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功率模块组件、电机控制器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功率模块组件
、
电机控制器及车辆
。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车辆中设置有功率处理模块,功率模块组件具有芯片,为避免芯片高温故障,功率模块组件还设置有降温处理的结构
。
现有技术中,功率模块组件采用相变材料吸热,相变材料的潜热大,适用于短时升温的情况,然而当相变过程完成后,相变材料的吸热效果就大幅度降低,从而导致相变材料的吸热效果变差,会给功率模块组件的使用造成巨大的风险
。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
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功率模块组件
。
根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功率模块组件可在保证第一相变换热件和第二相变换热件面积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可靠的绝缘效果,散热效果好且功率模块组件的可靠性高
。
[0004]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功率模块组件的电机控制器
。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电机控制器的车辆
。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功率模块组件包括:芯片层,所述芯片层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第一相变换热件和第二相变换热件,所述第一相变换热件和所述第二相变换热件内均设置有相变介质并通过相变以吸收所述芯片层的热量,第一相变换热件与所述第一芯片热交换,所述第二相变换热件与所述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功率模块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片层,所述芯片层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芯片
(10)
和第二芯片
(20)
;第一相变换热件
(84)
和第二相变换热件
(85)
,所述第一相变换热件
(84)
和所述第二相变换热件
(85)
内均设置有相变介质并通过相变以吸收所述芯片层的热量,第一相变换热件
(84)
与所述第一芯片
(10)
热交换,所述第二相变换热件
(85)
与所述第二芯片
(20)
热交换,所述第一相变换热件
(84)
与所述第二相变换热件
(85)
彼此绝缘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块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部,所述散热部与所述芯片层接触并吸收所述芯片层的温度,所述散热部背离所述芯片层的一侧适于与外部散热介质热交换以降低所述芯片层温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块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芯片层与所述第一相变换热件
(84)
和
/
或所述芯片层与所述第二相变换热件
(85)
之间,所述支撑件形成有适于与所述第一芯片
(10)
和
/
或第二芯片
(20)
贴合的传导面,所述支撑件形成有适于与所述第一相变换热件
(84)
和
/
或所述第二相变换热件
(85)
贴合的导热面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功率模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上形成有所述导热面;芯片传热部,所述芯片传热部设置于所述本体部并朝向所述第一芯片
(10)
和
/
或第二芯片
(20)
延伸,所述芯片传热部的自由端形成有所述传导面;支撑脚,所述支撑脚设置于所述本体部并朝向所述基板延伸,所述支撑脚的自由端形成有与所述基板表面接触的支撑面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率模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构造为多个且包括第一支撑件
(61)
和第二支撑件
(62)
,所述第一支撑件
(61)
支撑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第一相变换热件
(84)
之间,所述第二支撑件
(62)
支撑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第二相变换热件
(85)
之间,至少一个所述支撑件的支撑脚构造为多个,所述芯片传热部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脚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率模块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多个所述芯片传热部,每个所述支撑件与多个所述第一芯片
(10)
或多个第二芯片
(20)
对应设置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功率模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传热部与所述支撑脚之间间隔设置并形成线束通道
(44)。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块组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廉玉波,凌和平,翟震,刘海军,张海星,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