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管径顶管施工出渣运输装置,它包括:车体和渣斗厢,所述的渣斗厢一侧向上设置有牵引架,所述的牵引架的输入端设置有插销轴,所述的车体顶部中央处设置有套筒,所述的插销轴插设在所述的套筒内,所述的插销轴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的套筒上设置有插销孔,所述的插销孔及所述的通孔内插设有插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通过遥控操作车体拖动渣斗厢,实现本装置在顶管内的前进、后退,其具有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大、环保、噪音低、效率高的优点;本装置通过车体遥控出渣,通过信号传输实现车体的前进、后退及微转,摆脱了轨道车对地面轨道的依赖性;其相对于泥浆抽排出渣,减少了设备投入,增加了出渣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具有较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管径顶管施工出渣运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施工装置
,特别是一种小管径顶管施工出渣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道路的规划建设往往走在基础设施建设前端,随着施工发展,部分输水管道、电缆或通讯光缆需从地下穿越公路或城市主干道施工;
[0003]在管道穿越施工中,通常采用顶管法进行施工,在通过泥浆抽排法出渣或轨道车出渣,将工作面的土方排到地面;对于小管径的管道穿越施工,其空间狭小,使用泥浆抽排法进度慢,成本高;采用轨道车会增加管道内的轨道铺设量,占据轨道通行空间。因此,如何制作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小管径顶管施工出渣运输装置就成为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正是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小管径顶管施工出渣运输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小管径顶管施工出渣运输装置,它包括:车体和渣斗厢,所述的渣斗厢一侧向上设置有牵引架,所述的牵引架的输入端设置有插销轴,所述的车体顶部中央处设置有套筒,所述的插销轴插设在所述的套筒内,所述的插销轴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的套筒上设置有插销孔,所述的插销孔及所述的通孔内插设有插销。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渣斗厢包括弧形底座和渣斗,所述的底座两侧分别间隔设置有多组键槽,所述的渣斗两侧分别设置有多组插键,所述的渣斗通过所述的插键与所述的键槽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的底座顶部。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车体与所述的底座底部四角处分别设置有滚轮,所述的车体前部两组滚轮为驱动轮,所述的车体内设置有蓄电池和控制装置,所述的车体上设置有警示灯。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装置顶部设置有接收天线,所述的控制装置连接于所述的驱动轮、所述的蓄电池及所述的警示灯,所述的控制装置外部匹配设置有遥控装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装置在所述的车体前侧设置有开关、前进按钮、左转按钮、后退按钮和右转按钮,所述的遥控装置上设置有发射天线、暂停键、左转键、右转键、后退键和前进键。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渣斗厢与所述的车体的上部四角处分别设置有吊环,所述的渣斗后部可开合设置后挡板。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行走轮顶部的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防护罩,所述的车体四角为弧形曲面。
[0012]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小管径顶管施工出渣运输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车体遥控出渣,通过信号传输实现车体的前进、后退及微转,摆脱了轨道车对地面
轨道的依赖性;本装置相对于泥浆抽排出渣,减少了设备投入,增加了出渣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具有较强实用性;
[0013]车体四角为弧形曲面、渣斗厢下部为弧形底座,利于本装置在管道内运行,减少或避免了装置剐蹭;车体与渣斗厢通过牵引架连接,便于装置的组装与拆卸;渣斗通过插键与键槽可拆卸设置在底座顶部,便于渣斗与底座的组装与拆卸;车体与渣斗厢上均设置有吊耳,便于将其吊运至竖井处出渣;工作时,警示灯处于闪烁警示状态,以提醒人员避让,保证了人员安全;本装置通过遥控操作车体拖动渣斗厢,实现本装置在顶管内的前进、后退,其具有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大、环保、噪音低、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4]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车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插销轴与套筒连接结构放大图;
[0017]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遥控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车体、2起吊挂环、3接收天线、4警示灯、5驱动轮、6承重轮、7行走轮、8防护罩、9渣斗厢、10吊管、11后挡板、12牵引架、12
‑
1连接杆、13插销轴、14套筒、15开关、16前进按钮、17左转按钮、18后退按钮、19右转按钮、20插销孔、21凹槽、22遥控装置、23发射天线、24暂停键、25左转键、26后退键、27前进键、28右转键、29纵向主梁、30纵向次梁、31横向梁、32键槽、33渣斗、34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内容的限制。
[0022]以下结合图1至图5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23]第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小管径顶管施工出渣运输装置,它包括:箱式的车体1和渣斗厢9,所述的渣斗厢9一侧向上设置有牵引架12,所述的牵引架12上设置有连接杆12
‑
1,所述的牵引架12中部为斜向上延伸至平段,斜向上的尾端设置横向的所述的连接杆12
‑
1,所述的牵引架12上部为三角形,所述的牵引架12的输入端设置有插销轴13,所述的车体1顶部中央处设置有套筒14,所述的插销轴13插设在所述的套筒14内,所述的插销轴13上设置有通孔21,所述的套筒14上对应所述的通孔21设置有插销孔20,所述的插销孔20及所述的通孔21内可拆卸插设有插销,所述的插销从所述的插销孔20插入,穿过所述的通孔21后从反面的所述的插销孔20穿出,穿出的所述的插销用发夹固定销插入固定,保持所述的车体1与所述的渣斗厢9的连接稳定性,所述的套筒14和设置在所述的车体1内的承重梁焊接固定。
[0024]所述的车体1、所述的牵引架12和所述的渣斗厢9组成一套出渣装置,通过遥控操
作车体1拖动渣斗厢9,实现运渣设备在顶管内的前进、后退,其具有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大、环保、噪音低、效率高等优点。
[0025]所述的渣斗厢9包括由纵向主梁29、纵向次梁30、横向梁31形成的弧形底座34和渣斗33,所述的底座34两侧分别间隔设置有多组键槽32,所述的渣斗33两侧对应所述的键槽32分别设置有多组插键,所述的渣斗33通过所述的插键与所述的键槽32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的底座34顶部,所述的弧形底座34的弧度半径与顶管半径一致,所述的键槽32的顶端为八字形开口,所述的插键可以灵活插入所述的键槽32内,保证所述的渣斗厢9和下部的所述的底座34在运输过程中成为一体结构。
[0026]所述的车体1与所述的底座34底部四角处分别设置有万向滚轮,所述的车体1前部两组滚轮为驱动轮5,所述的车体1后部两组所述的滚轮为承重轮6,所述的底座34底部前方为橡胶定向行走轮7,后方为橡胶万向行走轮7,所述的车体1内设置有蓄电池和控制装置,所述的车体1上设置有警示灯4。
[0027]所述的控制装置顶部穿出所述的车体1上部设置有接收天线3,所述的控制装置通过连接线连接于所述的驱动轮5、所述的蓄电池及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管径顶管施工出渣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渣斗厢,所述的渣斗厢一侧向上设置有牵引架,所述的牵引架的输入端设置有插销轴,所述的车体顶部中央处设置有套筒,所述的插销轴插设在所述的套筒内,所述的插销轴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的套筒上设置有插销孔,所述的插销孔及所述的通孔内插设有插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管径顶管施工出渣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渣斗厢包括弧形底座和渣斗,所述的底座两侧分别间隔设置有多组键槽,所述的渣斗两侧分别设置有多组插键,所述的渣斗通过所述的插键与所述的键槽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的底座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管径顶管施工出渣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体与所述的底座底部四角处分别设置有滚轮,所述的车体前部两组滚轮为驱动轮,所述的车体内设置有蓄电池和控制装置,所述的车体上设置有警示灯。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利从,庞三余,杨仲洪,赵翠云,邓浩,田巧玲,张松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