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雨前期地表径流弃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9518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雨水收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降雨前期地表径流弃流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雨前期地表径流弃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雨水收集
,尤其是一种降雨前期地表径流弃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前期地表径流,就是指降雨初期时的雨水

由于降雨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

汽车尾气

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而且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影响植物生长的毒素,这些毒素可能包括硫化物

盐分
、TDS(
总溶解固体
)
等,甚至不适当的
pH


当雨水降落地面后,又由于冲刷沥青油毡屋面

沥青混凝土道路

建筑工地等,使得前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

病原体

重金属

油脂

悬浮固体等污染物质,因此前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较高,通常超过了普通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

如果将前期雨水直接排入自然承受水体,将会对水体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而且也不能将雨水直接回收利用,所以现有技术对前期雨水一般进行弃流处理

但是,现有的弃流装置结构复杂,安装不便,不便雨水自动弃流和收集,且使用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降雨前期地表径流弃流装置,其目的是解决现有的弃流装置结构复杂,安装不便,不便雨水自动弃流和收集,和使用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降雨前期地表径流弃流装置,包括中空的本体,所述本体内设置有固定隔板,所述固定隔板将所述本体分隔为收集腔和弃流腔,所述弃流腔下端设置有弃流口,所述收集腔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收集腔内滑动设置有轻质的活动隔板,所述活动隔板将所述收集腔分隔为两个腔室,所述固定隔板和所述活动隔板均开设有通水孔,所述固定隔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滑动贯穿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端与所述活动隔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下端设置有与所述弃流口配合的堵头,所述固定隔板和所述活动隔板之间设置有弹性结构件,所述弹性结构件伸展或压缩带动所述堵头在所述收集腔内来回往复运动,使所述弃流口打开或封闭

[0006]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结构件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堵头与所述弃流口间具有间距,所述压缩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所述堵头能堵住所述弃流口

[0007]进一步,所述压缩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活动隔板上方

[0008]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结构件为压缩弹簧,所述固定隔板上端面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所述活动隔板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内径尺寸小于所述压缩弹簧的外径尺寸,所述导向杆的自由端滑动贯穿所述导向孔,所述导向杆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压缩弹簧的自由长度,所述导向杆自由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导向孔的内径尺寸

[0009]进一步的,所述压缩弹簧的数量为至少一根,所述压缩弹簧

所述导向杆

所述导向孔一一对应

[0010]进一步的,所述压缩弹簧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所述压缩弹簧分别套设在对应的四根所述导向杆上,四根所述导向杆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固定隔板上端面

[0011]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收集腔侧壁,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出水口上方,所述出水口朝向所述进水口倾斜设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

所述出水口

所述弃流口均设置有垫圈

[0013]进一步的,所述堵头的形状为圆锥柱体,所述连接杆下端与所述堵头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堵头下端外径尺寸小于所述弃流口内径尺寸,所述堵头上端外径尺寸大于所述弃流口内径尺寸

[0014]进一步的,所述本体的形状为圆筒形状,所述活动隔板与所述固定隔板形状均为圆柱形,所述活动隔板与所述固定隔板形状均为与所述本体配合的圆柱形,所述活动隔板周缘侧壁与所述本体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端,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本体侧壁,所述弃流口设置在所述本体下端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降雨前期地表径流弃流装置,从进水口进入收集腔的雨水对活动隔板冲击,降雨前期,雨量较少,较小的雨水流量不足以推动活动隔板朝下运动,无法使堵头堵住弃流口,弃流口处于打开状态,雨水从弃流口流出排到附近排水井;随着降雨时长增加,雨量增加,汇集的雨水推动活动隔板,使弹性结构件压缩储能,带动堵头朝向弃流口方向移动并堵住弃流口,雨水从出水口流出,收集再利用;降雨后期,雨量减小,弹性结构件储存的反作用力释放,反作用力大于雨水冲击力,使活动隔板朝远离弃流口方向移动,使活动隔板自动复位;实现雨水自动弃流和收集

本降雨前期地表径流弃流装置由中空本体和本体内的固定隔板

活动隔板

连接杆

弹性结构件

堵头组成,雨水冲击活动隔板使弹性结构件伸缩带动堵头和弃流口分离或堵住,便于实现雨水自动弃流和收集,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降雨前期地表径流弃流装置的雨水收集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降雨前期地表径流弃流装置的雨水弃流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本体1,进水口2,收集腔3,限位板4,导向杆5,压缩弹簧6,通水孔7,弃流腔8,弃流口9,堵头
10
,连接杆
11
,固定隔板
12
,活动隔板
13
,出水口
14。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
1、
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降雨前期地表径流弃流装置,包括中空的本体1,所述本体1内设置有固定隔板
12
,所述固定隔板
12
将所述本体1分隔为收集腔3和弃流腔8,所述弃流腔8下端设置有弃流口9,所述收集腔3设置有进水口2和出水口
14
,所述收集腔3内滑动设置有轻质的活动隔板
13
,所述活动隔板
13
将所述收集腔3分隔为两个腔室,所述固定隔板
12
和所述活动隔板
13
均开设有通水孔7,所述固定隔板
12
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滑动贯穿设置有连接杆
11
,所述连接杆
11
上端与所述活动隔板
13
固定连接,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降雨前期地表径流弃流装置,包括中空的本体
(1)
,其特征是,所述本体
(1)
内设置有固定隔板
(12)
,所述固定隔板
(12)
将所述本体
(1)
分隔为收集腔
(3)
和弃流腔
(8)
,所述弃流腔
(8)
下端设置有弃流口
(9)
,所述收集腔
(3)
设置有进水口
(2)
和出水口
(14)
,所述收集腔
(3)
内滑动设置有轻质的活动隔板
(13)
,所述活动隔板
(13)
将所述收集腔
(3)
分隔为两个腔室,所述固定隔板
(12)
和所述活动隔板
(13)
均开设有通水孔
(7)
,所述固定隔板
(12)
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滑动贯穿设置有连接杆
(11)
,所述连接杆
(11)
上端与所述活动隔板
(13)
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
(11)
下端设置有与所述弃流口
(9)
配合的堵头
(10)
,所述固定隔板
(12)
和所述活动隔板
(13)
之间设置有弹性结构件,所述弹性结构件伸展或压缩带动所述堵头
(10)
在所述收集腔
(3)
内来回往复运动,使所述弃流口
(9)
打开或封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雨前期地表径流弃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性结构件为压缩弹簧
(6)
,所述压缩弹簧
(6)
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堵头
(10)
与所述弃流口
(9)
间具有间距,所述压缩弹簧
(6)
处于压缩状态时,所述堵头
(10)
能堵住所述弃流口
(9)。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雨前期地表径流弃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压缩弹簧
(6)
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出水口
(14)
位于所述活动隔板
(13)
上方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雨前期地表径流弃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隔板
(12)
上端面设置有导向杆
(5)
,所述压缩弹簧
(6)
套设在所述导向杆
(5)
上,所述活动隔板
(13)
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内径尺寸小于所述压缩弹簧
(6)
的外径尺寸,所述导向杆
(5)
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耀先周俊岑胡念三谭晋升姚彦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