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尚文专利>正文

一种构树的人工培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705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构树的人工培植方法,使用组织培养法繁育种苗,采用无菌操作方式,截取所述构树嫩枝顶端胚芽,截取胚芽长度为0.3-0.5厘米,将截取的胚芽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第一周暗光培养,第二周开始日光光照下培养,培养的环境温度为20-30℃;当所述的胚芽发育成约5厘米高小植株后,将其移入营养钵中继续培养20-30天,将其植入大棚苗圃继续培养,植株的行距10-15厘米,当所述植株高度达到30-50厘米后育苗完成;将所述植株移出苗圃,进育林期栽种,植株的行距1-1.5米,每亩育林田可栽种400株构树,所述的育林期为2-3年,当所述的育林期结束后,进入采摘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构树的人工培植方法,该方法是将构树由野生变为人工种植,其中包括种苗的组织培养、插扦繁殖及栽种管理技术。
技术介绍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Vant)落叶乔木,或灌木,有时呈藤本状,雌雄异株,根系发达,叶互生,宽卵形至距圆状,卵形,长7-10厘米,宽6-15厘米,缘具粗锯齿,不裂或不规则3-5深裂,上面密被短梗毛,粗糙,下面密被长柔毛,分布于冀、晋、陕、甘、两湖、两广、云、贵、川等20余省。木材松软可制做器具,茎皮纤维长,为造纸原料,树皮、叶、果,均可入药,补肾利尿,强骨明目,树皮浆汁外擦治神经性皮炎及癣症,可为城镇绿化树种。近年来,科学的研究证实,构树叶还可用于生产优良畜禽饲料。到目前为止,构树都是自然繁殖生长,自生自灭,从未有人工种植,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构树的人工培植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构树的人工培植方法,该培植方法包括种苗培育,栽种及矮、密、早、丰栽种管理技术,可使苗木2-3年成林,使采叶周期由原来的80天缩短到40多天,一年可采摘叶5-6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构树的人工培植方法,其要点在于使用组织培养法繁育种苗,采用无菌操作方式,截取所述构树嫩枝顶端胚芽,截取胚芽长度为0.3-0.5厘米,将截取的胚芽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第一周暗光培养,第二周开始日光光照下培养,培养周期为30天,培养的环境温度为20-30℃;当所述的胚芽发育成约5厘米高小植株后,将其移入营养钵中继续培养20-30天,待所述小植株根系发育成熟,将其植入大棚苗圃继续培养,当自然环境达到20-30℃时,可露天栽种,植株的行距10-15厘米,每亩苗圃可栽种1.5-2万株树苗,当所述植株高度达到30-50厘米后育苗完成;将所述植株移出苗圃,进行育林期的栽种,植株的行距1-1.5米,每亩育林田可栽种400株构树,所述的育林期为2-3年,育林期内所述构树的高度控制在2米以下;当所述的育林期结束后,进入采摘期,可进行树叶采摘;所述的营养钵是装有腐殖质含量较高土壤的育苗容器。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1、本专利技术采用组织培养法繁育种苗,实行矮、密、早、丰栽种管理技术,可实现一年种树,第二年见成效,第三年进入丰产期,一年内可采摘5-6次。2、采用本专利技术,一个农户栽种2亩构树,每亩每年可采干叶2吨多,制成的饲料可育肥猪30头,纯收入过万元,并且增加有机肥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农业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深远的社会效益。3、采用本专利技术,荒山种树绿化,坡地、堤防种树加固,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一种构树的人工培植方法,使用组织培养法繁育种苗,采用无菌操作方式,截取所述构树嫩枝顶端胚芽,截取胚芽长度为0.3-0.5厘米,将截取的胚芽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第一周暗光培养,第二周开始目光光照下培养,培养周期为30天,培养的环境温度为20-30℃;当所述的胚芽发育成约5厘米高小植株后,将其移入营养钵中继续培养20-30天,待所述小植株根系发育成熟,将其植入大棚苗圃继续培养,当自然环境达到20-30℃时,可露天栽种,植株的行距10-15厘米,每亩苗圃可栽种1.5-2万株树苗,当所述植株高度达到30-50厘米后育苗完成;将所述植株移出苗圃,进行育林期的栽种,植株的行距1-1.5米,每亩育林田可栽种400株构树,所述的育林期为2-3年,育林期内所述构树的高度控制在2米以下;当所述的育林期结束后,进入采摘期,可进行树叶采摘;所述的营养钵是装有腐殖质含量较高土壤的育苗容器。种植构树对土壤和气候要求不严,长江上下,黄河南北,平原山区、河堤沟旁,田边地角,房前屋后,一年四季都可栽种。挖穴、施农家底肥,浇底水,将种苗埋入坑中,跳实,再浇足水。扎根后一般不需浇水,2-3年成林,根系可施展直径10米,生长中要及时铲除根蘖小苗。当所述的育林期结束后,进入采摘期,在采摘期内,为尽可能多地采摘树叶,要加速树叶生长速度,并保证再生树叶营养成分不降低,需要定期向所述构树叶面喷洒植物生长营养调节液调节其生长速度。植物生长营养调节液的用法是,每次采叶后,用所述的营养调节液100毫升/亩,稀释100倍,喷洒于叶面。使采叶周期由原来的80天缩短到40多天,一年可采摘叶5-6次。本专利技术可实现第一年种树,第二年见效,第三年进入丰产期。如果不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不仅树叶采摘周期长,且第二茬树叶的蛋白质含量会下降10%以上。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营养液由下列原料配制而成氨基酸溶液96份,磷酸盐0.1份,铁盐0.1份,钾盐0.1份、赤霉素0.1份。其中,氨基酸溶液是采用动物毛发(猪毛、鸡鸭毛等),在100-120℃高温下水解成氨基酸溶液,其中,氨基酸含量为10%。该营养液具有给构树补充营养和促进其生长速度的双重作用,本实施例采用的培养基可以是普通的White培养基,也可以采用改进的培养基,即由通用的植物组织White培养基添加如下物质组成甘氨酸2.0-3.0毫克/升、烟酸0.5-1.5毫克/升、泛酸钙0.5-1.0毫克/升、维生素B1、B2各0.5-1.0毫克/升、NH-N 5-8毫克/升、Fe(SO4)20.5-0.6毫克/升。其中NH-N是氨—氮,Fe(SO4)2是硫酸亚铁。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使用枝条插扦法繁育种苗,截取所述构树1-2年生枝条,截取枝条长度为15厘米,该枝条保留4-5枚叶芽,将截取的枝条植入大棚苗圃培养,当自然环境达到20-30℃时,可露天插种,植株的行距10-15厘米,每亩苗圃可栽种1.5-2万株树苗,当所述植株高度达到30-50厘米后育苗完成;将所述植株移出苗圃,进育林期栽种,植株的行距1-1.5米,每亩育林田可栽种400株构树,所述的育林期为2-3年,育林期内所述构树的高度控制在2米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构树的人工培植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组织培养法繁育种苗,采用无菌操作方式,截取所述构树嫩枝顶端胚芽,截取胚芽长度为0.3-0.5厘米,将截取的胚芽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第一周暗光培养,第二周开始日光光照下培养,培养周期为30天,培养的环境温度为20-30℃;当所述的胚芽发育成约5厘米高小植株后,将其移入营养钵中继续培养20-30天,待所述小植株根系发育成熟,将其植入大棚苗圃继续培养,当自然环境达到20-30℃时,可露天栽种,植株的行距10-15厘米,每亩苗圃可栽种1.5-2万株树苗,当所述植株高度达到30-50厘米后育苗完成;将所述植株移出苗圃,进行育林期的栽种,植株的行距1-1.5米,每亩育林田可栽种400株构树,所述的育林期为2-3年,育林期内所述构树的高度控制在2米以下;当所述的育林期结束后,进入采摘期,可进行树叶采摘;所述的营养钵是装有腐殖质含量较高土壤的育苗容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构树的人工培植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组织培养法繁育种苗,采用无菌操作方式,截取所述构树嫩枝顶端胚芽,截取胚芽长度为0.3-0.5厘米,将截取的胚芽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第一周暗光培养,第二周开始日光光照下培养,培养周期为30天,培养的环境温度为20-30℃;当所述的胚芽发育成约5厘米高小植株后,将其移入营养钵中继续培养20-30天,待所述小植株根系发育成熟,将其植入大棚苗圃继续培养,当自然环境达到20-30℃时,可露天栽种,植株的行距10-15厘米,每亩苗圃可栽种1.5-2万株树苗,当所述植株高度达到30-50厘米后育苗完成;将所述植株移出苗圃,进行育林期的栽种,植株的行距1-1.5米,每亩育林田可栽种400株构树,所述的育林期为2-3年,育林期内所述构树的高度控制在2米以下;当所述的育林期结束后,进入采摘期,可进行树叶采摘;所述的营养钵是装有腐殖质含量较高土壤的育苗容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构树的人工培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基由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尚文汪红
申请(专利权)人:刘尚文汪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