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9925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该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具有收容扭矩传感器的筒状传感器壳体,和收容减速机构的齿轮箱。齿轮箱包括保持下轴承的筒状下壳体和上壳体。上壳体具有保持上轴承的内筒、被压入下壳体的外筒和连结内筒与外筒之间的环状连结壁。传感器壳体包括直径比具有与扭矩传感器嵌合的内周的第一筒部大的第二筒部。上壳体的内筒被压入第二筒部的内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本申请主张于2009年4月20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09-102128号的优先权, 并在此弓丨用其全部内容,包括说明书、附图以及摘要。
技术介绍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作为操舵辅助机构,具有检测操舵扭矩的扭矩传感器、产 生操舵辅助力的电动机、和减少电动机的输出旋转的减速机构(例如参照日本特开 2007-191055 号公报)。在日本特开2007-191055号公报中,提出了电动动力转向装置,该电动动力转向 装置具有可旋转地支承转向轴的转向柱管、扭矩传感器组件、和收容减速机构的齿轮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廉价小型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叙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包括转向轴、传感器壳体、扭矩传 感器、减速机构和齿轮箱。转向轴与操舵部件连结。传感器壳体为筒状。扭矩传感器收容 在传感器壳体内,对操舵扭矩进行检测。减速机构包括设置于转向轴的蜗轮,该蜗轮用于将 操舵用的电动机的旋转传递给转向轴。齿轮箱收容减速机构。齿轮箱隔着蜗轮上下配置, 经由上轴承和下轴承可旋转地支承转向轴。齿轮箱包括经由下轴承可旋转地支承转向轴的 筒状下壳体、和上壳体。上壳体具有内筒、外筒、连结内筒和外筒之间的环状连结臂。外筒 被压入下壳体的上部的内周。内筒经由上轴承可旋转地支承转向轴。传感器壳体包括第 一筒部,其具有扭矩传感器嵌合的内周;和第二筒部,其设置在传感器壳体的下端部,比第 一筒部的直径大。上壳体的内筒被压入第二筒部的内周。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 征、构件、过程、步骤、特性及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3是图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图3所示的A4部的放大图。图5是图3所示的主要部分的分解图。图6是图3所示的主要部分的分解图,表示组装中途的状态。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参照图1,电 动动力转向装置(EPS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1具有转向轴3、中间轴5、小齿 轮轴7和齿条轴10。转向轴3与方向盘等的方向部件2连结。中间轴5通过万向联轴器4 与转向轴3连结。小齿轮轴7通过万向联轴器6与转向轴5连结。齿条轴10具有与设置 在小齿轮轴7的端部附近的小齿轮8啮合的齿条9。齿条轴10是沿汽车的左右方向延伸的 转向轴。利用包括小齿轮轴7和齿条轴10的齿轮齿条机构,构成操舵机构11。齿条轴10 在固定于车体12的齿条箱13内被支承为通过未图示的多个齿轮可直线往复。在齿条轴10 上结合有一对转向拉杆14。各转向拉杆14通过对应的关节臂15与转向轮16连结。当操作操舵部件2使转向轴3旋转时,该旋转通过小齿轮8和齿条9,转换成沿着 汽车的左右方向的齿条轴10的直线运动。由此,实现转向轮16的转向。转向轴3被分割成与操舵部件2连接的输入轴17和与小齿轮轴7连接的输出轴 18连接的输出轴18。这些输入轴17和输出轴18通过扭杆19在同一轴线上相互连结。当 操舵扭矩输入到输入轴17时,扭杆19弹性扭转变形,由此,输入轴17和输出轴18相对旋 转。扭矩传感器20设置在扭杆19附近的转向轴3的外径方向。扭矩传感器20根据经 由扭杆19连接的输入轴17和输出轴18之间的相对旋转位移量对操舵扭矩进行检测。此 外,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具有用于检测车速的车速传感器21。此外,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具有作 为控制装置的ECU (Electronic Control Uint 电子控制单元)22。此外,电动动力转向装 置具有用于产生操舵辅助力的电动机23、和对该电动机23的输出旋转进行减速的减速机 构24。来自扭矩传感器20和车速传感器21的检测信号输入到E⑶22。E⑶22基于扭矩 检测结果和车速检测结果等对操舵辅助用电动机23进行控制。电动机23的输出旋转经减 速机构24减速后传递给小齿轮轴7,转换成齿条轴10的直线运动,辅助操舵。减速机构24将操舵用的电动机23的输出旋转传递给转向轴3的输出轴18。减速 机构24具有作为驱动齿轮的蜗杆26、和作为与该蜗杆26啮合的从动齿轮的蜗轮27。蜗杆26与电动机23的输出轴(未图示)同心地配置,由电动机23旋转驱动。蜗轮27与转向轴3的输出轴18 —起旋转并且以不可在转向轴3的轴方向A1 (以 下也简称为“轴方向A1”)移动地连结。此外,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具有可旋转地支承转向轴3的转向柱28。转向柱28通 过第一和第二托架29、30支承在车体12上。图2是图1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参照图2,转向柱28与轴方向A1平行地延伸,此外,沿相对车辆的前后方向HI倾 斜的方向延伸。例如以操舵部件2成为上侧的方式,转向轴3的中心轴线相对前后方向HI 倾斜地配置。另外,在图2和图3中Z1表示上下方向。转向柱28具有收容转向轴3的一部分的转向柱管31和收容减速机构24的齿轮 箱32。转向柱管31和齿轮箱32,相互分开形成,相互连结。转向柱管31构成在轴方向A1的转向柱28的上部和中间部。转向柱管31由金 属、例如钢构成。转向柱管31可旋转地支承转向轴3。转向柱管31经由第一托架29被保持具体而言被固定在车体12上。转向柱管31具有在轴方向A1的该转向柱管31的上部33和作为在轴方向A1的 该转向柱管31的下部的传感器壳体34。上部33和传感器壳体34利用单一的材料一体地 形成。转向柱管31的上部33形成沿轴方向A1笔直延伸的筒状。传感器壳体34的直径形成得比上部33的直径大,收容扭矩传感器20的一部分。 传感器壳体34形成筒状,随着塑性变形使转向柱管31的下部扩大直径。传感器壳体34包 括第一筒部341、第二筒部342和连接部343。第一筒部341构成在轴方向A1的该传感器 壳体34的上部并且相对小径。第二筒部342构成在轴方向A1的该传感器壳体34的下部 并且比第一筒部341的直径大。连接部343将第一筒部341和第二筒部342相互连接。第 一筒部341和第二筒部342和连接部343相互一体地由单一材料形成。第一筒部341保持扭矩传感器20。第二筒部342形成在转向柱管31的下端部(传 感器壳体34的下端部),与齿轮箱32连结。齿轮箱32构成在轴方向A1的转向柱28的下部。齿轮箱32经由第二托架30支 承在车体12上。齿轮箱32支承电动机23。齿轮箱32具有上壳体36和下壳体37。上壳体36和下壳体37相互分开形成,相 互嵌合。上壳体36和下壳体37分别由金属例如铝合金形成。参照图1,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具有可旋转地支承转向轴3的输入轴17的轴方向 上部的轴承39。该轴承39保持在转向柱28的转向柱管31的上端部。此外,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具有支承转向轴3的输出轴18的上轴承40和下轴承 41。上轴承40和下轴承41在轴方向A1隔着蜗轮27配置在两侧。上轴承40在轴方 向A1相对配置在上方,保持在上壳体36上。下轴承41在轴方向A1相对配置在下方,保持 在下壳体37上。参照图2,上轴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操舵部件连结的转向轴;筒状的传感器壳体;扭矩传感器,其被收容在所述传感器壳体内,用于检测操舵扭矩;减速机构,其包括设置于转向轴的蜗轮,该蜗轮用于将操舵辅助用电动机的旋转传递给所述转向轴;收容所述减速机构的齿轮箱;以及上轴承和下轴承,它们隔着所述蜗轮上下配置,并将所述转向轴支承为其能够旋转,所述齿轮箱包括经由所述下轴承将所述转向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筒状下壳体、和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具有内筒、外筒、和在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连结的环状连结壁,所述外筒被压入所述下壳体的上部的内周,所述内筒经由所述上轴承可旋转地支承所述转向轴,所述传感器壳体包括:第一筒部,其具有与所述扭矩传感器嵌合的内周;和第二筒部,其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壳体的下端部,比所述第一筒部的直径大,所述上壳体的所述内筒被压入所述第二筒部的内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田善一中嶋照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