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肠术后创面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8567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直肠术后创面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为灯泡形的中空壳体,所述保护套套设在肛门外露的直肠上,所述保护套的上套口和下套口上均设有伸缩调节支撑件,所述伸缩调节支撑件在所述上套口或下套口沿周长方向呈圆形状,所述伸缩调节支撑件与外露的直肠紧密贴合,所述保护套的侧壁可拆卸连接有牵引带的一端,所述牵引带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腰带,所述保护套上还设有透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保护套对肛门外露的直肠进行保护,通过腰带和牵引带对保护套产生向上的拉力,使患者在行走过程过程外露的直肠稳定,避免患者创面的感染和黏膜损伤出血。出血。出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肠术后创面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直肠术后创面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拖出式直肠切除术后分两期进行,第一期需要将直肠断端露出肛门外,肛外保留肠段5~6cm,拖出的结肠周围用较软的敷料包扎,第二期手术是在第一期手术后2~3周,于齿状线上断端水平,切断拉出之肠管,出血少,无吻合口漏,术后肛门功能恢复较快而且良好。直肠术后第一期将直肠露出肛门外,患者在站立行走过程中,其肛门外露的直肠对肠道产生向下的拉力,行走过程不便,易造成直肠术后创面因为拖拉感染的风险。
[0003]现有技术对肛门外露的直肠一遍采用塑料袋或保鲜袋进行缠绕后,通过绑带连接后围绕在腹部,后期还需要进行第二期手术,需要将缠绕的塑料袋或者保鲜袋重新取下,这种方式更换步骤复杂,增加了患者创面的感染和黏膜损伤出血的情况,防护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对肛门外露的直肠创面更换步骤复杂,易增加了患者创面的感染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直肠术后创面保护装置,对肛门外露的直肠创面进行保护,在行走过程中避免患者创面的感染和黏膜损伤出血,便于更换。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肠术后创面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为灯泡形的中空壳体,所述保护套套设在肛门外露的直肠上,所述保护套的上套口和下套口上均设有伸缩调节支撑件,所述伸缩调节支撑件在所述上套口或下套口沿周长方向呈圆形状,所述伸缩调节支撑件与外露的直肠紧密贴合,所述保护套的侧壁可拆卸有牵引带的一端,所述牵引带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腰带,所述保护套上还设有透气孔。
[0007]优选的,上述直肠术后创面保护装置,所述保护套为软质的高分子透明材料。
[0008]优选的,上述直肠术后创面保护装置,所述上套口或下套口上均布设有若干套环,所有所述套环在所述上套口或下套口沿周长方向呈圆形状,所述伸缩调节支撑件包括弹性绳和弹簧扣,任一所述弹性绳的一端穿入所有所述套环上后连接在所述弹簧扣的侧壁,所述弹性绳的另一端被所述弹簧扣夹持。
[0009]优选的,上述直肠术后创面保护装置,所述弹簧扣包括压杆、弹簧和锁环,所述压杆上开设有穿绳孔,所述锁环上开设有与所述穿绳孔相对应的水平槽,任一所述弹性绳的一端分别穿入对应的所述水平槽和所述弹性绳内,任一所述弹性绳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锁环上,所述压杆的下端插入所述锁环的内部上端,并连接所述弹簧的顶端。
[0010]优选的,上述直肠术后创面保护装置,所述保护套的上套口的内壁上均布设有若干气囊,所有所述气囊沿所述上套口的周长方向均布设置。
[0011]优选的,上述直肠术后创面保护装置,所述牵引带包括上牵引带和下牵引带,上牵引带的底部卡接有第一子扣,下牵引带的顶部固接有连接有第一母扣,所述第一母扣和第
一子扣相适配。
[0012]优选的,上述直肠术后创面保护装置,所述下牵引带的底部设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两端均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带围绕在所述保护套上,所述牵引带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匹配的第二通孔,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设有螺栓连接,所述螺栓的一端还设有螺帽。
[0013]优选的,上述直肠术后创面保护装置,所述腰带包括两个固定带,所述腰带包括两个连接带,两个所述连接带的一端固定连接,且与所述上牵引带的顶端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固接有第二子扣,一个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卡接有第二母扣,所述第二母扣和第二子扣相适配。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采用保护套对肛门外露的直肠进行保护,保护套的上下套口对外露的直肠贴合,通过腰带和牵引带对保护套产生向上的拉力,使患者在行走过程外露的直肠稳定,避免患者创面的感染和黏膜损伤出血,便于更换。
[0016]2、本技术腰带和牵引带可调节的方式,提高对不同患者的适用性,牵引带与保护套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提高对保护套更换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保护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弹簧扣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保护套,2.伸缩调节支撑件,21.弹性绳,22.弹簧扣,2201.压杆,2202.弹簧,2203.锁环,3.牵引带,4.腰带,5.第一子扣,6.第一母扣,7.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予以实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直肠术后创面保护装置,如图1

3所示,包括保护套1,所述保护套1为灯泡形的中空壳体,具体的,所述保护套1为软质的高分子透明材料,在本实施例中,软质的高分子透明材料为塑料;所述保护套1套设在肛门外露的直肠上,肛门外露的直肠位于所述保护套1内,所述保护套1位于肛门的下方,对肛门外露的直肠进行保护,近肛门端的所述保护套1的上套口直径小于远离所述上套口的下套口,保护套1为灯泡形的中空壳体,其上小下大,所述保护套1的上套口和下套口上均设有伸缩调节支撑件2,所述伸缩调节支撑件2对肛门外露的直肠的外壁进行贴合保护,使所述保护套1对肛门外露的直肠进行保护,所述伸缩调节支撑件2在所述上套口或下套口沿周长方向呈圆形状,所述伸缩调节支撑件2与外露的直肠紧密贴合,所述保护套1的侧壁可拆卸连接有牵引带3的一端,所述牵引带3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腰带4,腰带4的宽度大于5cm,可以对患者的腰部提高舒适性,所述保护套1上还设有透气孔。
[0024]所述上套口或下套口上均布设有若干套环,所有所述套环在所述上套口或下套口
沿周长方向呈圆形状,所述伸缩调节支撑件2包括弹性绳21和弹簧扣22,任一所述弹性绳21的一端穿入所有所述套环上后连接在所述弹簧扣22的侧壁,所述弹性绳21的另一端被所述弹簧扣22夹持。弹性绳21的一端依次穿进所有的套环,最终与弹簧扣22的侧壁连接,另一端被所述弹簧扣22夹持,通过弹簧扣22可以改变上套口或下套口的直径,从而使上套口或下套口对外露的直肠紧密贴合,且对于不同的患者外露的直肠具有适用性。
[0025]所述弹簧扣22包括压杆2201、弹簧2202和锁环2203,所述压杆2201上开设有穿绳孔,所述锁环2203上开设有与所述穿绳孔相对应的水平槽,任一所述弹性绳的一端分别穿入对应的所述水平槽和所述弹性绳21内,任一所述弹性绳21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锁环2203上,所述压杆2201的下端插入所述锁环2203的内部上端,并连接所述弹簧2202的顶端。通过按动按压杆2201后,拉动入对应的所述水平槽和所述弹性绳21内的所述弹性绳的一端,调节弹性绳21的长度,使上套口或下套口的直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肠术后创面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套(1),所述保护套(1)为灯泡形的中空壳体,所述保护套(1)套设在肛门外露的直肠上,所述保护套(1)的上套口和下套口上均设有伸缩调节支撑件(2),所述伸缩调节支撑件(2)在所述上套口或下套口沿周长方向呈圆形状,所述伸缩调节支撑件(2)与外露的直肠紧密贴合,所述保护套(1)的侧壁可拆卸连接有牵引带(3)的一端,所述牵引带(3)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腰带(4),所述保护套(1)上还设有透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肠术后创面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1)为软质的高分子透明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肠术后创面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口或下套口上均布设有若干套环,所有所述套环在所述上套口或下套口沿周长方向呈圆形状,所述伸缩调节支撑件(2)包括弹性绳(21)和弹簧扣(22),任一所述弹性绳(21)的一端穿入所有所述套环上后连接在所述弹簧扣(22)的侧壁,所述弹性绳(21)的另一端被所述弹簧扣(22)夹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肠术后创面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扣(22)包括压杆(2201)、弹簧(2202)和锁环(2203),所述压杆(2201)上开设有穿绳孔,所述锁环(2203)上开设有与所述穿绳孔相对应的水平槽,任一所述弹性绳(21)的一端分别穿入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雁李孟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