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夜用反光安全织带,包括第一安全织带和第二安全织带,所述第一安全织带和第二安全织带的左端均套设安装有第一连接器,且第一安全织带和第二安全织带的左端分别缝制连接于所述第一安全织带和第二安全织带的侧部;所述第一安全织带和第二安全织带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衔接带,且衔接带的外侧套设有第二连接器,并且所述衔接带的端部缝制连接在所述衔接带的侧部,而且第一安全织带的右端位于所述第二安全织带左端所连接的第一连接器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夜用反光安全织带
[0001]本技术涉及安全织带
,具体为一种夜用反光安全织带
。
技术介绍
[0002]为保障在交通设备上或在高空作业时的安全性,均应用到安全织带,安全织带的主要原料为涤纶
、
尼龙等,且为了满足夜间使用安全,一般会在安全织带上增加反光条,起到警示的效用
。
[0003]例如在授权公开号为
CN216255762U
,授权公开日为
2022
‑
04
‑
12
,名称为
《
一种夜用反光耐磨安全织带
》
的专利申请中,织带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反光条,同时需要将两个织带本体方便稳定连接时,首先将两个卡位板转动,此时卡位板围绕活动轴转动,随后转动至固位板上,此时将卡接板卡接至固位板上,随后转动丝杆,由于丝杆与卡接板是螺纹连接的在转动时会向后移动,随后带动卡位壳向后移动,同时带动两个转接的固位拉板将卡位板进行拉动,此时卡位板的滑槽在固定螺栓外部滑动,在拉动至紧密时,随后将螺母转动从而将两个卡位板的位置进行固定,随后将两个卡位块分别卡接进卡槽块内,从而将两个织带本体固定的更加稳定,此时连接固定工作已经完成,通过此结构可以方便用户对长度不够的安全织带进行连接,大大方便了用户使用;
[0004]在上述装置中,为实现安全织带的连接,需要分别转动卡位板
、
丝杆
、
螺母等,操作复杂,且使用过多的零件,实用性较低,并且不便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微调使用长度
。
[0005]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夜用反光安全织带,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
技术实现思路
[0006] 1.
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夜用反光安全织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夜用反光安全织带不便进行快速连接,且不便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长度调节的问题
。
[0008] 2.
技术方案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夜用反光安全织带,包括第一安全织带和第二安全织带,所述第一安全织带和第二安全织带的左端均套设安装有第一连接器,且第一安全织带和第二安全织带的左端分别缝制连接于所述第一安全织带和第二安全织带的侧部;
[0010]所述第一安全织带和第二安全织带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衔接带,且衔接带的外侧套设有第二连接器,并且所述衔接带的端部缝制连接在所述衔接带的侧部,而且第一安全织带的右端位于所述第二安全织带左端所连接的第一连接器中,实现第一安全织带和第二安全织带的连接
。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全织带的内部等间距开设有调节孔洞,且调节孔洞关于所述第一安全织带的中心轴上下对称分布,并且所述第一安全织带的中部安装有反光条
。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反光条的作用下,提高夜间警示的作用,同时在等间距分布下,以适应不同长度需要
。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全织带和第一安全织带的材质结构均相同
。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通过第一安全织带和第二安全织带的连接可以延长安全织带的作用
。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支撑柱
、
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柱的上下两端,且支撑柱的中部位于所述衔接带中,并且所述第二架体的上端转动安装有控制柱,而且控制柱的上端位于限位槽块的内部,同时限位槽块固定安装于第一架体远离支撑柱一侧的下端
。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控制柱在限位槽块的作用下,可以限位在第一架体的底部
。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上下两个调节孔洞之间的最大间距,且控制柱与所述第二架体之间连接有扭力弹簧
。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可以分别穿过上下两个调节孔洞,实现连接固定
。
[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全织带和第二安全织带的高度均小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高度
。
[002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安全织带和第二安全织带均可穿过第一连接器
。
[0021] 3.
有益效果
[0022]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夜用反光安全织带,通过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实现第一安全织带和第二安全织带的快速连接,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对总长度进行微调,同时利用反光条实现夜间警示的作用提高安全性,其具体内容如下:
[0023](1)设置有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使得当需要进行连接使用时,将第一安全织带右端所安装的第二连接器穿过第二安全织带左端所安装的第一连接器,随后在第二连接器上摁压转动控制柱,将控制柱和第二架体穿过位于下方的调节孔洞,第一架体穿过位于上方的调节孔洞,随后松离控制柱,在扭力弹簧的作用下,控制柱反向转动,并在限位槽块的作用下,将第二连接器套设在第一安全织带上,实现第一安全织带和第二安全织带的快速连接;
[0024](2)设置有调节孔洞和反光条,由于调节孔洞在第一安全织带上等间距分布,进而可以根据实际长度需要对第一安全织带和第二安全织带的总长度进行微调,提高实用性,并且由于第一安全织带和第二安全织带的中部均安装有反光条,实现夜间警示的作用,提高安全性
。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第一安全织带和第二安全织带连接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第一安全织带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第一安全织带和第二安全织带连接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第一连接器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第二连接器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第二连接器爆炸示意图
。
[0031]图中:
1、
第一安全织带;
101、
调节孔洞;
102、
反光条;
2、
第二安全织带;
3、
第一连接器;
4、
衔接带;
5、
第二连接器;
501、
支撑柱;
502、
第一架体;
503、
第二架体;
504、
控制柱;
505、
扭力弹簧;
506、
限位槽块
。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夜用反光安全织带,包括第一安全织带(1)和第二安全织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全织带(1)和第二安全织带(2)的左端均套设安装有第一连接器(3),且第一安全织带(1)和第二安全织带(2)的左端分别缝制连接于所述第一安全织带(1)和第二安全织带(2)的侧部;所述第一安全织带(1)和第二安全织带(2)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衔接带(4),且衔接带(4)的外侧套设有第二连接器(5),并且所述衔接带(4)的端部缝制连接在所述衔接带(4)的侧部,而且第一安全织带(1)的右端位于所述第二安全织带(2)左端所连接的第一连接器(3)中,实现第一安全织带(1)和第二安全织带(2)的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夜用反光安全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全织带(1)的内部等间距开设有调节孔洞(
101
),且调节孔洞(
101
)关于所述第一安全织带(1)的中心轴上下对称分布,并且所述第一安全织带(1)的中部安装有反光条(
102
)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夜用反光安全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全织带(2)和第一安全织带(1)的材质结构均相同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夜用反光安全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5)包括支撑柱(
501
)
、
第一架体(
5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欣,黄杰,
申请(专利权)人:郎溪飞马工业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