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臭地漏芯及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1939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臭地漏芯及地漏,防臭地漏芯包括:中空的地漏芯主体,地漏芯主体具有顶端开口和底端开口;挡板,能翻转地设于地漏芯主体上以打开或密封地漏芯主体的底端开口;活动件,活动设于地漏芯主体上;把手,设于地漏芯主体上并能在收合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活动;把手位于收合位置时,将活动件相对地漏芯主体向外顶出以限制地漏芯主体从地漏本体中脱出;把手位于展开位置时,解除对活动件的顶出作用以使得地漏芯主体能够从地漏本体中脱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臭地漏芯及地漏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臭地漏芯,以及具有该防臭地漏芯的地漏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地漏通常具有防臭功能,以避免下水道中的臭气返流到屋内,而污染屋内的空气

地漏通常包括地漏本体和设置在地漏本体内的地漏芯主体,地漏芯主体上设置有能翻转的挡板,水流经过地漏时,挡板能够在水压作用下向下翻转以打开过水通道进行过水,没有水流经过地漏时,挡板向上翻转复位以密封过水通道

现有技术中,地漏芯主体通常是直接放置在地漏本体内,专利技术人发现,当下水道内的气压或水压较大时,气压或水压会作用于地漏芯主体导致地漏芯主体可能会相对地漏本体向上移动,从而导致二者之间无法形成密封配合,进而导致防臭功能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防臭地漏芯,以及具有该防臭地漏芯的地漏,其能够有效避免在使用状态下地漏芯主体受下水道内的流体压力影响而相对地漏本体位移,进而确保地漏的防臭功能可靠,并且拆装方便

[0004]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臭地漏芯,用于密封安装在地漏本体内以防止下水道内的臭气从地漏本体流出,包括:中空的地漏芯主体,所述地漏芯主体具有顶端开口和底端开口;挡板,能翻转地设于所述地漏芯主体上以打开或密封所述地漏芯主体的底端开口;活动件,活动设于所述地漏芯主体上;把手,设于所述地漏芯主体上并能在收合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活动;所述把手位于所述收合位置时,将所述活动件相对所述地漏芯主体向外顶出以限制所述地漏芯主体从所述地漏本体中脱出;所述把手位于所述展开位置时,解除对所述活动件的顶出作用以使得所述地漏芯主体能够从所述地漏本体中脱出

[0005]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地漏芯主体的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活动件设于所述地漏芯主体的外壁上且位置与所述通孔相对应,所述把手具有穿设于所述通孔的转轴,所述把手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设于所述地漏芯主体,所述转轴的外端穿出所述通孔以与所述活动件相抵顶配合

[0006]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把手还包括连接部和驱动部,所述连接部具有弹性,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部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轴相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弹性力驱使所述转轴沿所述通孔向外移动以顶出所述活动件,所述地漏芯主体的内壁上在所述通孔的上方设有第一凸块,所述把手由所述收合位置活动至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第一凸块抵接所述连接部使得所述连接部往所述地漏芯主体内部方向变形,所述连接部进而带动所
述转轴沿所述通孔向内移动以解除对所述活动件的顶出作用

[0007]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通孔的下方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之间形成卡槽,所述把手位于所述收合位置时,所述连接部卡入所述卡槽中

[0008]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凸块的中部设有凹槽,所述把手位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连接部卡入所述凹槽中;所述把手大致呈
U
字形,所述把手位于所述收合位置时,所述把手的驱动部缩入所述地漏芯主体内,所述把手位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把手的驱动部由所述地漏芯主体的顶端开口伸出所述地漏芯主体

[0009]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把手为一折弯的杆,且大致呈
U
字形,所述地漏芯主体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一所述通孔,所述把手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所述转轴,对应的,所述把手设有2个所述连接部,2个的所述连接部之间通过所述驱动部相连接,所述活动件和所述第一凸块分别对应设有2个

[0010]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活动件采用软质材料制成,所述活动件密封所述通孔

[0011]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地漏芯主体上,所述地漏芯主体通过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地漏本体密封配合,所述活动件与所述第一密封圈为一体式结构

[0012]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地漏,包括地漏本体和设于所述地漏本体内的防臭地漏芯,所述防臭地漏芯用于防止下水道内的臭气从地漏本体流出,所述防臭地漏芯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防臭地漏芯

[0013]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活动件被所述把手顶出后与所述地漏本体的内壁相贴紧;或者,所述地漏本体的内壁设有限位部,所述活动件被所述把手顶出后与所述限位部相限位配合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地漏芯主体上设置活动件,将把手设计为能够在收合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活动,并且把手位于收合位置时,将活动件相对地漏芯主体向外顶出以限制地漏芯主体从地漏本体中脱出;把手位于展开位置时,解除对活动件的顶出作用以使得地漏芯主体能够从地漏本体中脱出,这样通过活动件能够使得地漏芯主体限制在地漏本体中,使得地漏芯主体不会受下水道内的流体压力影响而相对地漏本体位移,进而确保防臭功能可靠

此外,通过驱动把手在收合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活动就可以控制活动件的顶出状态或未顶出状态,把手既用于提拉地漏芯主体,又同时用于驱动活动件,结构更简单,并且拆装方便,将把手放置在收合位置以收纳把手时,同时使得活动件顶出起到限制作用,而将把手放置在展开位置以方便提拉地漏芯主体时,同时使得活动件失去限制作用,一步操作具有2个功能,操作一气呵成,更符合使用习惯,无需另外设置一个专门用于驱动活动件活动的部件,进而也无需额外对该部件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001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更容易理解,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上文简要描述的本专利技术

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通过附图以附加的特性和细节描述和解释本专利技术


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臭地漏芯的立体组装图之一(把手位于收合位置,挡板处于关闭位置);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臭地漏芯的立体组装图之二(把手位于收合位置,挡板处于关闭位置);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臭地漏芯的立体组装图之三(把手位于收合位置,挡板处于关闭位置);图4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臭地漏芯的立体组装图之四(把手位于展开位置,挡板处于打开位置);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臭地漏芯的剖视图之一(把手位于收合位置,挡板处于关闭位置);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臭地漏芯的剖视图之二(把手位于展开位置,挡板处于打开位置);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臭地漏芯的局部分解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臭地漏芯的立体分解图

[0016]图中附图标记分别是:
10

地漏芯主体;
11

顶端开口;
12

底端开口;
13

通孔;
14

第一凸块;
141

凹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防臭地漏芯,用于密封安装在地漏本体内以防止下水道内的臭气从地漏本体流出,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地漏芯主体,所述地漏芯主体具有顶端开口和底端开口;挡板,能翻转地设于所述地漏芯主体上以打开或密封所述地漏芯主体的底端开口;活动件,活动设于所述地漏芯主体上;把手,设于所述地漏芯主体上并能在收合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活动;所述把手位于所述收合位置时,将所述活动件相对所述地漏芯主体向外顶出以限制所述地漏芯主体从所述地漏本体中脱出;所述把手位于所述展开位置时,解除对所述活动件的顶出作用以使得所述地漏芯主体能够从所述地漏本体中脱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臭地漏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芯主体的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活动件设于所述地漏芯主体的外壁上且位置与所述通孔相对应,所述把手具有穿设于所述通孔的转轴,所述把手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设于所述地漏芯主体,所述转轴的外端穿出所述通孔以与所述活动件相抵顶配合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臭地漏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还包括连接部和驱动部,所述连接部具有弹性,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部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轴相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弹性力驱使所述转轴沿所述通孔向外移动以顶出所述活动件,所述地漏芯主体的内壁上在所述通孔的上方设有第一凸块,所述把手由所述收合位置活动至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第一凸块抵接所述连接部使得所述连接部往所述地漏芯主体内部方向变形,所述连接部进而带动所述转轴沿所述通孔向内移动以解除对所述活动件的顶出作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臭地漏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下方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之间形成卡槽,所述把手位于所述收合位置时,所述连接部卡入所述卡槽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进发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锋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