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73879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控制方法

装置

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在车辆中,发动机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复杂的总成部件,是汽车的心脏,一旦发动机出现故障将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司乘人员的生命,因此发动机故障在日常用车中不可小觑,必须考虑各方面因素将发动机故障降到最低,及时发现故障,并做出安全有效的控制措施,保证车辆的安全性

舒适性及经济性

[0003]增压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进气系统漏气或管路破裂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发动机缸内的油气混合气比例失调,无法使混合气浓度达到正常比例,从而引发发动机缸内油气混合气异常燃烧,导致发动机油耗增加

排气污染物恶化,发动机动力输出异常,甚至出现发动机运转失调抖动或熄火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控制方法

装置

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进气系统漏气时发动机缸内油气混合气异常燃烧的问题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6]分别获取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
[0007]根据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差值判断所述进气系统是否漏气,并根据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与大气压的关系确定所述进气系统漏气位置;
[0008]当所述进气系统漏气时根据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偏差调节发动机进气系统漏气一侧的喷油量

[0009]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差值判断所述进气系统是否漏气包括:
[0010]计算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差的绝对值;
[0011]判断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差的绝对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若是,则所述进气系统发生漏气,若否,则所述进气系统没有漏气

[0012]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与大气压的关系确定所述进气系统漏气位置包括:
[0013]获取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最小值;
[0014]判断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最小值是否大于大气压,若是,则所述进气系统漏气位置为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较小的一侧,若否,则所述进气系统漏气位置为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较大的一侧

[0015]可选地,所述当所述进气系统漏气时根据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
的偏差调节发动机进气系统漏气一侧的喷油量包括:
[0016]当所述进气系统发生漏气,且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最小值大于所述大气压时,计算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差的绝对值;
[0017]判断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差的绝对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则按照第一喷油修正量减小发动机进气系统对称位置的压力值较小的一侧的喷油量,若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差的绝对值大于第二阈值,则判断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差的绝对值是否大于第三阈值,若阈值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第三阈值,则按照第二喷油修正量减小发动机进气系统对称位置的压力值较小的一侧的喷油量;
[0018]其中,所述第一喷油修正量与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差的绝对值成正比,所述第二喷油修正量为定值,且所述第二喷油修正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喷油修正量

[0019]可选地,所述当所述进气系统漏气时根据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偏差调节发动机进气系统漏气一侧的喷油量包括:
[0020]当所述进气系统发生漏气,且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最小值小于所述大气压时,计算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差的绝对值;
[0021]判断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差的绝对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则按照第一喷油修正量增大发动机进气系统对称位置的压力值较大的一侧的喷油量,若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差的绝对值大于第二阈值,则判断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差的绝对值是否大于第三阈值,若阈值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第三阈值,则按照第二喷油修正量增大发动机进气系统对称位置的压力值较大的一侧的喷油量;
[0022]其中,所述第一喷油修正量与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差的绝对值成正比,所述第二喷油修正量为定值,且所述第二喷油修正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喷油修正量

[0023]可选地,在所述根据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差值判断所述进气系统是否漏气,并根据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与大气压的关系确定所述进气系统漏气位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4]当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差的绝对值大于第三阈值时,降低所述发动机的扭矩和转速,以使所述发动机降至安全工况

[0025]可选地,在根据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差值判断所述进气系统是否漏气,并根据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与大气压的关系确定所述进气系统漏气位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6]当所述进气系统发生漏气时发出漏气告警提示信号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0028]压力值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
[0029]漏气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判断所述进
气系统是否漏气,并根据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与大气压的关系确定所述进气系统漏气位置;
[0030]喷油量调节模块,用于当所述进气系统漏气时根据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偏差调节发动机漏气一侧的喷油量

[003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
[0032]至少一个处理器;
[0033]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0034]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任一所述的发动机控制方法

[003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发动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获取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根据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差值判断所述进气系统是否漏气,并根据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与大气压的关系确定所述进气系统漏气位置;当所述进气系统漏气时根据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偏差调节发动机进气系统漏气一侧的喷油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差值判断所述进气系统是否漏气包括:计算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差的绝对值;判断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差的绝对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若是,则所述进气系统发生漏气,若否,则所述进气系统没有漏气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与大气压的关系确定所述进气系统漏气位置包括:获取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最小值;判断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最小值是否大于大气压,若是,则所述进气系统漏气位置为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较小的一侧,若否,则所述进气系统漏气位置为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较大的一侧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进气系统漏气时根据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偏差调节发动机进气系统漏气一侧的喷油量包括:当所述进气系统发生漏气,且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最小值大于所述大气压时,计算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差的绝对值;判断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差的绝对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则按照第一喷油修正量减小发动机进气系统对称位置的压力值较小的一侧的喷油量,若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差的绝对值大于第二阈值,则判断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差的绝对值是否大于第三阈值,若阈值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第三阈值,则按照第二喷油修正量减小发动机进气系统对称位置的压力值较小的一侧的喷油量;其中,所述第一喷油修正量与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差的绝对值成正比,所述第二喷油修正量为定值,且所述第二喷油修正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喷油修正量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进气系统漏气时根据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值的偏差调节发动机进气系统漏气一侧的喷油量包括:当所述进气系统发生漏气,且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两侧对称位置的压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庆文徐宁宁郝伟闫涛杨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