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栋专利>正文

一种防臭地漏扣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2297 阅读:3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臭地漏扣盅,属于房屋排水装置。包括扣盅体、蓄水箱、下水管和进气管,沿扣盅管体纵向设置有下水孔和进气孔,下水孔上下贯通,上端通过下水管通于蓄水箱内腔,进气孔下端在扣盅管体中部开有进气口,上端联通进气管,进气管上端通于蓄水箱内腔上部。以该方法对地漏扣盅进行改造后,能够长时间达到防臭效果,更换成本较低,水液观察直观、便于维护操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房屋排水装置,尤其是一种长期保持水封液面的扣盅式防臭 地漏部件。
技术介绍
通常建筑房屋的地面下水大多采用扣盅式防臭地漏方式,它是通过保持一定的水 封使下水管道内的臭气与室内隔绝来达到防臭效果。但由于该种地漏有盛水液面底的缺 陷,水液在短时间内容易蒸发,需要不断地经常往地漏内加水来保持水封液面,如果疏忽或 者长时间家中无人,极易使地漏失去防臭性能,臭气(毒气)由下水管道反冒上来窜入室 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对地漏扣盅的结构改造,在较长时间内 维持地漏水封液面,达到防臭效果。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臭地漏扣盅,包括扣盅体、蓄水箱、下水管和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沿扣盅管 体纵向设置有下水孔和进气孔,下水孔上下贯通,上端通过下水管通于蓄水箱内腔,进气孔 下端在扣盅管体中部开有进气口,上端联通进气管,进气管上端通于蓄水箱内腔上部。上述的蓄水箱设有密闭的盖。上述的下水管为软管。上述的进气管为软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能够长时间达到防臭效果,对地漏扣盅的改造更换成本 较低,水液观察直观、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防臭地漏扣盅构造图。图2是一种防臭地漏扣盅管体横向剖面图。图中1.扣盅体,11.扣盅管体,12.下水孔,13.进气孔,131.进气口 ;2.蓄水箱,21.水箱盖;3.下水管;4.进气管。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2,一种防臭地漏扣盅,包括扣盅体1、蓄水箱2、下水管3和进气管4,沿 扣盅管体11纵向设置有下水孔12和进气孔13,下水孔12上下贯通,上端通过下水管3通 于蓄水箱2内腔,进气孔13下端在扣盅管体11中部开有进气口 131,上端联通进气管4,进气管4上端通于蓄水箱2内腔上部。使用时,将扣盅体1置于地漏,蓄水箱2加水后至于上 方,蓄水箱2中的水在大气压作用下沿下水管3下水孔12流入地漏中,地漏中水位上移,当 液面越过进气孔131时,蓄水箱2上端形成负压,蓄水箱2的水停止下流;随着地漏中的存 水蒸发,水位下降,当液面降至进气孔131以下时,大气通过进气管4使蓄水箱2的水继续 形成压力,蓄水箱2中的水沿下水管3再次下流,如此往复。 为方便蓄水箱2加水可设置密闭的水箱盖21,与蓄水箱2联通的下水管3和进气 管4设计为软管,将蓄水箱2挂于地漏周边的墙上,既便于维护操作,又实用美观。权利要求一种防臭地漏扣盅,包括扣盅体、蓄水箱、下水管和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沿扣盅管体纵向设置有下水孔和进气孔,下水孔上下贯通,上端通过下水管通于蓄水箱内腔,进气孔下端在扣盅管体中部开有进气口,上端联通进气管,进气管上端通于蓄水箱内腔上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臭地漏扣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水箱设有密闭的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臭地漏扣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水管为软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臭地漏扣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管为软管。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臭地漏扣盅,属于房屋排水装置。包括扣盅体、蓄水箱、下水管和进气管,沿扣盅管体纵向设置有下水孔和进气孔,下水孔上下贯通,上端通过下水管通于蓄水箱内腔,进气孔下端在扣盅管体中部开有进气口,上端联通进气管,进气管上端通于蓄水箱内腔上部。以该方法对地漏扣盅进行改造后,能够长时间达到防臭效果,更换成本较低,水液观察直观、便于维护操作。文档编号E03F5/04GK201620464SQ20102015006公开日2010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6日专利技术者刘栋 申请人:刘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臭地漏扣盅,包括扣盅体、蓄水箱、下水管和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沿扣盅管体纵向设置有下水孔和进气孔,下水孔上下贯通,上端通过下水管通于蓄水箱内腔,进气孔下端在扣盅管体中部开有进气口,上端联通进气管,进气管上端通于蓄水箱内腔上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栋
申请(专利权)人:刘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