有润滑控制杆,润滑控制杆的外侧安装有负压弹簧,所述内转子的内部安装有缓冲组件与单向挡液板,所述泵体外壳的顶部开设有进气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润滑旋片的旋片式真空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真空泵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自动润滑旋片的旋片式真空泵


技术介绍

[0002]真空泵是指利用机械

物理

化学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对被抽容器进行抽气而获得真空的器件或设备,旋片式真空泵主要是通过泵体空腔内的转子以及位于转子上的多个旋片,沿着转子的径向移动,并与空腔内壁之间相接触,通过转子及旋片的作用将所需抽取的部件的空气抽出,获得较高的真空度

[0003]如公开号为
CN104595188A
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旋片式真空泵,包括泵体

密封端盖

转子和旋片,密封端盖固定在泵体的两端面上,泵体的内腔内设有转子,一支轴穿过密封端盖成型与插槽相连通的通水管道,所述的注水管

聚水座

散热管

分水座

通水管道内均填充有冷却液

再如公开号为
CN105626533B
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旋片式真空泵,密封端盖固定安装在泵体的两端面上,滑块滑动卡设在滑轨内,转子旋片的端部与泵体内壁相切

本专利技术的旋片式真空泵,由于滑块滑动卡设在所述滑轨内;此结构代替了弹簧,避免了弹簧在长期使用后会发生失效,从而造成真空泵的损坏的问题

[0004]目前针对真空泵所使用的弹簧作为旋片在长时间使用下容易产生应力疲劳的问题,现有的真空泵采用冷却液的液压或滑轨的方式作为弹簧的替代技术推动旋片的边缘与内壁接触,然而在长时间的使用环境中,采用滑轨的方式由于轨道的相对位置固定,旋片的边缘与内壁之间的间距固定,长时间的接触磨损产生缝隙必然会产生缝隙影响真空压缩的效果,同时对于边缘发热不具有处理能力,而采用液压的方式可以对装置外置循环冷却液实现旋片伸缩的同时对旋片进行降温,解决了边缘发热的难题,但对于旋片边缘同样不具备润滑保护作用,同时现有的真空泵在旋片产生磨损后并不具备一定的稳定能力,使得在任何细小磨损都需要重新更换零部件,增加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自动润滑旋片的旋片式真空泵,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润滑旋片的旋片式真空泵,包括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泵体外壳,泵体外壳的内部安装有内转子,内转子与泵体外壳的内壁偏心安装,内转子的两侧均安装有外旋片,外旋片的正面与背面安装有润滑控制杆,润滑控制杆的外侧安装有负压弹簧,所述内转子的内部安装有缓冲组件与单向挡液板,所述泵体外壳的顶部开设有进气口

出气口与油料口,所述油料口底部的两端开设有纵向导油口,纵向导油口的两侧均开设有升降板滑动槽,升降板滑动槽的内部安装有双杆挡油板,所述泵体外壳的内部开设有内旋导向槽与外旋控制槽,边缘稳定杆与润滑控制杆分别安装在内旋导向槽与外旋控制槽中

[0007]进一步的,所述外旋片包括旋片主体,旋片主体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导向引流槽,导向引流槽的内部为斜面,所述旋片主体的另一侧的内部开设有润滑腔,润滑腔的两侧安装有润滑控制杆,旋片主体位于润滑控制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边缘稳定杆,润滑腔的侧面开设有多个润滑出油孔,润滑出油孔的两侧连通润滑腔与外部空间,所述润滑控制杆包括圆头伸缩杆,圆头伸缩杆的外侧分别开设有径向进油孔与弹性固定槽,所述圆头伸缩杆的内部开设有轴向导油槽,负压弹簧安装在弹性固定槽的外侧,径向进油孔的内部与轴向导油槽连通,所述圆头伸缩杆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推力板,推力板安装在润滑腔的内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内转子包括转子主体,转子主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电机传动轴,转子主体的两侧开设有旋片滑动槽,旋片滑动槽内部位于导向引流槽的位置开设有冷却液圆槽,冷却液圆槽的内部开设有单向翻板槽与释压伸缩槽,单向翻板槽与释压伸缩槽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缓冲组件与单向挡液板

[0009]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弹簧与缓冲板,弹簧安装在缓冲板的内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纵向导油口的两端分别连通油料口与外旋控制槽,纵向导油口的开设位置与径向进油孔相同

[0011]进一步的,所述内旋导向槽与外旋控制槽的深度相同,外旋控制槽外侧位于泵体外壳的底部开设有斜面,所述油料口的内部安装有压力组件

[0012]进一步的,所述双杆挡油板包括顶板与两个活动杆,两个活动杆的外侧安装有弹簧

[0013]进一步的,所述单向挡液板的中心线与内转子的切线呈锐角安装,单向挡液板的中心线不经过内转子的圆心,单向挡液板的固定端安装在内转子旋转方向的末端

[001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内转子与外旋片,有利于将降温系统内置,利用旋片的旋转实现冷却液内循环,避免了冷却液与外部空间接触,降低了漏液风险,同时利用冷却液的内循环实现了泵体内部的热量传递,解决了旋片端部在使用时发热的问题

[0015]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外旋片与润滑控制杆,有利于在旋片旋转时利用润滑控制杆在斜面作用下进行的往复运动实现润滑油的填充与使用,在经过底部外旋控制槽时,进油口在旋片主体遮挡后使润滑腔形成密闭空间同时利用推力板向内移动增加润滑腔压强使润滑油从润滑出油孔流动至内壁处完成润滑

[0016]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缓冲组件与单向挡液板,有利于在外旋片从旋片滑动槽处向外移动时利用内部负压对冷却液圆槽处冷却液产生吸力,并在外旋片进入旋片滑动槽内部时利用推力将冷却液进入到另一侧冷却液圆槽中,在单向挡液板的作用下保证了冷却液的单向运动,实现热量的均匀传递,在缓冲组件的作用下实现了对冷却液空间的缓冲,并利用液体压力的传递将部分压力通过旋片滑动槽传输至外旋片的头部使其与内壁始终保持接触,使得旋片产生细小磨损后依旧保持稳定的运行能力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外壳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外壳组件结构左视剖面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双杆挡油板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内转子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外旋片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润滑控制杆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为:
1、
外壳组件;
101、
泵体外壳;
102、
进气口;
103、
出气口;
104、
油料口;...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可自动润滑旋片的旋片式真空泵,包括外壳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1)包括泵体外壳(
101
),泵体外壳(
101
)的内部安装有内转子(2),所述内转子(2)与泵体外壳(
101
)的内壁偏心安装,内转子(2)的两侧均安装有外旋片(3),外旋片(3)的正面与背面安装有润滑控制杆(4),润滑控制杆(4)的外侧安装有负压弹簧(5),所述内转子(2)的内部安装有缓冲组件(7)与单向挡液板(8),所述泵体外壳(
101
)的顶部开设有进气口(
102


出气口(
103
)与油料口(
104
),所述油料口(
104
)底部的两端开设有纵向导油口(
105
),纵向导油口(
105
)的两侧均开设有升降板滑动槽(
108
),升降板滑动槽(
108
)的内部安装有双杆挡油板(6),所述泵体外壳(
101
)的内部开设有内旋导向槽(
106
)与外旋控制槽(
107
),边缘稳定杆(
303
)与润滑控制杆(4)分别安装在内旋导向槽(
106
)与外旋控制槽(
107
)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润滑旋片的旋片式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旋片(3)包括旋片主体(
301
),旋片主体(
301
)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导向引流槽(
302
),导向引流槽(
302
)的内部为斜面,所述旋片主体(
301
)的另一侧的内部开设有润滑腔(
304
),润滑腔(
304
)的两侧安装有润滑控制杆(4),旋片主体(
301
)位于润滑控制杆(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边缘稳定杆(
303
),润滑腔(
304
)的侧面开设有多个润滑出油孔(
305
),润滑出油孔(
305
)的两侧连通润滑腔(
304
)与外部空间,所述润滑控制杆(4)包括圆头伸缩杆(
401
),圆头伸缩杆(
401
)的外侧分别开设有径向进油孔(
403
)与弹性固定槽(
404
),所述圆头伸缩杆(
401
)的内部开设有轴向导油槽(
402
),负压弹簧(5)安装在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爱华徐金兰董雪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芬奇工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