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9786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器,冷却芯管连通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冷却器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相互隔断的第一冷却液腔和第二冷却液腔,冷却液进口与第一冷却液腔相连通,冷却器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冷却液腔,第一芯管集成部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冷却液腔和第三冷却液腔,第二芯管集成部的一端连通第二冷却液腔,另一端通过第一电磁阀组可选择地与第三冷却液腔连通或断开,第三冷却液腔通过第二电磁阀组可选择地与第一冷却液出口连通或断开,第二冷却液腔与第二冷却液出口相连通。该发动机机油冷却器能自动调节机油冷却器热交换面积,保持机油温度在理想的范围内,以缩短发动机暖机时间,配套不同功率和工况的发动机。动机。动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器


[0001]本技术涉及机油冷却器领
,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器。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起动后,需尽可能快速提升机油温度至70℃以上的工作温度,缩短暖机时间。
[0003]现有技术中同一系列的船用发动机机型所有功率机型一般使用同一款机油冷却器,匹配设计机油冷却器时主要考虑满足母型机(最大功率段机型)额定工况运转时所需冷却能力,即大功率机型与小功率机型机油冷却器面积一样,在实际工作和试验过程中,会造成小功率段机型或者是发动机部分负荷功率运行时,因冷却能力过剩导致发动机机油温度低,过低的机油温度导致润滑油粘度增大,发动机磨损加剧,同时燃烧状态不好,发动机热效率低下。并且,因机油一直被冷却,发动机起动后需较长的暖机时间才能到达适宜的工作温度。
[0004]因此,需要针对上述冷却系统弊端,设计机油冷却器方案,能根据发动机主油道的机油温度自动调节机油冷却器热交换面积,实时调整机油温度,保持机油温度在理想的范围内,进而可以缩短发动机暖机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器,能自动调节机油冷却器热交换面积,实时调整机油温度,能保持机油温度在理想的范围内,进而可以缩短发动机暖机时间,并且能配套不同功率及应用工况的发动机。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器,包括冷却器壳体,所述冷却器壳体内设置有冷却芯管,所述冷却器壳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冷却芯管的所述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其特征在于:
[0008]所述冷却器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冷却液腔和第二冷却液腔,所述第一冷却液腔和所述第二冷却液腔之间相互隔断,所述冷却液进口与所述第一冷却液腔相连通,所述冷却器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冷却液腔,
[0009]所述冷却芯管包括第一芯管集成部和第二芯管集成部,所述第一芯管集成部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冷却液腔和所述第三冷却液腔,所述第二芯管集成部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液腔,另一端通过第一电磁阀组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三冷却液腔连通或断开,
[0010]所述冷却液出口包括第一冷却液出口和第二冷却液出口,所述第三冷却液腔通过第二电磁阀组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冷却液出口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二冷却液腔与所述第二冷却液出口相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电磁阀组中的每个电磁阀控制开闭的管路截面积等于所述第二电磁阀组中的每个电磁阀控制开闭的管路截面积。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三冷却液腔与所述第一冷却液出口之间设置有多个可连通的通液
孔,所述第二电磁阀组控制多个所述通液孔的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二芯管集成部包括多根分管,所述第一电磁阀组控制多根所述分管与所述第三冷却液腔的连通或断开,
[0013]所述第一电磁阀组中的每个电磁阀控制开闭的所述第二芯管集成部的若干分管的截面积等于所述第二电磁阀组中的每个电磁阀控制开闭的若干所述通液孔的截面积。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芯管集成部包括多根分管,所述第一芯管集成部的分管数量与所述第二芯管集成部的分管数量相同。
[0015]优选的:所述冷却器壳体包括左端盖和右端盖,所述冷却器壳体内设置有机油密封挡板,所述机油密封挡板包括靠近所述左端盖的左机油密封挡板和靠近所述右端盖的右机油密封挡板,两个所述机油密封挡板之间形成机油密封腔,机油密封腔内布置安装所述冷却芯管,所述冷却芯管内的冷却液与所述机油热交换以冷却所述机油。
[0016]优选的:所述左端盖和所述左机油密封挡板的中部设有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将两者之间的空腔分隔为所述第一冷却液腔和所述第二冷却液腔。
[0017]优选的:所述右端盖上固定有第一冷却出液管,所述第一冷却出液管的出口端为所述第一冷却液出口,所述左端盖上固定有第二冷却液管和冷却液进液管,所述第二冷却液管的出口端为所述第二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液进液管的进口端为所述冷却液进口。
[0018]优选的:所述发动机机油冷却器还设有机油进油口和机油出油口,所述机油进油口和所述机油出油口连通两个所述机油密封挡板之间的所述机油密封腔。
[0019]优选的:所述第一电磁阀组和所述第二电磁阀组受控于发动机的ECU。
[00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本技术的发动机机油冷却器,其冷却器壳体内设置有冷却芯管,冷却器壳体上设置有连通冷却芯管的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冷却器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冷却液腔和第二冷却液腔,第一冷却液腔和第二冷却液腔之间相互隔断,冷却液进口与第一冷却液腔相连通,冷却器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冷却液腔,冷却芯管包括第一芯管集成部和第二芯管集成部,第一芯管集成部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冷却液腔和第三冷却液腔,第二芯管集成部的一端连通第二冷却液腔,另一端通过第一电磁阀组可选择地与第三冷却液腔连通或断开,冷却液出口包括第一冷却液出口和第二冷却液出口,第三冷却液腔通过第二电磁阀组可选择地与第一冷却液出口连通或断开,第二冷却液腔与所述第二冷却液出口相连通。
[0022]当机油实际机油温度为小于暖机机油温度时,第一电磁阀组的电磁阀关闭(根据具体情况部分或全部关闭),第二电磁阀组对应地开启,此时,从冷却液进口进入的冷却液经第一芯管集成部流到第三冷却液腔然后从第一冷却液出口流出,冷却液不经过第二芯管集成部,从而减少机油冷却器冷却面积,快速提升机油温度,缩短暖机时间。
[0023]当机油实际机油温度为大于机油最佳工作温度,第一电磁阀组打开(根据具体情况部分或全部关闭),第二电磁阀组对应地关闭,此时,从冷却液进口进入的冷却液经第一芯管集成部流到第三冷却液腔然后经过第二芯管集成部从第二冷却液出口流出,增多整参于冷却的冷却芯管的数量,进而增加冷液与机油之间的热交换的面积,并延长冷却液参于热交换的时间,提高了冷却效率,以快速降低机油温度,以迅速达到机油最佳工作温度为。
[0024]本技术发动机机油冷却器通过发动机ECU主油道机油温度指标的反馈和计算,实现第一电磁阀组和第二电磁阀组中电磁阀的开闭数量和开闭状态的闭环调整,通过
增减机油冷却器的冷却芯的热交换面积,实现对机油温度的高效控制,减少发动机暖机时间,使发动机机油温度控制在最佳工作温度,减少因发动机机油温度不合适造成的发动机磨损增大、燃油经济性差和质量故障率高的问题,延长了发动机使用寿命。同时优化了燃烧状态,提高发动机热效率。
[0025]并且,本技术发动机机油冷却器能同时兼顾大功率机型、小功率机型、满负荷工况、部分负荷工况都有合适的机油温度,保证发动机在理想的机油温度下运行。由于实现了一个机油冷却器配套不同功率、不同用途工况的发动机,对节约管理成本、减少产品库存均有益处。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发动机机油冷却器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发动机机油冷却器的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器,包括冷却器壳体,所述冷却器壳体内设置有冷却芯管,所述冷却器壳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冷却芯管的所述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冷却液腔和第二冷却液腔,所述第一冷却液腔和所述第二冷却液腔之间相互隔断,所述冷却液进口与所述第一冷却液腔相连通,所述冷却器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冷却液腔,所述冷却芯管包括第一芯管集成部和第二芯管集成部,所述第一芯管集成部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冷却液腔和所述第三冷却液腔,所述第二芯管集成部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液腔,另一端通过第一电磁阀组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三冷却液腔连通或断开,所述冷却液出口包括第一冷却液出口和第二冷却液出口,所述第三冷却液腔通过第二电磁阀组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冷却液出口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二冷却液腔与所述第二冷却液出口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阀组中的每个电磁阀控制开闭的管路截面积等于所述第二电磁阀组中的每个电磁阀控制开闭的管路截面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冷却液腔与所述第一冷却液出口之间设置有多个可连通的通液孔,所述第二电磁阀组控制多个所述通液孔的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二芯管集成部包括多根分管,所述第一电磁阀组控制多根所述分管与所述第三冷却液腔的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一电磁阀组中的每个电磁阀控制开闭的所述第二芯管集成部的若干分管的截面积等于所述第二电磁阀组中的每个电磁阀控制开闭的若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永松王增斌宋晓光李荣玖靳良真陈伯丞董孟浩孙鹏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