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小麦产量相关的单倍型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3955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与小麦产量相关的单倍型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与小麦产量相关的单倍型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中,与小麦产量相关的单倍型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
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世界
35
%人口的主粮

我国更是小麦生产和消费大国,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
2022
年我国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占总粮食作物的
20
%,小麦研究对我国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难通过增加种植面积来增产,所以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依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

小麦单位面积产量由单位面积穗数

穗粒数和千粒重三个因素共同影响,因此挖掘影响小麦产量三要素的基因,研究其优异遗传位点,寻找与产量相关的分子标记,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小麦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选育具有优良穗部性状小麦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培育具有优良穗部性状小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作为亲本的两个小麦杂交,检测杂交后代基因组中对应于序列表中
SEQ ID No.1
的第
1069、1155、1450、2146、2164、2237、2329

2349
位的核苷酸,筛选基因组中对应于序列表中
SEQ ID No.1
的第
1069、1155、1450、2146、2164、2237、2329

2349
位的核苷酸依次为
G、C、G、T、G、C、C、C
的杂交后代即为具有优良穗部性状的小麦

[0005]作为亲本的两个小麦其中之一的基因组中对应于序列表中
SEQ ID No.1
的第
1069、1155、1450、2146、2164、2237、2329

2349
位的核苷酸依次为
G、C、G、T、G、C、C、C。
[0006]所述杂交后代可仅为两种亲本的杂交后代,也可为两种亲本的杂交后代的自交后代
(
自交次数可大于等于一次
)
,也可为两种亲本的杂交后代与亲本之一的回交后代
(
回交次数可大于等于一次
)
,还可为两种亲本的杂交后代与其他小麦的杂交后代

[0007]所述优良穗部性状小麦可为与作为亲本的两个小麦其中之一或之二相比,穗部性状更优的小麦

[0008]上述方法中,检测杂交后代基因组中对应于序列表中
SEQ ID No.1
的第
1069、1155、1450、2146、2164、2237、2329

2349
位的核苷酸可包括:利用引物对
P1

P2
对杂交后代的基因组进行
PCR
扩增,检测
PCR
扩增产物的序列获得杂交后代基因组中对应于序列表中
SEQ ID No.1
的第
1069、1155、1450、2146、2164、2237、2329

2349
位的核苷酸;
[0009]所述引物对
P1
由序列表中
SEQ ID No.3

SEQ ID No.4
所示的两条单链
DNA
组成;所述引物对
P2
由序列表中
SEQ ID No.5

SEQ ID No.6
所示的两条单链
DNA
组成

[0010]上述方法中,所述穗部性状可为穗重

穗长

单穗籽粒数和
/
或单穗籽粒重

[0011]上述方法中,所述筛选可在自交或回交后代中逐代进行,也尽可在最后一代中进行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检测小麦分子标记的物质在检测或辅助检测小麦穗部性状中的应用;
[0013]所述小麦分子标记为小麦基因组中对应于序列表中
SEQ ID No.1
的第
1069、1155、1450、2146、2164、2237、2329

2349
位的核苷酸,小麦基因组中对应于序列表中
SEQ ID No.1
的第
1069、1155、1450、2146、2164、2237、2329

2349
位的核苷酸依次为
A、T、A、C、A、T、T、G
或为
G、C、G、T、G、C、C、C。
[0014]上述应用中,所述检测小麦分子标记的物质可为引物对
P1

P2
,所述引物对
P1
由序列表中
SEQ ID No.3

SEQ ID No.4
所示的两条单链
DNA
组成;所述引物对
P2
由序列表中
SEQ ID No.5

SEQ ID No.6
所示的两条单链
DNA
组成

[0015]上述应用中,所述穗部性状可为穗重

穗长

单穗籽粒数和
/
或单穗籽粒重

[0016]上述应用中,基因组中对应于序列表中
SEQ ID No.1
的第
1069、1155、1450、2146、2164、2237、2329

2349
位的核苷酸依次为
G、C、G、T、G、C、C、C
的小麦的穗重大于或候选大于基因组中对应于序列表中
SEQ ID No.1
的第
1069、1155、1450、2146、2164、2237、2329

2349
位的核苷酸依次为
A、T、A、C、A、T、T、G
的小麦的穗重;
[0017]基因组中对应于序列表中
SEQ ID No.1
的第
1069、1155、1450、2146、2164、2237、2329

2349
位的核苷酸依次为
G、C、G、T、G、C、C、C
的小麦的穗长大于或候选大于基因组中对应于序列表中
SEQ ID No.1
的第
1069、1155、1450、2146、2164、2237、2329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培育具有优良穗部性状小麦的方法,包括:将作为亲本的两个小麦杂交,检测杂交后代基因组中对应于序列表中
SEQ ID No.1
的第
1069、1155、1450、2146、2164、2237、2329

2349
位的核苷酸,筛选基因组中对应于序列表中
SEQ ID No.1
的第
1069、1155、1450、2146、2164、2237、2329

2349
位的核苷酸依次为
G、C、G、T、G、C、C、C
的杂交后代即为具有优良穗部性状的小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杂交后代基因组中对应于序列表中
SEQ ID No.1
的第
1069、1155、1450、2146、2164、2237、2329

2349
位的核苷酸包括:利用引物对
P1

P2
对杂交后代的基因组进行
PCR
扩增,检测
PCR
扩增产物的序列获得杂交后代基因组中对应于序列表中
SEQ ID No.1
的第
1069、1155、1450、2146、2164、2237、2329

2349
位的核苷酸;所述引物对
P1
由序列表中
SEQ ID No.3

SEQ ID No.4
所示的两条单链
DNA
组成;所述引物对
P2
由序列表中
SEQ ID No.5

SEQ ID No.6
所示的两条单链
DNA
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穗部性状为穗重

穗长

单穗籽粒数和
/
或单穗籽粒重
。4.
检测小麦分子标记的物质在检测或辅助检测小麦穗部性状中的应用;所述小麦分子标记为小麦基因组中对应于序列表中
SEQ ID No.1
的第
1069、1155、1450、2146、2164、2237、2329

2349
位的核苷酸,小麦基因组中对应于序列表中
SEQ ID No.1
的第
1069、1155、1450、2146、2164、2237、2329

2349
位的核苷酸依次为
A、T、A、C、A、T、T、G
或为
G、C、G、T、G、C、C、C。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小麦分子标记的物质为引物对
P1

P2
,所述引物对
P1
由序列表中
SEQ ID No.3

SEQ ID No.4
所示的两条单链
DNA
组成;所述引物对
P2
由序列表中
SEQ ID No.5

SEQ ID No.6
所示的两条单链
DNA
组成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穗部性状为穗重

穗长

单穗籽粒数和
/
或单穗籽粒重
。7.
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基因组中对应于序列表中
SEQ ID No.1
的第
1069、1155、1450、2146、2164、2237、2329

2349
位的核苷酸依次为
G、C、G、T、G、C、C、C
的小麦的穗重大于或候选大于基因组中对应于序列表中
SEQ ID No.1
的第
1069、1155、1450、2146、2164、2237、2329

2349
位的核苷酸依次为
A、T、A、C、A、T、T、G
的小麦的穗重;基因组中对应于序列表中
SEQ ID No.1
的第
1069、1155、1450、2146、2164、2237、2329

2349
位的核苷酸依次为
G、C、G、T、G、C、C、C
的小麦的穗长大于或候选大于基因组中对应于序列表中
SEQ ID No.1
的第
1069、1155、1450、2146、2164、2237、2329

2349
位的核苷酸依次为
A、T、A、C、A、T、T、G
的小麦的穗长;基因组中对应于序列表中
SEQ ID No.1
的第
1069、1155、1450、2146、2164、2237、232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自峰申立平李嘉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