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纺纱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混纺纱由聚酯纤维和粘胶纤维混纺而成,所述聚酯纤维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和复合弹性涤纶纤维,所述复合弹性涤纶纤维包括低黏度涤纶纤维和高黏度涤纶纤维,所述混纺纱面料以上述混纺纱为经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纺纱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混纺纱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冬季床品面料最基本的要求是保暖
、
舒适
、
不易掉毛,现有床品面料主要有全棉面料
、
再生纤维素纤维面料
、
化纤面料,然而全棉面料虽然保暖,但手感硬板,蓬松度差,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掉毛现象;再生纤维素纤维面料虽然舒适性好,但触感湿冷
、
易掉毛,尤其是冬季使用时,瞬间接触冷感明显;纯化纤面料虽然价格便宜,保暖性强,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静电感和燥热感明显,而且常常出现起球现象
。
上述不同材质的面料,在使用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现明显的掉毛现象,影响消费者卧室环境,进而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
[0003]中国专利申请号为
CN201120380589.4
公开了一种粘胶纤维
、
聚酯纤维交织的家纺面料,由经纱和纬纱织造而成,所述经纱为粘胶纤维,纬纱为
Porel
聚酯纤维,以
320
捻
/
米捻成,所述家纺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织成单面平纹组织结构,所述单面平纹组织的横密为
72
纵行
/10cm、
纵密为
92
横列
/10cm。
然而,该专利中经纬纱为不同材质,以平纹交织而成,面料很薄,无法起到保暖作用;而
Porel
聚酯纤维的截面为异形截面,可以通过毛细效应能够快速导湿透气,加速了热量的丧失
。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蓬松厚实
、
手感柔软
、
掉毛率低的混纺纱,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混纺纱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
[0005]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混纺纱,由聚酯纤维和粘胶纤维混纺而成,所述聚酯纤维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和复合弹性涤纶纤维,所述复合弹性涤纶纤维包括低黏度涤纶纤维和高黏度涤纶纤维
。
[0006]进一步的,所述聚酯纤维和粘胶纤维的重量比为
60:40
‑
40:60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和复合弹性涤纶纤维的重量比为
60:40
‑
40:60
,低黏度涤纶纤维和高黏度涤纶纤维的重量比为
60:40
‑
40:60。
[0007]本专利技术所述混纺纱面料,以上述混纺纱为经纱
、
纬纱织造而成
。
[0008]进一步的,所述经纱和纬纱的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6‑8%,纱线条干不匀变异系数为7‑9%,纱线千米纱疵数细节1‑2个,粗节为1‑2个
。
[0009]进一步的,所述经纱的纺纱方式为紧密纺,纱支为
32s
,捻度为
92
‑
98
捻
/10cm
,捻度不匀率为1‑3%,棉结2‑8个
。
[0010]进一步的,所述纬纱的纺纱方式为紧密纺,纱支为
21s
,捻度为
68
‑
74
捻
/10cm
,捻度不匀率为2‑
5.5
%,棉结2‑4个
。
[0011]本专利技术对混纺纱各参数进行控制,并结合优选的不同材质,有助于改善混纺纱面料的起毛起球等级
、
掉毛性能以及面料的厚度
。
当混纺纱的捻度高于范围值时,纱线内各纤维组分紧度太大,不同纤维在湿热处理时,无法相互协同,导致面料手感偏板硬,面料没有
厚实感,若捻度不匀率变大,则会导致纱线中的纤维扭转不均匀,造成局部过紧或过松,会加剧面料起毛起球不合格和面料掉毛的风险
。
当混纺纱的捻度低于范围值时,纱线内各组分之间的作用力太小,在面料磨绒过程中,容易将纱线内部的纤维磨断,造成面料掉毛风险的增加
。
[0012]当混纺纱的千米纱疵数细节太多,超出范围值时,纱线的潜在损伤较大,面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这部分区域受力不匀,容易被拉断形成疵点,甚至造成面料强力不合格的风险
。
当混纺纱的粗节太多,超出范围值时,面料表面凸起的区域较多,凸起的部分在使用过程中或起毛起球测试时,容易造成起毛起球现象
。
当混纺纱的棉结太多,超出范围值时,对面料进行磨绒处理时,这部分棉结区域容易被磨断,造成强力不合格的风险
。
[0013]此外,当混纺纱面料中的混纺纱所含聚酯纤维含量较高时,尽管采用马丁代尔法测试面料的抗起毛起球结果时,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采用圆轨迹
D
法测试面料抗起毛起球时,聚酯纤维含量高的面料,测试结果则较差,当面料中聚酯纤维含量较少时,尽管面料的起毛起球会在一定程度上变好,但是面料的掉毛现象却明显变大,面料的厚度则变小
。
当改变混纺纱中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和复合弹性涤纶纤维的配比范围时,面料的厚度则明显变薄
。
这可能是因为当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含量变少时,当受到湿热处理时,其在纱线中起不到骨架支撑的作用,纱线内的空隙被挤压填充,造成聚酯纤维间的空气层变小,最终使面料变薄
。
当增加纱线中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含量时,面料的厚度也较小,这可能是因为复合弹性涤纶纤维的减少,尤其是低粘度涤纶成份降低,导致纱线中复合弹性涤纶纤维的卷曲度变小,最终使纱线的蓬松度变小,进而使面料的厚度降低
。
当改变混纺纱中复合弹性涤纶纤维中高粘度和低粘度组分配比范围时,面料出现明显变薄的现象
。
这可能是因为复合弹性涤纶纤维中高粘度和低粘度组分不均衡导致,当在湿热处理过程中,复合弹性纤维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收缩的卷曲度不一致,造成复合弹性纤维所形成的中空空隙不能维持其空隙,经过各道压辊后,中空空隙被压塌,造成面料变薄
。
[0014]本专利技术所述混纺纱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前处理
、
染色和后整理;
[0015]所述前处理工序包括:烧毛
、
氧漂和磨毛;
[0016]所述染色工序包括:染色和皂洗;
[0017]所述后整理工序包括:柔软定型和预缩
。
[0018]进一步的,所述前处理工序的具体操作如下:
[0019](1)
烧毛:两正一反轻烧毛,车速
125
‑
135m/min
;烧毛结束后浸轧2‑
4g/L
淀粉酶退浆工作液,然后在
50
‑
55℃
保温堆置4‑5小时,最后
90
‑
95℃
热水洗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混纺纱,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纺纱由聚酯纤维和粘胶纤维混纺而成,所述聚酯纤维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和复合弹性涤纶纤维,所述复合弹性涤纶纤维包括低黏度涤纶纤维和高黏度涤纶纤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纺纱,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纤维和粘胶纤维的重量比为
60:40
‑
40:60。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纺纱,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和复合弹性涤纶纤维的重量比为
60:40
‑
40:60。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纺纱,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黏度涤纶纤维和高黏度涤纶纤维的重量比为
60:40
‑
40:60。5.
一种混纺纱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纺纱面料以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纺纱为经纱
、
纬纱织造而成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纺纱面料,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青青,陈红霞,肖俐,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太阳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