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气囊及管道封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4186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气囊及管道封堵装置,气囊包括筒体,以及位于筒体内,并与筒体依次连接的多个封堵,还包括位于多个封堵上的充放气装置;在筒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道环形密封圈;多个封堵包括前封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气囊及管道封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封堵
,具体为一种安全气囊及管道封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新管道验收要做闭水试验,也就是管道两端用气囊封堵,中部加水压测试设定时间段压力水的渗漏量,理论上要求封堵气囊滴水不漏

但是目前气囊和管壁都是线接触,无法填补细小的凹凸不平,易导致漏水

[0003]在现有技术中,专利公开号为
CN218060680U
的技术,一种安全封堵气囊,包括合成外壳,所述合成外壳内设有隔断,并将其分为多个独立的密闭腔室

但是,现有技术中,中间舱室气嘴均设置在隔断的中部,一般气囊由蛙人携带进入井下时,为了便于携带,气囊均处于折叠状态

当给气囊充排气时,在气囊处于折叠状态时,处于隔断中间位置的气嘴,可能会被阻塞,导致无法对气囊进行充放气,使气囊封堵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气囊折叠阻塞气嘴充放,使气囊封堵失效,影响气囊封堵的可靠性,以及气囊和管壁线接触,无法填补细小的凹凸不平,易导致漏水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安全气囊,包括筒体
(100)
,以及位于所述筒体
(100)
内,并与所述筒体
(100)
依次连接的多个封堵,还包括位于所述多个封堵上的充放气装置;<br/>[0007]其中,在所述筒体
(100)
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道环形密封圈
(110)

[0008]所述多个封堵包括前封堵
(210)、
第一中封堵
(220)、
第二中封堵
(230)
和后封堵
(240)
,且所述前封堵
(210)
和所述第一中封堵
(220)、
所述第一中封堵
(220)
和所述第二中封堵
(230)、
以及所述第二中封堵
(230)
和所述后封堵
(240)
分别与所述筒体
(100)
围合形成第一独立舱室
(A)、
第二独立舱室
(B)
和第三独立舱室
(C)

[0009]所述充放气装置包括第一充放气装置
(310)、
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充放气装置
(310)
管接第二充放气装置
(320)
和第三充放气装置
(330)
;所述第一充放气装置
(310)
与所述前封堵
(210)
连接,所述第一中封堵
(220)
和所述第二中封堵
(230)
共同与所述第二充放气装置
(320)
与连接;所述第三充放气装置
(330)
位于所述第二充放气装置
(320)
的侧边,与所述第一中封堵
(220)
连接

[0010]优点:当气囊在充气压力作用下,抵紧的在横井室的内壁时,多道环形密封圈自动填补管壁未清理干净和管道腐蚀等导致的凹凸不平,形成多级密封

[0011]通过形成多个独立舱室,提高了正常封堵作业时的封堵能力,同时可避免当单气室或相邻两个气室或多个气室
(
复杂环境下可能数个气室
)
被尖锐物品刺破

高压空气泄漏导致封堵失效时,剩余的气室能继续对管道进行封堵,可确保封堵安全可靠性

[0012]第三充放气装置位于第二充放气装置的侧边,与所述第一中封堵连接,可防止气
囊折叠中阻塞导致无法的充放气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每个充放气装置均包括固定法兰
(301)
和直通气嘴
(302)
,所述固定法兰
(301)
夹紧固定位于封堵上;所述直通气嘴
(302)
固定位于所述固定法兰
(301)
内,并穿过所述封堵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法兰
(301)
与所述封堵的固定处,所述封堵的两侧面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夹网布
(251)
和第二夹网布
(252)。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充放气装置
(310)
的数量根据独立舱室的数量而定;多个所述第一充放气装置
(310)
位于所述前封堵
(210)
的中部,以及在中线部位并列布局;其中,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充放气装置
(310)
与所述第二充放气装置
(320)
管接,为所述第三独立舱室
(C)
充放气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充放气装置
(310)
与所述第二充放气装置
(320)
和所述第三充放气装置
(330)
之间管接的连接气管
(340)
上,套设有气管护簧
(350)。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多道环形密封圈
(110)
中,至少有环形密封圈
(110)
分别位于所述筒体
(100)
与所述多个封堵的连接处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封堵
(220)
和所述第二中封堵
(230)
的侧面呈圆弧状设置,且两者的圆弧凸出方向对称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述第一独立舱室
(A)、
所述第二独立舱室
(B)
和所述第三独立舱室
(C)
的充气顺序为:先所述第三独立舱室
(C)
,后所述第一独立舱室
(A)
,当所述第三独立舱室
(C)
和所述第一独立舱室
(A)
先后充满气至额定压力时,再对所述第二独立舱室
(B)
充气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独立舱室
(A)、
所述第二独立舱室
(B)
和所述第三独立舱室
(C)
的排气顺序为:先所述第二独立舱室
(B)
,后所述第三独立舱室
(C)
,再所述第一独立舱室
(A)。
[0021]一种管道封堵装置,包括上述的安全气囊,还包括固定架
(400)
;所述固定架
(400)
位于垂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
(100)
,以及位于所述筒体
(100)
内,并与所述筒体
(100)
依次连接的多个封堵,还包括位于所述多个封堵上的充放气装置;其中,在所述筒体
(100)
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道环形密封圈
(110)
;所述多个封堵包括前封堵
(210)、
第一中封堵
(220)、
第二中封堵
(230)
和后封堵
(240)
,且所述前封堵
(210)
和所述第一中封堵
(220)、
所述第一中封堵
(220)
和所述第二中封堵
(230)、
以及所述第二中封堵
(230)
和所述后封堵
(240)
分别与所述筒体
(100)
围合形成第一独立舱室
(A)、
第二独立舱室
(B)
和第三独立舱室
(C)
;所述充放气装置包括第一充放气装置
(310)、
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充放气装置
(310)
管接第二充放气装置
(320)
和第三充放气装置
(330)
;所述第一充放气装置
(310)
与所述前封堵
(210)
连接,所述第一中封堵
(220)
和所述第二中封堵
(230)
共同与所述第二充放气装置
(320)
与连接;所述第三充放气装置
(330)
位于所述第二充放气装置
(320)
的侧边,与所述第一中封堵
(220)
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每个充放气装置均包括固定法兰
(301)
和直通气嘴
(302)
,所述固定法兰
(301)
夹紧固定位于封堵上;所述直通气嘴
(302)
固定位于所述固定法兰
(301)
内,并穿过所述封堵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法兰
(301)
与所述封堵的固定处,所述封堵的两侧面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夹网布
(251)
和第二夹网布
(252)。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放气装置
(310)
的数量根据独立舱室的数量而定;多个所述第一充放气装置
(310)
位于所述前封堵
(210)
的中部,以及在中线部位并列布局;其中,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充放气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修林孙强于振中杨泽翰汪伟仲辉杨静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哈工智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