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防撞梁结构,防撞横梁的两端均活动套接有防撞套筒,两个防撞套筒位于防撞横梁外侧的一端均安装有支撑侧板,两个支撑侧板靠近防撞套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撞侧梁,两个防撞侧梁靠近防撞套筒的一侧和支撑板之间均安装有吸能撑杆,防撞横梁的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呈等距均匀分布的第一支撑片,每侧靠近防撞套筒的第一支撑片和防撞套筒之间均安装有若干个等距叠放的第一褶皱片,吸能撑杆和吸能盒相互配合收缩吸能,极大地提高了整体的结构强度,第一褶皱片通过若干褶痕对防撞横梁进行支撑,对由于防撞套筒伸出产生的空缺进行填补,确保防撞横梁的结构强度,充分应对各种正面和斜向的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防撞梁
,具体是一种汽车前防撞梁结构
。
技术介绍
[0002]防撞梁由钢材或其他材料制成,由前梁和两端连接的屈服强度角度的吸能盒组成,通过吸能盒在汽车的撞击时的形变,将汽车较低速时产生的碰撞消除,避免对汽车内部主梁结构的损害
。
[0003]公开号为
CN115743012A
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包括前防撞梁
、
连接在所述前防撞梁的后侧的两个吸能盒和连接在所述吸能盒的后端的纵梁连接板;所述前防撞梁包括左右延伸的主梁
、
连接在所述主梁的两端的端梁和与所述端梁滑动连接的滑动梁;其中,所述端梁和所述滑动梁均呈弧形,所述端梁和所述滑动梁朝向所述主梁的后侧弯曲;所述端梁中具有端梁空腔,所述滑动梁间隙配合在所述端梁空腔中;所述滑动梁与所述端梁之间连接有锁止机构,通过配置滑动梁,可实现伸缩调节,以满足安装时的空间需要,也有利于提升前防撞梁的溃缩吸能性能
。
[0004]上述装置存在以下不足,上述装置在使用时侧向斜向冲击时有冲击空缺,对汽车前部的防护效果不够全面,且上述装置的各个部件的支撑强度较低,在应对大动量的冲击时容易超出支撑吸能的范围,进而损伤汽车前排的结构,同时上述装置整体的结构简单,耐冲击性不佳,不能承受大冲击
。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汽车前防撞梁结构,提升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
[0006]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
[0007](1)
上述装置在使用时侧向斜向冲击时有冲击空缺,对汽车前部的防护效果不够全面;
[0008](2)
上述装置的各个部件的支撑强度较低,在应对大动量的冲击时容易超出支撑吸能的范围,进而损伤汽车前排的结构;
[0009](3)
上述装置整体的结构简单,耐冲击性不佳,不能承受大冲击
。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汽车前防撞梁结构,包括防撞横梁,防撞横梁的一侧设有用于和汽车纵梁相连的支撑板,防撞横梁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吸能盒与支撑板相连,防撞横梁的两端均活动套接有防撞套筒,两个防撞套筒位于防撞横梁外侧的一端均安装有支撑侧板,两个支撑侧板靠近防撞套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撞侧梁,两个防撞侧梁靠近防撞套筒的一侧和支撑板之间均安装有吸能撑杆,防撞横梁的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呈等距均匀分布的第一支撑片,每侧靠近防撞套筒的第一支撑片和防撞套筒之间均安装有若干个等距叠放的第一褶皱片
。
[0011]作为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防撞横梁的上下两侧
、
防撞套筒的上下两侧
、
吸能盒的外
周以及吸能撑杆的外周均设有溃缩导引槽
。
[0012]作为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支撑侧板上位于防撞侧梁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套筒,支撑侧板通过连接套筒与防撞套筒固定套接
。
[0013]作为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防撞侧梁靠近吸能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侧板,连接侧板上并列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铰接座,支撑板靠近吸能撑杆的一侧中部并列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座
。
[0014]作为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吸能撑杆靠近支撑板的一端螺纹套接有支撑螺杆,支撑螺杆的中部螺纹套接有限位螺帽,支撑螺杆靠近支撑座的一端转动套接有第二铰接座,第二铰接座与支撑座铰接,吸能撑杆与第一铰接座铰接
。
[0015]作为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防撞套筒内并列设有若干个第二褶皱片
。
[0016]作为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吸能盒通过安装套座安装在防撞横梁上,防撞横梁靠近和远离支撑板的两侧面均为同心圆弧形
。
[0017]作为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防撞横梁和支撑座之间固定连接有吸能连接板,防撞侧梁的内部并排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等距均匀分布的第二支撑片
。
[0018]作为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防撞横梁内且位于第一支撑片之间填充有第一泡沫铝块,防撞侧梁内且位于第二支撑片之间填充有第二泡沫铝块
。
[0019]作为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防撞横梁靠近和远离支撑板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呈矩形阵列均匀分布的定位孔,防撞套筒靠近第一褶皱片的一端安装有螺栓,且螺栓贯穿定位孔
。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1)
通过防撞横梁和吸能盒对汽车正面的冲击进行支撑,防止汽车驾驶室和副驾驶室在正面冲击时受损,并通过第一支撑片对防撞横梁的结构进行加固,在受到冲击时,能使防撞横梁充分地将冲击引导至吸能盒,并通过吸能盒的充分收缩进行吸能抗冲击,通过防撞套筒位于防撞横梁外侧的一端以及防撞侧梁对汽车前方左右两侧斜向的冲击进行支撑,并通过吸能撑杆的充分收缩进行吸能抗冲击,通过调节防撞套筒伸出防撞横梁的长度适应不同汽车的宽度,从而充分地保护各个汽车,当防撞套筒伸出防撞横梁一段距离时,第一褶皱片伸展,第一褶皱片为金属材质,通过第一褶皱片的连续折叠形成褶痕,且褶痕与防撞横梁前后侧面均相互垂直,使得第一褶皱片通过若干褶痕对防撞横梁进行支撑,对由于防撞套筒伸出产生的空缺进行填补,确保防撞横梁的结构强度,充分应对各种正面和斜向的冲击;
[0022](2)
工作时,当防撞套筒伸出防撞横梁的长度定好后,通过螺栓和定位孔将防撞套筒的伸出长度进行固定,通过连接套筒快速地对防撞侧梁进行拆装,方便维修,当从防撞横梁中调整防撞套筒的伸出长度时,先移动限位螺帽,使限位螺帽与吸能撑杆分离,随后转动支撑螺杆,调节支撑螺杆伸出吸能撑杆的长度,使得支撑螺杆伸出吸能撑杆的长度与防撞套筒的伸出长度相匹配,随后通过限位螺帽抵接吸能撑杆的端部,固定支撑螺杆的伸出长度,对防撞侧梁进行稳定支撑,从而使汽车更加安全地应对前方斜向的冲击,消除安全死角,吸能撑杆和吸能盒相互配合收缩吸能,极大地提高了整体的结构强度,更加全面地保护汽车前排的安全;
[0023](3)
当受到正面冲击时,防撞横梁和吸能盒同时收缩变形进行吸能,溃缩导引槽引
导防撞横梁的上下两侧面向中部聚拢收缩,并引导吸能盒的外周侧壁向中聚拢收缩,使得防撞横梁和吸能盒随着所受冲击的持续而不断增强自身结构,对抗冲击,第二褶皱片通过自身若干褶痕对防撞套筒进行支撑,并在正面撞击时变形吸能,通过弧形结构提高防撞横梁的支撑强度,并适应汽车结构,当受到正面冲击或者斜向以及侧面冲击时,通过吸能连接板
、
第一泡沫铝块和第二泡沫铝块进一步增强吸能效果和整体的结构强度,吸能连接板在侧向斜向冲击时配合吸能撑杆和支撑板吸收冲击动能,提升整体所能承受的冲击强度上限,应对更多的突发意外情况
。
附图说明
[0024]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横梁
(1)
,防撞横梁
(1)
的一侧设有用于和汽车纵梁相连的支撑板
(3)
,防撞横梁
(1)
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吸能盒
(2)
与支撑板
(3)
相连,防撞横梁
(1)
的两端均活动套接有防撞套筒
(5)
,两个防撞套筒
(5)
位于防撞横梁
(1)
外侧的一端均安装有支撑侧板
(6)
,两个支撑侧板
(6)
靠近防撞套筒
(5)
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撞侧梁
(8)
,两个防撞侧梁
(8)
靠近防撞套筒
(5)
的一侧和支撑板
(3)
之间均安装有吸能撑杆
(12)
,所述防撞横梁
(1)
的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呈等距均匀分布的第一支撑片
(4)
,每侧靠近防撞套筒
(5)
的第一支撑片
(4)
和防撞套筒
(5)
之间均安装有若干个等距叠放的第一褶皱片
(2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横梁
(1)
的上下两侧
、
防撞套筒
(5)
的上下两侧
、
吸能盒
(2)
的外周以及吸能撑杆
(12)
的外周均设有溃缩导引槽
(23)。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侧板
(6)
上位于防撞侧梁
(8)
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套筒
(7)
,支撑侧板
(6)
通过连接套筒
(7)
与防撞套筒
(5)
固定套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侧梁
(8)
靠近吸能撑杆
(12)
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侧板
(10)
,连接侧板
(10)
上并列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铰接座
(11)
,所述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孝权,方小波,李慧,付祖洋,胡鹏,邢甫龙,任华,何祥海,刘雪峰,刘欢,王辉,王明月,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合祖铝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