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0818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体感模拟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模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体感模拟
,具体为一种
3D
模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

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

[0003]当前市面上的体感模拟装置大多都缺乏保护舱,只有一个安全带来保护操作人员,安全系数低,同时控制装置与体验区相距较近,容易误触,因为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
3D
模拟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3D
模拟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安全系数低

容易误触

体感体验效果不好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主体机构

底座机构

模拟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模拟机构位于底座机构上表面一侧,所述控制机构位于底座机构上表面远离模拟机构的一侧,所述主体机构位于模拟机构上端,所述主体机构包括主体保护罩

主体本体

主体座椅

安全带

安全卡扣

安全卡槽

开合按钮



放置凹槽

模拟眼镜

连接端口和缓震垫片,所述主体保护罩上端与主体本体铰接,所述主体座椅固定连接在主体本体内部,所述安全带上端设置在主体本体内壁上,所述安全卡扣固定连接在安全带下端,所述开合按钮设置在安全卡槽是上表面,所述扶手下端固定连接在主体本体内壁上,所述模拟眼镜设置在放置凹槽内部,所述缓震垫片设置在连接端口内部,主体保护罩不仅可以保护人身安全,还可以保护自己的隐私

[0008]优选的,所述安全卡槽设置在主体座椅下端,所述扶手设置在主体座椅两侧,所述主体本体内部开设有放置凹槽,所述放置凹槽位于扶手远离主体座椅的一侧,所述连接端口设置在主体本体外表面下端,连接端口方便通过模拟机构与底座机构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底座机构包括固定底盘和插线孔,所述固定底盘后端一侧开设有插线孔,插线孔设置在固定底盘,方便插线的同时避免了电线容易暴露的缺点

[0010]优选的,所述模拟机构包括液压活动杆和活动连接杆,所述活动连接杆底部设置在液压活动杆内部,通过液压活动杆有利于对主体机构运动的细节控制

[0011]优选的,所述液压活动杆固定连接在固定底盘上表面,所述液压活动杆位于固定底盘中部,有利于通过控制机构进行控制

[0012]优选的,所述活动连接杆上端通过缓震垫片与连接端口套接,缓震垫片不仅减少了活动连接杆和连接端口的磨损,也增大了摩擦力,避免了打滑问题

[0013]优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底座

控制模块和控制按钮,所述控制底座下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底盘上表面远离液压活动杆一侧,使得控制区和体验区分开

[0014]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固定连接在控制底座上端,所述控制按钮设置在控制底座后部上端,通过机体外控制模块控制,避免了在机体内误触的情况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

3D
模拟装置,采用了安全带和主体保护罩的双重保护,其中安全带采用的是三条收缩安全带的结构,可以更有利于固定操作人员躯干,然后主体保护罩也采用了非透明设计,在保障安全的同时,还可以保护个人隐私;
[0017]2、

3D
模拟装置,控制板和体验区分为了两个部分,分别是控制模块和主体本体,在使用前先在控制模块上设置好,然后体验人员进入机体内部,在准备好后,由操作人员点击控制开关来开始体验之旅,不仅避免了误触,还防止了有人随便操作控制装置的可能;
[0018]3、

3D
模拟装置,在连接处加入了缓震垫片,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在体验的时候对活动连接杆和连接端口造成损伤,也可以增加摩擦力,避免出现打滑的现象,同时液压活动杆也可以更好的控制角度和力度,两者结合起来,有效的提高了体感体验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装置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主体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连接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
1、
主体机构;
101、
主体保护罩;
102、
主体本体;
103、
主体座椅;
104、
安全带;
105、
安全卡扣;
106、
安全卡槽;
107、
开合按钮;
108、
扶手;
109、
放置凹槽;
110、
模拟眼镜;
111、
连接端口;
112、
缓震垫片;
2、
底座机构;
201、
固定底盘;
202、
插线孔;
3、
模拟机构;
301、
液压活动杆;
302、
活动连接杆;
4、
控制机构;
401、
控制底座;
402、
控制模块;
403、
控制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主体机构
1、
底座机构
2、
模拟机构3和控制机构4,模拟机构3位于底座机构2上表面一侧,控制机构4位于底座机构2上表面远离模拟机构3的一侧,主体机构1位于模拟机构3上端,主体机构1包括主体保护罩
101、
主体本体
102、
主体座椅
103、
安全带
104、
安全卡扣
105、
安全卡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
3D
模拟装置,包括主体机构(1)

底座机构(2)

模拟机构(3)和控制机构(4),所述模拟机构(3)位于底座机构(2)上表面一侧,所述控制机构(4)位于底座机构(2)上表面远离模拟机构(3)的一侧,所述主体机构(1)位于模拟机构(3)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机构(1)包括主体保护罩(
101


主体本体(
102


主体座椅(
103


安全带(
104


安全卡扣(
105


安全卡槽(
106


开合按钮(
107


扶手(
108


放置凹槽(
109


模拟眼镜(
110


连接端口(
111
)和缓震垫片(
112
),所述主体保护罩(
101
)上端与主体本体(
102
)铰接,所述主体座椅(
103
)固定连接在主体本体(
102
)内部,所述安全带(
104
)上端设置在主体本体(
102
)内壁上,所述安全卡扣(
105
)固定连接在安全带(
104
)下端,所述开合按钮(
107
)设置在安全卡槽(
106
)是上表面,所述扶手(
108
)下端固定连接在主体本体(
102
)内壁上,所述模拟眼镜(
110
)设置在放置凹槽(
109
)内部,所述缓震垫片(
112
)设置在连接端口(
111
)内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3D
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卡槽(
106
)设置在主体座椅(
103
)下端,所述扶手(
108
)设置在主体座椅(
103
)两侧,所述主体本体(
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宏乔萱袁敏珍张浩然耿东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新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