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屋建筑深基坑钻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2780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房屋建筑深基坑钻探装置,包括底座;第一固定板上开设第一导向长孔;第二固定板上开设第二导向长孔;第一丝杠设置在第一固定板的前侧;第二丝杠设置在第二固定板的后侧;第一螺母与第一丝杠螺纹适配;第二螺母与第二丝杠螺纹适配;第一导向板设置在第一固定板的后侧,第一导向板与第一螺母通过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从第一导向长孔中穿过;第二导向板设置在第二固定板的前侧,第二导向板与第二螺母通过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从第二导向长孔中穿过;第一导向板与第二导向板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机箱,第一机箱中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和与第一驱动装置传动连接的螺旋杆,螺旋杆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屋建筑深基坑钻探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房屋建筑深基坑钻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深基坑勘察工作中包括钻探施工,钻探装置从地表向下钻进,在地层中形成圆柱形钻孔,以鉴别和划分地层

可从钻孔中不同深度处取得岩心

矿样

土样进行分析研究,用于测定岩石和土层的物理

力学性质和指标,为建筑结构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0003]现有技术中钻探装置主要分为回转式与冲击式,其中,回转式钻探装置适用于地面不是十分坚硬的土壤,而冲击式一般用于岩石或其他较为坚硬的地质

现有的地质钻探装置在进行回转钻探时,钻杆受到地层的冲击力,冲击力作用在钻杆上导致钻杆受力不均匀,钻杆在钻探过程中容易发生晃动,影响钻孔的效果,从而影响地层测定数据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房屋建筑深基坑钻探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钻杆受到冲击力作用导致钻杆在钻探过程中容易发生晃动,影响地层测定数据的准确性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房屋建筑深基坑钻探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房屋建筑深基坑钻探装置,包括:底座:用于固定在地表;第一固定板:固定在底座的上表面,第一固定板上开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一导向长孔;第二固定板:固定在底座的上表面,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前后平行间隔设置,第二固定板上开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二导向长孔,第一导向长孔与第二导向长孔在前后方向对应设置;第一丝杠:设置在第一固定板的前侧,第一丝杠相对于第一固定板转动设置;第二丝杠:设置在第二固定板的后侧,第二丝杠相对于第二固定板转动设置;第一螺母:与第一丝杠螺纹适配;第二螺母:与第二丝杠螺纹适配;第一导向板:设置在第一固定板的后侧,第一导向板与第一螺母通过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从第一导向长孔中穿过,第一导向板相对于第一固定板上下导向移动;第二导向板:设置在第二固定板的前侧,第二导向板与第二螺母通过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从第二导向长孔中穿过,第二导向板相对于第二固定板上下导向移动;第一导向板与第二导向板前后对应设置,第一导向板与第二导向板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机箱,第一机箱中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和与第一驱动装置传动连接的螺旋杆,螺旋
杆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底座上设置有避让螺旋杆的避让空间;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传动连接

[0006]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房屋建筑深基坑钻探装置中的第一机箱固定在第一导向板与第二导向板之间,第一导向板能够沿第一丝杠上下导向移动,第二导向板能够沿第二丝杠上下导向移动,第一机箱能够在第一导向板与第二导向板的作用下上下移动,从而带动螺旋杆上下移动,本专利技术中,当螺旋杆向下移动旋进受到冲击力作用时,由于螺旋杆的上端分别通过机箱固定在第一导向板与第二导向板之间,这样,螺旋杆即使受到冲击力作用,能够通过第一机箱同时被第一导向板与第二导向板消化掉,从而避免螺旋杆在前后方向发生晃动,保证了螺旋杆的钻孔效果

[0007]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杆包括同轴设置的光轴段和螺旋段,光轴段设置在第一机箱的上方,螺旋段设置在第一机箱的下方,螺旋段上套设有第一导向套,第一导向套在前后方向与左右方向位置固定,光轴段上套设有第二导向套,第二导向套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位置固定;螺旋杆向下旋进时,第一导向套与第二导向套在上下方向相互远离

[0008]有益效果:第一导向套与第二导向套在螺旋杆向下旋进时相互远离,从而使第一导向套与第二导向套之间的距离变大,也即,螺旋杆的导向点位间隔变大,从而螺旋杆下端受到冲击作用力时,导向点位距离较大,能够分别在螺旋杆的上部和中部对螺旋杆形成定位,保证了螺旋杆在向下旋进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钻孔的质量,保证地层测定数据的准确性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板顶部与第二固定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第一横板与第二横板左右间隔设置;所述螺旋杆的左右两侧分别正对设置有第三丝杠

第四丝杠,第三丝杠转动设置在第一横板与底座之间,第四丝杠转动设置在第二横板与底座之间,第三丝杠包括螺旋旋向相反的第一上螺纹段和第一下螺纹段,第一上螺纹段上螺纹适配有第三螺母,第一下螺纹段上螺纹适配有第四螺母;第四丝杠包括螺旋旋向相反的第二上螺纹段和第二下螺纹段,第二上螺纹段上螺纹适配有第五螺母,第二下螺纹段上螺纹适配有第六螺母;所述第一导向套与第四螺母与和第六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向套与第三螺母和第五螺母固定连接

[0010]有益效果:第三丝杠和第四丝杠的设置能够实现第一导向筒与第二导向筒在螺旋杆向下旋进时相互远离,并且,由于第一固定板顶部与第二固定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从而使本专利技术的钻探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更强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下螺纹段与第二下螺纹段螺距相等,且第一下螺纹段的螺距等于第一丝杠的螺距

[0012]有益效果:在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驱使第一机箱向下移动时,第一导向套能够与第一机箱同步向下移动,从而使第一导向套位于螺旋杆的螺旋段的上部,避免了第一导向套对螺旋杆的能够钻的最大深度造成影响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丝杠上螺纹适配有第七螺母,第七螺母间隔设置在第一螺母的下方,第二丝杠上螺纹适配有第八螺母,第八螺母间隔设置在第二螺母的下方,所述第一导向套上在前后方向上分别与第七螺母和第八螺母固定连接

[0014]有益效果:第七螺母和第八螺母的设置保证了第一导向套上下移动的稳定性,并且,保证了第一导向套在前后方向与左右方向受力均匀,第一导向套能够对螺旋杆进行稳
定的导向

[0015]所述第一机箱的靠近第一驱动装置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滤网,滤网上设置有散热孔

[0016]有益效果:滤网的设置能够有利于第一机箱中第一驱动装置的热量散发

[0017]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后侧固定设置有第一导向杆

第二导向杆,第一导向杆与第二导向杆左右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向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导向杆导向适配的第一导向孔

与第二导向杆导向适配的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前侧固定设置有第三导向杆

第四导向杆,第三导向杆与第四导向杆左右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三导向杆导向设置的第三导向孔

与第四导向杆导向适配的第四导向孔

[0018]有益效果:第一导向杆与第二导向杆的设置能够使第一导向板在上下移动过程中更加稳定,第三导向杆与第四导向杆的设置能够使第二导向板在上下移动过程中更加稳定

[0019]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房屋建筑深基坑钻探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座:用于固定在地表;第一固定板:固定在底座的上表面,第一固定板上开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一导向长孔;第二固定板:固定在底座的上表面,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前后平行间隔设置,第二固定板上开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二导向长孔,第一导向长孔与第二导向长孔在前后方向对应设置;第一丝杠:设置在第一固定板的前侧,第一丝杠相对于第一固定板转动设置;第二丝杠:设置在第二固定板的后侧,第二丝杠相对于第二固定板转动设置;第一螺母:与第一丝杠螺纹适配;第二螺母:与第二丝杠螺纹适配;第一导向板:设置在第一固定板的后侧,第一导向板与第一螺母通过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从第一导向长孔中穿过,第一导向板相对于第一固定板上下导向移动;第二导向板:设置在第二固定板的前侧,第二导向板与第二螺母通过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从第二导向长孔中穿过,第二导向板相对于第二固定板上下导向移动;第一导向板与第二导向板前后对应设置,第一导向板与第二导向板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机箱,第一机箱中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和与第一驱动装置传动连接的螺旋杆,螺旋杆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底座上设置有避让螺旋杆的避让空间;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传动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深基坑钻探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螺旋杆包括同轴设置的光轴段和螺旋段,光轴段设置在第一机箱的上方,螺旋段设置在第一机箱的下方,螺旋段上套设有第一导向套,第一导向套在前后方向与左右方向位置固定,光轴段上套设有第二导向套,第二导向套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位置固定;螺旋杆向下旋进时,第一导向套与第二导向套在上下方向相互远离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深基坑钻探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固定板顶部与第二固定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第一横板与第二横板左右间隔设置;所述螺旋杆的左右两侧分别正对设置有第三丝杠

第四丝杠,第三丝杠转动设置在第一横板与底座之间,第四丝杠转动设置在第二横板与底座之间,第三丝杠包括螺旋旋向相反的第一上螺纹段和第一下螺纹段,第一上螺纹段上螺纹适配有第三螺母,第一下螺纹段上螺纹适配有第四螺母;第四丝杠包括螺旋旋向相反的第二上螺纹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胜利杨鹏飞郭强黄振伟李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