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芯端面对接结构及对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71424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硅芯端面对接结构及对接方法,涉及硅芯对接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芯端面对接结构及对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硅芯对接
,具体涉及一种硅芯端面对接结构及对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光伏行业属于清洁能源领域,目前,光伏发电所用原材料主要为“硅”,通过对硅的不断提纯,使用还原工艺得到光伏基材高纯晶硅

在还原高纯晶硅过程中,涉及到重要吸附载体“硅芯”。
硅芯根据工艺要求进行制作,制作过程中会出现达不到要求长度时断裂,此类断裂硅芯将不能进入下一步加工环节,将做报废处理,浪费了较多人力

物力

原材料,无形中为企业增加了很大一部分经营成本

[0003]现在,对硅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更加追求高质量

大长度的硅芯,随着还原工艺不断更新迭代,高纯晶硅产量不断提升,为降低生产成本,还原炉筒高度随之增高增大

然而,结合现在的拉制技术

加工工艺,很难实现硅芯大长度拉制和加工的高成品率,仍然存在硅芯断裂,若能将断裂的硅芯对接并重复利用,则可降低生产成本

[0004]现有技术中,行业内有硅芯对接相关的技术和操作,包括硅芯热熔焊接及硅芯锥孔对接,然而,它们分别具有以下特点:
[0005]1、
硅芯热熔焊接工艺在高温熔制焊接硅芯过程中,容易改变硅的本身性质

引入杂质,从而影响高纯晶硅产品质量;
[0006]2、
硅芯锥孔对接工艺在锥孔对接时,不易掌握对接的松紧程度,会留下锥底对接缝隙,导致硅芯打压时,电流通过性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开发一种实现断裂硅芯的再次利用,结构简单,不改变硅的性质,不引入其他杂质,不留下对接缝隙的硅芯端面对接结构及对接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硅芯端面对接结构,包括:
[0010]孔硅芯和柱硅芯;
[0011]内接孔,同轴设于孔硅芯的一端;
[0012]外接柱,同轴设于柱硅芯的一端或两端;
[0013]相互配合的内螺纹及外螺纹,分别设于内接孔及外接柱上;
[0014]其中,所述孔硅芯的数量与柱硅芯上外接柱的数量对应,所述内接孔的内径与外接柱的外径适配,所述柱硅芯与孔硅芯螺纹连接

[0015]可选的,所述内接孔的壁厚不小于
2.75mm。
[0016]可选的,所述孔硅芯与柱硅芯均为外径相同的圆硅芯或长宽相同的方硅芯

[0017]可选的,所述内螺纹及外螺纹的螺纹精度均为
6G。
[0018]可选的,所述孔硅芯与柱硅芯之间的对接缝的宽度小于
0.5mm
,该对接缝为孔硅芯及柱硅芯相互靠近的端部边缘间的缝隙

[0019]可选的,所述孔硅芯与柱硅芯螺纹连接后在竖直状态下垂直度小于2‰

[0020]一种硅芯端面对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1]S1.
使用金刚石线锯对断裂的硅芯进行截断,得到目标长度的孔硅芯和柱硅芯;
[0022]S2.
对孔硅芯进行加工;
[0023]S21.
使用装配有金刚石钻头的专用加工设备,在孔硅芯的一端进行内接孔的开设,内接孔与孔硅芯同轴;
[0024]S22.
使用装配有金刚石牙刀的专用加工设备,对孔硅芯的内接孔进行内螺纹加工,使用内螺纹检测工具对内螺纹进行初检;
[0025]S3.
对柱硅芯进行加工;
[0026]S31.
使用装配有金刚石砂轮的专用加工设备,在柱硅芯的一端或两端进行直径研磨,在柱硅芯的一端或两端加工出与其同轴的圆柱状外接柱,外接柱的尺寸与内接孔适配;
[0027]S32.
使用装配有金刚石牙刀的专用加工设备,对柱硅芯的外接柱进行与内螺纹可进行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加工,使用外螺纹检测工具对外螺纹进行初检;
[0028]S4.
将孔硅芯及柱硅芯螺纹加工处的硅粉进行吹扫处理,然后放置于专用清洗工装内进行超声波清洗;
[0029]S5.
将清洗后的孔硅芯及柱硅芯放置在烘干支架上进行烘干,孔硅芯倾斜
5~8
度放置且内接孔处于较低端,使内接孔内残留的液体流出;
[0030]S6.
将孔硅芯及柱硅芯放置于检测平台,使用内螺纹检测工具

外螺纹检测工具对相应的内螺纹

外螺纹进行终检;
[0031]S7.
将孔硅芯及柱硅芯放置于硅芯支架上,使孔硅芯的内接孔与柱硅芯的外接柱同轴对正,使孔硅芯与柱硅芯发生相对转动,在外螺纹与内螺纹的配合下,外接柱旋入内接孔直至旋紧;
[0032]其中,所述步骤
S2
和所述步骤
S3
不分先后顺序并且可同时进行,所述孔硅芯的数量与柱硅芯的外接柱的数量对应,所述孔硅芯与柱硅芯均为外径相同的圆硅芯或长宽相同的方硅芯

[0033]可选的,所述步骤
S2
中,完成内螺纹加工后,保证内接孔的壁厚不小于
2.75mm。
[0034]可选的,所述步骤
S2
和所述步骤
S3
中,加工的内螺纹及外螺纹的螺纹精度为
6G。
[0035]可选的,所述步骤
S7
中,两孔硅芯与柱硅芯对接后,每个孔硅芯与柱硅芯之间的对接缝的宽度小于
0.5mm
,对接完成后形成的硅芯在竖直状态下垂直度小于2‰

[003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7]本专利技术实现了断裂硅芯的再次利用,提高了硅芯成品率,减少了原材料的浪费,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为环境改善作出贡献;对接结构简单,加工作业简便快捷,不会改变硅的性质,不会引入其他杂质,保证硅芯的质量,两硅芯螺纹连接不但容易掌握对接的松紧程度,不会留下对接缝隙,电流通过性良好,并且对接作业效率高,通过螺纹连接加强硅芯间的贴合度,使硅芯之间连接牢固,硅芯的垂直度达到保障

附图说明
[00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图;
[004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

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硅芯端面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孔硅芯和柱硅芯;内接孔,同轴设于孔硅芯的一端;外接柱,同轴设于柱硅芯的一端或两端;相互配合的内螺纹及外螺纹,分别设于内接孔及外接柱上;其中,所述孔硅芯的数量与柱硅芯上外接柱的数量对应,所述内接孔的内径与外接柱的外径适配,所述柱硅芯与孔硅芯螺纹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芯端面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接孔的壁厚不小于
2.75mm。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芯端面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硅芯与柱硅芯均为外径相同的圆硅芯或长宽相同的方硅芯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芯端面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及外螺纹的螺纹精度均为
6G。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芯端面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硅芯与柱硅芯之间的对接缝的宽度小于
0.5mm
,该对接缝为孔硅芯及柱硅芯相互靠近的端部边缘间的缝隙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芯端面对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硅芯与柱硅芯螺纹连接后在竖直状态下垂直度小于2‰
。7.
一种硅芯端面对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
使用金刚石线锯对断裂的硅芯进行截断,得到目标长度的孔硅芯和柱硅芯;
S2.
对孔硅芯进行加工;
S21.
使用装配有金刚石钻头的专用加工设备,在孔硅芯的一端进行内接孔的开设,内接孔与孔硅芯同轴;
S22.
使用装配有金刚石牙刀的专用加工设备,对孔硅芯的内接孔进行内螺纹加工,使用内螺纹检测工具对内螺纹进行初检;
S3.
对柱硅芯进行加工;
S31.
使用装配有金刚石砂轮的专用加工设备,在柱硅芯的一端或两端进行直径研磨,在柱硅芯的一端或两端加工出与其同轴的圆柱状外接柱,外接柱的尺寸与内接孔适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成贵袁中华刘杰黄仕建梁旭松何川胡小海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永祥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