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硫回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8883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29
用于硫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硫回收Claus反应系统的烟道式余热锅炉


[0001]用于硫回收
Claus
反应系统的烟道式余热锅炉,属于余热回收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经典克劳斯制硫工艺由一级热反应
+
二(三)级催化反应组成

现有克劳斯硫磺回收装置的原料主要为含
H2S
酸性气

经制硫燃烧炉将酸性气燃烧生成制硫过程气

而烷基化废酸再生装置主要分为干法工艺和湿法工艺两种

两种工艺处理废酸都需要使用焚烧炉将废酸在高温下分解为二氧化硫,同时将废硫酸中的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0003]烷基化废酸装置与硫磺回收装置相比,具有工艺过程流程长

建设投资大

运行费用和能耗高,日常操作维护繁琐等特点

在厂区有新酸来源的情况下,可考虑将烷基化废酸引入硫磺回收装置制硫

烷基化废酸经废酸喷枪引入制硫燃烧炉,利用制硫炉的炉温,高温分解为
SO2,参与后续的克劳斯反应生产硫磺

但硫磺回收装置制硫燃烧炉引入废酸燃烧后,会带入铁离子等杂质在高温时悬浮,温度低于
480℃
会生成粘性盐类物质粘在管壁,导致余热锅炉积灰堵塞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对换热管进行清灰,并将清除的积灰送出,保证换热管的换热效率的用于硫回收
Claus
反应系统的烟道式余热锅炉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用于硫回收
Claus
反应系统的烟道式余热锅炉,包括箱体

换热管

除垢装置

清灰装置以及气包,箱体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换热管设置在箱体内,换热管位于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之间,气包与换热管的进气口连通,换热管的排气口伸出箱体,除垢装置设置在箱体内,除垢装置与换热管连接,在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清灰装置

[0006]优选的,所述的清灰装置包括集灰槽

输送装置以及储罐,集灰槽设置在箱体的下侧,集灰槽的顶部敞口并与箱体的内腔连通,输送装置设置在集灰槽内,储罐设置在集灰槽任一端的下侧并与集灰槽连通,储罐的顶部与集灰槽的底部之间设置有阀门

[0007]优选的,所述的集灰槽的下部为圆筒状的输送部,上部为由下至上逐渐变宽的集灰部,输送装置设置在输送部内

[0008]优选的,所述的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绞龙以及输送电机,输送绞龙可转动的安装在集灰槽内,输送电机与输送绞龙连接并带动其转动

[0009]优选的,还包括进气管和排气管,进气管沿箱体间隔设置有若干根,各进气管的正上方均间隔设置有与其对应的排气管,各进气管和排气管之间均设置有若干根换热管

[0010]优选的,各所述的换热管的外壁均设置有若干外凸部,各外凸部均中空设置并与换热管内腔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的除垢装置为超声波除垢仪,超声波除垢仪与换热管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用于硫回收
Claus
反应系统的烟道式余热锅炉的除垢装置能够对换热管表面进行除垢,避免积灰附着在换热管的表面而影响换热管的换热效率,积灰落至下侧的清灰装置内,清灰装置将箱体内的积灰排出箱体,进而实现了箱体内积灰的自动清理,保证对积灰的清理效果好,保证对尾气的余热的回收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用于硫回收
Claus
反应系统的烟道式余热锅炉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0015]图2为换热管的排列示意图;
[0016]图3为集灰槽的截面图;
[0017]图4为换热管的截面图

[0018]图中:
1、
箱体;
2、
换热管;
201、
外凸部;
3、
气包;
4、
超声波除垢仪;
5、
吹灰器;
6、
清灰装置;
7、
排气管;
8、
进气管;
9、
集灰槽;
901、
集灰部;
902、
输送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人们应当了解,在这里结合附图给出的详细说明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技术的结构必然超出了有限的这些实施例,而对于一些等同替换方案或常见手段,本文不再做详细叙述,但仍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20]图
1~4
是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
1~4
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1]用于硫回收
Claus
反应系统的烟道式余热锅炉,包括箱体
1、
换热管
2、
除垢装置

清灰装置6以及气包3,箱体1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换热管2设置在箱体1内,换热管2位于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之间,气包3与换热管2的进气口连通,换热管2的排气口伸出箱体1,除垢装置设置在箱体1内,除垢装置与换热管2连接,在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清灰装置
6。
本用于硫回收
Claus
反应系统的烟道式余热锅炉的除垢装置能够对换热管2表面进行除垢,避免积灰附着在换热管2的表面而影响换热管2的换热效率,积灰落至下侧的清灰装置6内,清灰装置6将箱体1内的积灰排出箱体1,进而实现了箱体1内积灰的自动清理,保证对积灰的清理效果好,保证对尾气的余热的回收效率高

[0022]具体的,如图1‑4所示:箱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由中部至端部逐渐变细的开口,从而在箱体1的两端形成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

[0023]在箱体1内设置有排气管7和进气管8,排气管7和进气管8均水平设置,且排气管7沿箱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根,排气管7设置在箱体1的上部,各排气管7的下侧均设置有与其正对的进气管
8。
各排气管7和进气管8之间均设置有若干根换热管2,换热管2的上端和与其对应的排气管7连通,下端和与其对应的进气管8连通

[0024]换热管2沿烟气移动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层,各层换热管2均包括沿排气管7的轴向设置的若干根,以增加换热管2的数量,进而提高换热速度

[0025]在箱体1的上侧设置有气包3,气包3内设置有压缩气,各进气管8均与气包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用于硫回收
Claus
反应系统的烟道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

换热管(2)

除垢装置

清灰装置(6)以及气包(3),箱体(1)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换热管(2)设置在箱体(1)内,换热管(2)位于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之间,气包(3)与换热管(2)的进气口连通,换热管(2)的排气口伸出箱体(1),除垢装置设置在箱体(1)内,除垢装置与换热管(2)连接,在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清灰装置(6)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硫回收
Claus
反应系统的烟道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灰装置(6)包括集灰槽(9)

输送装置以及储罐,集灰槽(9)设置在箱体(1)的下侧,集灰槽(9)的顶部敞口并与箱体(1)的内腔连通,输送装置设置在集灰槽(9)内,储罐设置在集灰槽(9)任一端的下侧并与集灰槽(9)连通,储罐的顶部与集灰槽(9)的底部之间设置有阀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硫回收
Claus
反应系统的烟道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灰槽(9)的下部为圆筒状的输送部(
902
),上部为由下至上逐渐变宽的集灰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刚邱俊鹏王震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三维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