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大跨度预制飘窗与构造柱一体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预制建筑构件领域,该结构包括飘窗主体,飘窗主体中部的上部连梁和下部连梁之间一体连接有隔墙,隔墙的外侧一体连接有构造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度预制飘窗与构造柱一体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预制建筑构件领域,具体为一种大跨度预制飘窗与构造柱一体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预制飘窗为装配式建筑中的一种常见预制构件,在工厂预制,然后在现场拼装完成
。
常见的预制飘窗包括一体预制成型的上连梁
、
下连梁
、
侧墙
、
上悬挑板和下悬挑板
。
预制飘窗在安装时,通常选择窗框的上部两个角点作为吊装点
。
但是对于大跨度预制飘窗较为脆弱,吊装时,上连梁和下连梁容易出现一定挠曲甚至断裂
。
[0003]另外,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时,通常是安装完预制飘窗后,然后在预制飘窗周围进行二次构造柱的施工,需要确保预制飘窗与二次构造柱的连接牢固和稳定
。
但是这种做法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①
在预制飘窗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需要预留空间和接口,以便后续二次构造柱施工
。
如果预制飘窗与二次构造柱之间连接不牢固,会导致整个结构的稳定性下降,并且容易出现渗水
、
隔热和隔声性能下降
。
②
二次构造柱需要在预制飘窗完成之后再施工,预制飘窗安装时即使位置出现些许偏差,也会导致二次构造柱的安装更加困难
。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跨度预制飘窗与构造柱一体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br/>。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跨度预制飘窗与构造柱一体化结构,包括飘窗主体,所述飘窗主体中部的上部连梁和下部连梁之间一体连接有隔墙,所述隔墙的外侧一体连接有构造柱
。
[0006]优选地,还包括一体连接的悬挑结构
、
上部返沿和下部返沿,所述悬挑结构连接在飘窗主体的外侧,所述上部返沿连接在悬挑结构的顶部外侧,所述下部返沿连接在悬挑结构的底部外侧,所述隔墙延伸至悬挑结构内部,所述构造柱连接在上部返沿和下部返沿之间
。
[0007]优选地,所述悬挑结构包括上部悬挑板和下部悬挑板,所述上部悬挑板连接在飘窗主体的上部连梁外侧,所述上部返沿连接在上部悬挑板的外侧,并且所述上部返沿的顶部高于上部悬挑板的顶部,所述隔墙的顶部与上部悬挑板的底部连接;所述下部悬挑板连接在飘窗主体的下部连梁外侧,所述下部返沿连接在下部悬挑板的外侧,并且所述下部返沿的顶部高于下部悬挑板的顶部,所述隔墙的底部与下部悬挑板的顶部连接
。
[0008]优选地,所述上部悬挑板的底部与上部连梁的底部平齐,上部悬挑板的顶部低于上部连梁的顶部
。
[0009]优选地,所述下部悬挑板的底部高于下部连梁的底部,所述下部悬挑板的顶部与下部连梁的顶部平齐
。
[0010]优选地,所述上部悬挑板和下部悬挑板的端部均与飘窗主体的侧墙内侧竖向平
齐
。
[0011]优选地,所述上部悬挑板的两端连接有上部现浇连接板,所述下部悬挑板的两端连接有下部现浇连接板
。
[0012]优选地,所述上部现浇连接板的内侧
、
下部现浇连接板的内侧均贴紧飘窗主体的侧墙设置
。
[0013]优选地,所述上部悬挑板的端部与上部返沿的端部竖向对齐,所述下部悬挑板的端部与下部返沿的端部竖向对齐
。
[0014]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大跨度预制飘窗与构造柱一体化结构的施工方法,在钢筋绑扎和模具拼装完成后,一次性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模具
。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和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在设计和制作预制飘窗时,在飘窗主体的上连系梁和下连系梁之间一体连接隔墙,并在隔墙的外侧一体连接构造柱,利用隔墙和构造柱可以承担飘窗主体的部分重量并向周围扩散,并将其传递至其他支撑结构上,从而减轻了飘窗主体所受荷载
。
其次通过一体连接隔墙和构造柱,可以使得整个预制构件具有较高的抗弯能力和抗扭转能力,使得整个预制构件更加稳定,不易出现挠曲或断裂
。
另外,由于飘窗和构造柱一体预制完成,确保预制飘窗与构造柱之间连接牢固,提高整个构件的稳定性,杜绝渗水问题,提高保温
、
隔声性能
。
还能保证预制构件的安装质量,提高安装效率
。
本申请通过将二次结构构造柱深化至预制墙体中,确保构件的稳定性和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也减少二次结构模架施工量
。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大跨度预制飘窗与构造柱一体化结构的示意图一;图2为大跨度预制飘窗与构造柱一体化结构的示意图二;图3为大跨度预制飘窗与构造柱一体化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
[0017]附图标注:1‑
上部返沿
、2
‑
上部连梁
、3
‑
上部悬挑板
、4
‑
上部现浇连接板
、5
‑
下部返沿
、6
‑
下部现浇连接板
、7
‑
下部悬挑板
、8
‑
隔墙
、9
‑
下部连梁
、10
‑
构造柱
、11
‑
侧墙
。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
、
创新特征
、
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
[0019]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及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
。
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大跨度预制飘窗与构造柱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飘窗主体,所述飘窗主体中部的上部连梁(2)和下部连梁(9)之间一体连接有隔墙(8),所述隔墙(8)的外侧一体连接有构造柱(
10
)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预制飘窗与构造柱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体连接的悬挑结构
、
上部返沿(1)和下部返沿(5),所述悬挑结构连接在飘窗主体的外侧,所述上部返沿(1)连接在悬挑结构的顶部外侧,所述下部返沿(5)连接在悬挑结构的底部外侧,所述隔墙(8)延伸至悬挑结构内部,所述构造柱(
10
)连接在上部返沿(1)和下部返沿(5)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跨度预制飘窗与构造柱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结构包括上部悬挑板(3)和下部悬挑板(7),所述上部悬挑板(3)连接在飘窗主体的上部连梁(2)外侧,所述上部返沿(1)连接在上部悬挑板(3)的外侧,并且所述上部返沿(1)的顶部高于上部悬挑板(3)的顶部,所述隔墙(8)的顶部与上部悬挑板(3)的底部连接;所述下部悬挑板(7)连接在飘窗主体的下部连梁(9)外侧,所述下部返沿(5)连接在下部悬挑板(7)的外侧,并且所述下部返沿(5)的顶部高于下部悬挑板(7)的顶部,所述隔墙(8)的底部与下部悬挑板(7)的顶部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跨度预制飘窗与构造柱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悬挑板(3)的底部与上部连梁(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雪,王庆佳,孟伟,刘明文,鲁晋,龙重,李晨雨,董玉洁,杨磊,骆宁,王明昊,刘东洋,李朝阳,曹翔宇,任远,佟建,张京川,周博铭,杨涛,胡子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