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级变速器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72812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无级变速器及其控制方法,提高协调变速时所需要的时间的设计自由度,按照运转状态对不同的变速响应要求进行响应。变速器控制器(12)基于车辆的运转状态,设定在该运转状态下应实现的到达贯穿变速比,控制变换器(20)的变速比及副变速机构(30)的变速级的至少一方以使实际贯穿变速比以规定的过渡响应追随到达贯穿变速比。在实际贯穿变速比跨过规定的模式切换变速比而变化时,变速器控制器(12)变更副变速机构(30)的变速级,而且,将所述变换器(20)的变速比向所述副变速机构(30)的变速比变化的方向的相反方向变更,实际贯穿变速比跨过模式切换变速比从低速侧向高速侧变化时,使到达贯穿变速比向高速侧变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尤其是涉及具备带式无级变速机构和副变 速机构的。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有一种无级变速器,其构成为,相对于带式无级变速构(以下称为“变换器”)串联设置前进两级的副变速机构,根据车辆的运转状态变更该副变速机构的变 速级,由此,不会使变换器大型化,能够扩大可变的变速比范围。专利文献2公开了以下的技术,即在这种带有副变速机构的无级变速器中,在变 更副变速机构的变速级时,与此相对应,进行变更变换器的变速比的协调变速,使无级变速 器整体的变速比即贯穿变速比保持一定。在协调变速前后,通过使贯穿变速比保持一定,抑 制使副变速机构变速时的发动机及液力变矩器的速度变化,防止这些惯性转矩造成的变速 冲击。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60-37455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5-79554号公报变换器的变速速度比副变速机构的变速速度慢,协调变速时要求的时间受变换器 的变速速度支配。因此,协调变速时为使贯穿变速比维持一定时而使变换器进行变速时,协 调变速时所需要的时间的设计自由度降低,按照运转状态难以应对不同的变速响应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技术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其能提 高协调变速时所需要的时间的设计自由度,并能按照运转状态对不同的变速响应要求进行 响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装载于车辆上,将发动机的输出旋转 进行变速并传递给驱动轮,其特征在于,具备带式无级变速机构即变换器,其能够无级地 变更变速比;副变速机构,其相对所述变换器串联设置,作为前进用变速级,具有第一变速 级和变速比比该第一变速级小的第二变速级;到达贯穿变速比设定装置,其基于所述车辆 的运转状态,将在该运转状态下应实现的所述变换器及所述副变速机构的整体的变速比即 贯穿变速比作为到达贯穿变速比进行设定;变速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变换器的变速比及 所述副变速机构的变速级的至少一方,以使所述贯穿变速比的实际值即实际贯穿变速比以 规定的过渡响应追随所述到达贯穿变速比;协调变速装置,其在所述实际贯穿变速比跨过 规定的模式切换变速比进行变化时,变更所述副变速机构的变速级,而且,将所述变换器的 变速比向所述副变速机构的变速比变化的方向的相反方向变更;变速时间缩短装置,其在 所述实际贯穿变速比跨过所述模式切换变速比从低速侧向高速侧变化时,使所述到达贯穿 变速比向高速侧变更。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式,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的控制方法,该无级变速器装载于车辆上,将发动机的输出旋转进行变速并传递给驱动轮,并具有带式无级变速机构即 变换器,其能够无级地变更变速比;副变速机构,其相对所述变换器串联设置,作为前进用 变速级,具有第一变速级和变速比比该第一变速级小的第二变速级,其特征在于,该无级变 速器的控制方法包含到达贯穿变速比设定步骤,基于所述车辆的运转状态,将在该运转状 态下应该实现的所述变换器及所述副变速机构的整体的变速比即贯穿变速比作为到达贯 穿变速比进行设定;变速控制步骤,控制所述变换器的变速比及所述副变速机构的变速级 的至少一方,以使所述贯穿变速比的实际值即实际贯穿变速比以规定的过渡响应追随所述 到达贯穿变速比;协调变速步骤,在所述实际贯穿变速比跨过规定的模式切换变速比进行变化时,变更所述副变速机构的变速级,而且,将所述变换器的变速比向所述副变速机构的 变速比变化的方向的相反方向变更;变速时间缩短步骤,所述实际贯穿变速比跨过所述模 式切换变速比从低速侧向高速侧变化时,使所述到达贯穿变速比向高速侧变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方式,实际贯穿变速比跨过模式切换变速比从低速侧向高速侧 变更时,使到达贯穿变速比向高速侧变更。由此,协调变速时的变换器的变速比变化量被缩 小,所以,缩短协调变速时所需要的时间,可以提高升档时的变速响应性。附图说明图1是装载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的车辆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表示变速器控制器的内部结构的图;图3是表示变速映像图的一例的图;图4A是表示由变速器控制器执行的变速控制程序的内容的流程图;图4B是表示由变速器控制器执行的变速控制程序的内容的流程图;图5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变速动作的图;图6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作用效果的时间表附图标记说明4无级变速器11液压控制回路12变速器控制器20变换器21初级带轮22次级带轮23V型皮带30副变速机构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变速机构 的“变速比”,为该变速机构的输入转速除以该变速机构的输出转速得到的值。另外,“最 (Low)低速变速比”是该变速机构的最大变速比,“最(High)高速变速比”是该变速机构的 最小变速比。图1是装载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的车辆的概略构成图。该车辆具备发动机1作为动力源。发动机1的输出旋转经由带锁止离合器的液力变矩器2、第1齿轮组3、无级变速器(以下,简称为“变速器4,,)、第2齿轮组5、最终减速装置6向驱动轮7传递。 在第2齿轮组5上设有驻车时锁定变速器4的输出轴的停车机构8,使其不能机械旋转。另外,在车辆上设有利用发动机1的动力的一部分而被驱动的机油泵10、调节来 自机油泵10的油压并向变换器4的各部位供给的液压控制回路11、控制液压控制回路11 的变速器控制器12。变速器4具备带式无级变速机构(以下,称作“变换器20”)、串联设置于变换器20 的副变速机构30。所谓“串联设置”是指在从发动机1到驱动轮7的动力传递路径中,将变 换器20和副变速机构30串联设置的意思。副变速机构30如该例所示,也可以直接连接于 变换器20的输出轴,也可以经由其它的变速或动力传递机构(例如,齿轮组)连接。或者, 副变速机构30也可以连接于变换器20的前级(输入轴侧)。变换器20具备初级带轮21、次级带轮22、卷挂于带轮21、22之间的V型皮带23。 带轮21、22分别具备固定圆锥板;可动圆锥板,以使滑轮面与该固定圆锥板对置的状态而 配置,且在其与固定圆锥板之间形成V型槽;液压气缸23a、23b,其设于该可动圆锥板的背 面,使可动圆锥板在轴方向位置变化。当调节供给液压气缸23a、23b的油压时,V型槽的宽 度发生变化,V型皮带23和各带轮21、22的接触半径发生变化,变换器20的变速比无级地 进行变化。副变速机构30为前进2级、后进1级的变速机构。副变速机构30具备拉维略型 行星齿轮机构31,其连结有两个行星齿轮的行星齿轮架;多个摩擦联接元件(低速制动器 32、高速离合器33、Rov (倒车)制动器34),其与构成拉维略型行星齿轮机构31的多个旋 转元件连接,且变更它们的连接状态。调节向各摩擦联接元件32 34的供给油压,当变更 各摩擦联接元件32 34的联接、释放状态时,变更副变速机构30的变速级。例如,只要联接低速制动器32、释放高速离合器33和Rov制动器34,则副变速机 构30的变速级成为1速。只要联接高速离合器33、释放低速制动器32和Rov制动器34, 则副变速机构30的变速级成为变速比比1速小的2速。另外,只要联接Rov制动器34、释 放低速制动器32和高速离合器33,则副变速机构30的变速级成为后退。另外,在以下的说 明中,在副变速机构30的变速级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级变速器,装载于车辆上,将发动机的输出旋转进行变速并传递给驱动轮,其特征在于,具备:带式无级变速机构即变换器,其能够无级地变更变速比;副变速机构,其相对所述变换器串联设置,作为前进用变速级,具有第一变速级和变速比比该第一变速级小的第二变速级;到达贯穿变速比设定装置,其基于所述车辆的运转状态,将在该运转状态下应实现的所述变换器及所述副变速机构的整体的变速比即贯穿变速比作为到达贯穿变速比进行设定;变速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变换器的变速比及所述副变速机构的变速级的至少一方,以使所述贯穿变速比的实际值即实际贯穿变速比以规定的过渡响应追随所述到达贯穿变速比;协调变速装置,其在所述实际贯穿变速比跨过规定的模式切换变速比进行变化时,变更所述副变速机构的变速级,而且,将所述变换器的变速比向所述副变速机构的变速比变化的方向的相反方向变更;变速时间缩短装置,其在所述实际贯穿变速比跨过所述模式切换变速比从低速侧向高速侧变化时,使所述到达贯穿变速比向高速侧变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真美子城崎建机铃木英明野野村良辅高桥诚一郎落合辰夫古闲雅人内田正明门野亮路
申请(专利权)人:加特可株式会社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