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段式管束穿孔板共振吸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3539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低频噪声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段式管束穿孔板共振吸声装置,包括:设置有穿孔的穿孔面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段式管束穿孔板共振吸声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低频噪声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分段式管束穿孔板共振吸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共振吸声结构是一类典型的具有良好低频噪声吸收性能的结构,通常包括:薄板共振结构

薄膜共振结构

亥姆霍兹共振结构和微穿孔板共振结构

这些结构通过后置空腔的共振对低频声波进行耗散,实现低频噪声的吸收

[0003]然而对于上述共振结构来说,若要实现对
300Hz
之下的低频声波的高效吸收,需要增加入射面板的厚度或增大背腔的高度,这会造成结构的质量和体积的增大,不利于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应用

现有的管束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通过在穿孔板后延伸一段管束,增加结构的声质量,以较薄的厚度就能实现低频共振吸声

但是利用延长管束调节共振频率时,声阻与声抗都会变化,声阻与声抗相互耦合从而影响阻抗匹配,导致在所需的频率下,产生较高的吸声峰值和较宽的吸声带宽比较困难,通常需要同时调节多个几何参数才能取得较好的阻抗匹配效果,这使得结构设计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管束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中,声阻与声抗相互耦合影响阻抗匹配,需调节多个几何参数才能取得所需的阻抗匹配效果,导致的吸声结构设计复杂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分段式管束穿孔板共振吸声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分段式管束将声阻与声抗解耦,解决了共振吸声结构中声阻与声抗相互耦合影响阻抗匹配的问题,实现了在
100

300Hz
低频频带范围内声阻与声抗的独立调节,拓宽了吸声频带的调节范围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分段式管束穿孔板共振吸声装置,包括:设置有穿孔的穿孔面板
1、
顶端开口的腔体2和分段式管束3,其中,
[0006]所述穿孔面板1覆盖所述腔体2的顶端开口,并固定连接;
[0007]所述分段式管束3包括:用于调节声阻的一个或若干个规格相同的上段细管束3‑1,和一个用于调节声抗的下段粗管束3‑2,其中,所述上段细管束3‑1的顶端与底端开放,所述下段粗管束3‑2的顶端由设置有穿孔的盖板3‑3覆盖,所述下段粗管束3‑2的底端开放;
[0008]所述上段细管束3‑1与所述穿孔面板1的穿孔和所述盖板3‑3的穿孔,数量相等且直径相同;所述上段细管束3‑1的顶端与所述穿孔面板1的穿孔固定连接,所述上段细管束3‑1的底端与所述盖板3‑3的穿孔固定连接

[0009]作为上述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穿孔面板1的材料包括:钢

铝合金

树脂

木材

塑料或复合材料;所述穿孔面板1的厚度为
0.5

3mm
,所述穿孔面板1的穿孔孔径为
0.1

7mm
,所述穿孔面板1的穿孔率为
0.1
%~
30


[0010]作为上述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腔体2由钢

铝合金

树脂

木材

塑料或复合材料制成;所述腔体2的形状为正方体

长方体

六棱柱体

圆柱体或不规则柱体,所述腔体2的高
度为
10

100mm
,所述腔体2的壁厚为
0.5

1mm
;当所述腔体2为正方体或六棱柱体时,边长为
10

50mm
;当所述腔体2为长方体时,如果腔体2顶端开口为正方形,则边长为
10

50mm
,如果腔体2顶端开口为长方形,则长边边长为
10

50mm
;当所述腔体2为圆柱体时,直径为
10

50mm
,当所述腔体2为不规则柱体时,最大直径为
10

50mm。
[0011]作为上述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穿孔面板1通过焊接

胶接或热熔方式与所述腔体2的顶端开口固定连接

[0012]作为上述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分段式管束3的上段细管束3‑1和下段粗管束3‑2由钢

铝合金

钛合金

树脂

木材

塑料

复合材料或橡胶制成

[0013]作为上述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分段式管束3的下段粗管束3‑2横截面积大于所述上段细管束3‑1的横截面积的总和

[0014]作为上述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分段式管束3的上段细管束3‑1的顶端通过焊接

胶接或热熔方式与所述穿孔面板1的穿孔固定连接,所述上段细管束3‑1的底端通过焊接

胶接或热熔方式与所述盖板3‑3的穿孔固定连接

[0015]作为上述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分段式管束3的上段细管束3‑1的直径为
0.5

4mm
,所述上段细管束3‑1的长度为1~
30mm
,所述上段细管束3‑1的壁厚为
0.1

0.5mm。
[0016]作为上述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分段式管束3的下段粗管束3‑2的直径为4~
8mm
,所述下段粗管束3‑2的长度为
10

300mm
,所述下段粗管束3‑2的壁厚为
0.1

0.5mm。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分段式管束穿孔板共振吸声装置,包括以下优点:
[0018]1、
实现了结构中声阻与声抗的解耦;具体为,通过设置不同的上段细管束3‑1的参数,调节吸声装置的声阻,通过设置不同下段粗管束3‑2的参数,调节吸声装置的声抗,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分段式管束3的参数进行调节,即设置不同管束段的参数,实现了声阻与声抗的分离,控制其中一个参数量不变去调节另一个参数量,可在低频频率范围为内所需频率处调节出不同吸声系数和吸声带宽的共振吸声峰

[0019]2、
具有优异的低频吸声性能

在相同的结构高度下,本专利技术在
100

300Hz
范围内的任一频率处的吸声系数都可调到
0.99
之上,实现了完美吸声

与传统的共振吸声结构相比,不改变结构的尺寸,仅调节分段式管束3的参数,就能使吸声峰向更低的频率范围内移动,且能维持较高的吸声峰值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分段式管束穿孔板共振吸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穿孔的穿孔面板
(1)、
顶端开口的腔体
(2)
和分段式管束
(3)
,其中,所述穿孔面板
(1)
覆盖所述腔体
(2)
的顶端开口,并固定连接;所述分段式管束
(3)
包括:用于调节声阻的一个或若干个规格相同的上段细管束
(3

1)
,和一个用于调节声抗的下段粗管束
(3

2)
,其中,所述上段细管束
(3

1)
的顶端与底端开放,所述下段粗管束
(3

2)
的顶端由设置有穿孔的盖板
(3

3)
覆盖,所述下段粗管束
(3

2)
的底端开放;所述上段细管束
(3

1)
与所述穿孔面板
(1)
的穿孔和所述盖板
(3

3)
的穿孔,数量相等且直径相同;所述上段细管束
(3

1)
的顶端与所述穿孔面板
(1)
的穿孔固定连接,所述上段细管束
(3

1)
的底端与所述盖板
(3

3)
的穿孔固定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式管束穿孔板共振吸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面板
(1)
的材料包括:钢

铝合金

树脂

木材

塑料或复合材料;所述穿孔面板
(1)
的厚度为
0.5

3mm
,所述穿孔面板
(1)
的穿孔孔径为
0.1

7mm
,所述穿孔面板
(1)
的穿孔率为
0.1
%~
30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式管束穿孔板共振吸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
(2)
由钢

铝合金

树脂

木材

塑料或复合材料制成;所述腔体
(2)
的形状为正方体

长方体

六棱柱体

圆柱体或不规则柱体,所述腔体
(2)
的高度为
10

100mm
,所述腔体
(2)
的壁厚为
0.5

1mm
;当所述腔体
(2)
为正方体或六棱柱体时,边长为
10

50mm
;当所述腔体
(2)
为长方体时,如果腔体
(2)
顶端开口为正方形,则边长为
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中建李晓东吕亚东杨军程晓斌王凯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