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狭长通道电力施工中火灾烟气蔓延阻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1844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25
一种狭长通道构筑物顶部阻滞火灾烟气蔓延装置,涉及电力施工防护设备领域,包括过滤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狭长通道电力施工中火灾烟气蔓延阻止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施工防护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狭长通道电力施工中火灾烟气蔓延阻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公知的
,
电力施工过程中有狭长的通道的结构,特别在是地下电缆的铺设以及山区线缆的铺设中,狭长的通道内需要电力施工人员进去后进行铺设,但是电力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材料中含有大量的易燃材质,一旦在狭长通道内出现火灾问题是非常严重的,而火灾中大火所产生的火焰和烟气会快速蔓延,这些火焰和烟气利用狭长的通道这种结构内,没有过多的屏障,一旦出现火情,烟气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占满整个通道,阻碍人员逃生时的视线,而且烟气中有大量有毒物质,人员一旦吸入很快失去行动能力,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故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狭长通道电力施工中火灾烟气蔓延阻止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狭长通道电力施工中火灾烟气蔓延阻止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过滤箱上设置隔热板

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第一连接装置上设置第一疏烟装置,第二连接装置上设置第二疏烟装置,第一疏烟装置和第二疏烟装置上设置限位装置和卡扣,以达到吸收狭长通道构筑物顶部火灾烟气,给施工人员提供逃生时间和逃生环境的目的

[0004]为了实现所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狭长通道电力施工中火灾烟气蔓延阻止装置,包括过滤箱

隔热板

第一连接装置

第二连接装置

第一疏烟装置

限位装置

卡扣和第二疏烟装置,过滤箱上设有隔热板

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第一连接装置上设有第一疏烟装置,第二连接装置上设有第二疏烟装置,第一疏烟装置和第二疏烟装置上设有限位装置和卡扣

[0005]所述隔热板为长方型结构,隔热板设置在狭长通道构筑物顶壁面上,隔热板的上部面与狭长通道构筑物的顶壁面相连接,隔热板的下部面设有过滤箱,过滤箱下方设有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

[0006]所述过滤箱由壳体

第一隔板

第二隔板

固定板

第一导流板

第二导流板

风机和蓄电池构成,壳体为空心长方型结构,壳体的上部面与隔热板的下部面相连接,壳体的两端均设有固定板,第一隔板

第二隔板

第一导流板

第二导流板和蓄电池均设置在壳体内,壳体下部面设有风机

[0007]所述第一隔板为长方型结构,第一隔板与轴向设置在壳体内,第一隔板的上部面与壳体的顶部面相连接,第一隔板的下部面与壳体的底部面相连接,第一隔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穿孔,各穿孔均匀设置在第一隔板上,第一隔板与相邻壳体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导流板,第一导流板的一侧面与第一隔板相邻壳体的内壁相连接,第一导流板的另一侧面与第一隔板相连接,第一导流板与第一隔板相连接一侧高于各穿孔,第一导流板的上方设有蓄
电池,蓄电池与第一隔板相邻壳体的内壁相连接,第一导流板的下方壳体的下部面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固定孔贯穿壳体的下部面与内壁面,各固定孔均匀设置在第一隔板与相邻壳体内壁之间,各固定孔内均设有风机,第一导流板下方风机与第一导流板上方蓄电池之间通过导线连接

[0008]所述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结构相同,第二隔板为长方型结构,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平行设置,第二隔板的上部面与壳体的顶部面相连接,第二隔板的下部面与壳体的底部面相连接,第二隔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穿孔,各穿孔均匀设置在第二隔板上,第二隔板与相邻壳体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的一侧面与第二隔板相邻壳体的内壁相连接,第二导流板的另一侧面与第二隔板相连接,第二导流板与第二隔板相连接一侧高于各穿孔,第二导流板的上方设有蓄电池,蓄电池与第二隔板相邻壳体的内壁相连接,第二导流板的下方壳体的下部面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各固定孔均匀设置在第二隔板与相邻壳体内壁之间,第二导流板下方各固定孔内均设有风机,第二导流板下方风机与第二导流板上方蓄电池之间通过导线连接,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填充有过滤棉

[0009]所述两固定板结构相同,固定板为长方型结构,固定板的一侧面与壳体的端面相连接,固定板上设有至少一个气孔,各气孔结构相同,各气孔均匀设置在固定板上,气孔贯穿固定板的两侧面,各气孔均设置在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

[0010]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由第一连接杆和套管构成,第一连接杆为长方形结构,第一连接杆轴向设置在壳体的下部面,第一连接杆的上部面与壳体的下部面相连接,第一连接杆下部面的两端对称设有两个套管,两套管结构相同,两套管均与第一连接杆平行设置,两套管的侧面与第一连接杆的下部面相连接,第一连接杆的两套管上设有第一疏烟装置,第二连接装置由第二连接杆和套管构成,第二连接杆为长方形结构,第二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平行设置,第二连接杆的上部面与壳体的下部面相连接,第二连接杆下部面的两端对称设有两个套管,两套管均与第二连接杆平行设置,两套管的侧面与第二连接杆的下部面相连接,第二连接杆的两套管上设有第二疏烟装置

[0011]所述第一疏烟装置由第一挡板

连接板

连接轴和转轴构成,第一挡板为长方型结构,第一挡板一侧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为长方型结构,连接板的一侧面与第一挡板的侧面相连接,连接板设置在第一连接杆的两套管之间,连接板的两端对称设有两个连接轴,连接轴为圆柱型结构,连接轴的一端底面与连接板的端面相连接,两连接轴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杆的两套管内,第一挡板另一侧面设有至少一个卡槽,卡槽贯穿第一挡板的上部面与下部面,各卡槽结构相同,各卡槽均匀设置在第一挡板的侧面,各卡槽内均设有转轴,转轴为圆柱型结构,转轴的两底面分别与卡槽相对的两内壁面相连接,各转轴上均设有固定装置

[0012]所述第二疏烟装置设置在第一疏烟装置的下方,第二疏烟装置由第二挡板

连接板和连接轴构成,第二挡板为长方型结构,第二挡板一侧设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一侧面与第二挡板的侧面相连接,连接板设置在第二连接杆的两套管之间,第二挡板上连接板的两端对称设有两个连接轴,连接轴的一端底面与第二挡板的连接板端面相连接,两连接轴分别设置在第二连接杆的两套管内,第二挡板的上部面设有至少一个
T
型槽, T
型槽与卡槽对应设置,各
T
型槽设置在对应卡槽的正下方,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均匀分布有卡扣,第一挡板的下部面与第二挡板的上部面卡接

[0013]所述固定装置由连接管

第一固定杆

第二固定杆和滚轮构成,连接管套在卡槽的
转轴上,连接管的侧面设有第一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狭长通道构筑物顶部阻滞火灾烟气蔓延装置,包括过滤箱(1)

隔热板(2)

第一连接装置

第二连接装置

第一疏烟装置

限位装置

卡扣(8)和第二疏烟装置,其特征是:在过滤箱(1)上设有隔热板(2)

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第一连接装置上设有第一疏烟装置,第二连接装置上设有第二疏烟装置,第一疏烟装置和第二疏烟装置上设有限位装置和卡扣(8)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狭长通道构筑物顶部阻滞火灾烟气蔓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隔热板(2)为长方型结构,隔热板(2)设置在狭长通道构筑物顶壁面上,隔热板(2)的上部面与狭长通道构筑物的顶壁面相连接,隔热板(2)的下部面设有过滤箱(1),过滤箱(1)下方设有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狭长通道构筑物顶部阻滞火灾烟气蔓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过滤箱(1)由壳体(9)

第一隔板(
11


第二隔板(
12


固定板(
14


第一导流板(
16


第二导流板(
17


风机(
18
)和蓄电池(
19
)构成,壳体(9)为空心长方型结构,壳体(9)的上部面与隔热板(2)的下部面相连接,壳体(9)的两端均设有固定板(
14
),第一隔板(
11


第二隔板(
12


第一导流板(
16


第二导流板(
17
)和蓄电池(
19
)均设置在壳体(9)内,壳体(9)下部面设有风机(
18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狭长通道构筑物顶部阻滞火灾烟气蔓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隔板(
11
)为长方型结构,第一隔板(
11
)与轴向设置在壳体(9)内,第一隔板(
11
)的上部面与壳体(9)的顶部面相连接,第一隔板(
11
)的下部面与壳体(9)的底部面相连接,第一隔板(
11
)上设有至少一个穿孔(
13
),各穿孔(
13
)均匀设置在第一隔板(
11
)上,第一隔板(
11
)与相邻壳体(9)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导流板(
16
),第一导流板(
16
)的一侧面与第一隔板(
11
)相邻壳体(9)的内壁相连接,第一导流板(
16
)的另一侧面与第一隔板(
11
)相连接,第一导流板(
16
)与第一隔板(
11
)相连接一侧高于各穿孔(
13
),第一导流板(
16
)的上方设有蓄电池(
19
),蓄电池(
19
)与第一隔板(
11
)相邻壳体(9)的内壁相连接,第一导流板(
16
)的下方壳体(9)的下部面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
10
),固定孔(
10
)贯穿壳体(9)的下部面与内壁面,各固定孔(
10
)均匀设置在第一隔板(
11
)与相邻壳体(9)内壁之间,各固定孔(
10
)内均设有风机(
18
),第一导流板(
16
)下方风机(
18
)与第一导流板(
16
)上方蓄电池(
19
)之间通过导线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狭长通道构筑物顶部阻滞火灾烟气蔓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隔板(
12
)与第一隔板(
11
)结构相同,第二隔板(
12
)为长方型结构,第二隔板(
12
)与第一隔板(
11
)平行设置,第二隔板(
12
)的上部面与壳体(9)的顶部面相连接,第二隔板(
12
)的下部面与壳体(9)的底部面相连接,第二隔板(
12
)上设有至少一个穿孔(
13
),各穿孔(
13
)均匀设置在第二隔板(
12
)上,第二隔板(
12
)与相邻壳体(9)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导流板(
17
),第二导流板(
17
)的一侧面与第二隔板(
12
)相邻壳体(9)的内壁相连接,第二导流板(
17
)的另一侧面与第二隔板(
12
)相连接,第二导流板(
17
)与第二隔板(
12
)相连接一侧高于各穿孔(
13
),第二导流板(
17
)的上方设有蓄电池(
19
),蓄电池(
19
)与第二隔板(
12
)相邻壳体(9)的内壁相连接,第二导流板(
17
)的下方壳体(9)的下部面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
10
),各固定孔(
10
)均匀设置在第二隔板(
12
)与相邻壳体(9)内壁之间,第二导流板(
17
)下方各固定孔(
10
)内均设有风机(
18
),第二导流板(
17
)下方风机(
18
)与第二导流板(
17
)上方蓄电池(
19
)之间通过导线连接,第一隔板(
11
)与第二隔板(
12
)之间填充有过滤棉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祎范佳瑛陈麦霞周淑慧蒋喜娣黄怡品田淑娴周欣欣马元吴俊红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