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前推组件的上料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磨削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前推组件的上料机构
。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磨削装置主要用于将作为待加工件的开方后的硅棒磨削加工至设定的规格
。
包括对开方后的硅棒表面进行平整
(
开方后的硅棒表面并不平整,通常其中间部分较之于两端部分凸起,硅棒出刀口尺寸大于入刀口尺寸
)
或对硅棒进行倒角
(
减少装配过程中因锐边割伤
)
,磨削装置通常包括上料组件
、
进给组件以及磨削组件
。
如首先将开方后的硅棒固定至上料组件,对其所处的位置进行后一定的初步调节后,将硅棒送达至进给组件的两个夹头之间,如两个夹头可以均为动夹头或者一个夹头为动夹头一个夹头为定夹头
。
通过的硅棒轴向运动,将硅棒送达磨削组件从而对硅棒的磨削面进行包括粗磨和精磨在内的磨削加工
。
[0003]由于磨削前的硅棒表面本身存在不平整的现象,硅棒的轴线与两个夹头的轴线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角度偏差
。
显然,角度偏差的存在均会对两根轴线的同轴度产生影响,而两根轴线之间的同轴度在磨床上则表现为硅棒的上料精度
。
角度偏差将会影响硅棒的上料精度,上料精度的降低通常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硅棒磨削量的增加
、
硅损提高,从而导致磨床的加工效率降低
、
硅棒的表面质量降低
。
[0004]专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带有前推组件的上料机构,应用在磨削机上,包括工作台,沿着上料方向移动;上料槽,设在工作台端面上,用于放置需要磨削的硅棒;夹持组件,设在工作台端面上,用于固定上料槽上的硅棒,包括分别设在硅棒两侧的夹持第一端组件和夹持第二端组件,所述夹持第一端组件相对夹持第二端组件活动,限位或松开所述硅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第二端组件设有前推组件,所述前推组件包括顶块和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在背离夹持第一端组件的夹持第二端组件一侧的工作台端面上;所述顶块一端设于第二端组件内,顶块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座上,顶块另一端沿固定座旋转,使顶块一端推动所述夹持第二端组件沿高度方向旋转,并在垂直方向产生位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前推组件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第二端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
A
板和
B
板,所述夹持第二端组件的
A
板与
B
板具有连接结构,所述夹持第二端组件的
A
板朝向夹持第一端组件;所述夹持第二端组件
B
板两端分别设有的通孔一,所述固定座对应通孔一设在工作台端面上,位于夹持第二端组件
B
板背离夹持第二端组件
A
板一侧;所述顶块一端活动设在通孔一内,顶块另一端设有通孔二,所述通孔二与固定座上的固定柱活动连接,通孔一和通孔二空间交错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前推组件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一为沿夹持第二端组件的长度方向设置具有长度的孔,所述通孔二为沿顶块的长度方向设置具有长度的孔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前推组件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推组件还包括伸缩缸
、
楔块和圆柱;所述伸缩缸固定在夹持第二端组件
B
板背离夹持第二端组件
A
板一侧,伸缩缸的输出轴与楔块连接;所述楔块的平面与夹持第二端组件
B
板背离夹持第二端组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威,李波,杨超,陈宗浩,郑祖航,王光湖,张培文,陈邦銮,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天瑞线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