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67951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空压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系统,包括空压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压机
,具体涉及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片烟的全面使用,打叶复烤也成为卷烟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大量新工艺的应用使打叶复烤工艺也得到很好的充实,不仅只是将烟叶和烟梗进行分离和复烤,而且还对制丝配方及品质的好坏起到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整个打叶复烤的流程中,空压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0003]空压机长期连续的运行过程中,把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机械能转换为风能,在机械能转换为风能的过程中,空气得到强烈的高压压缩,使之温度骤升,产生的高热由空压机润滑油的加入混合形成油气蒸汽排出机体,这些热能被排出机体会导致热量的浪费;此外,空压机如果一直处于高温下运行,会对空压机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0004]因此,需要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空压机排出的热能会浪费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系统

[0006]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系统,包括空压机

油气分离器

水箱和储气罐,所述空压机的喷出管伸入到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分离腔内;所述水箱的内部分隔为加水腔

预热腔和热水腔,所述水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循环接头和第二循环接头;所述分离腔的底端通过前端出油管与所述第一循环接头流体导通,所述前端出油管贯穿所述预热腔设置,所述第一循环接头通过后端出油管与所述空压机流体导通,所述第一循环接头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循环放热管的两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放热管贯穿所述加水腔设置;所述分离腔的顶端通过前端出气管与所述第二循环接头流体导通,所述前端出气管贯穿所述预热腔设置,所述第二循环接头通过后端出气管与所述储气罐流体导通,所述第二循环接头的两侧分别与第二循环放热管的两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循环放热管贯穿所述加水腔设置;所述加水腔与所述预热腔相连通,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内部开设有螺旋孔,所述螺旋孔的进液端与所述预热腔流体导通,所述螺旋孔的出液端与所述热水腔流体导通

[0007]上述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系统,所述螺旋孔与所述分离腔同轴;所述分离腔的内部靠近顶部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滤网,所述滤网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弧板,所述喷出管的出口端向上设置,且所述喷出管的出口端与所述弧板同轴;所述分离腔的内表面设置有翅片,所述翅片位于所述喷出管的下方

[0008]上述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系统,所述水箱的内部通过两个隔热板被由上至下依次分隔为所述加水腔

所述预热腔和所述热水腔;所述水箱的顶壁上靠近一侧的位置贯穿安装有加水管,所述加水腔和所述预热腔之间通过通水孔流体导通,所述通水孔贯穿开设于位于上层的所述隔热板上远离所述加水管的一侧;所述预热腔远离所述通水孔的一侧贯穿
安装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水泵,所述进水管的出液端与所述螺旋孔的进液端流体导通,所述螺旋孔的出液端通过出水管与所述热水腔流体导通

[0009]上述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系统,所述第一循环接头通过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水箱的一侧;所述第一循环接头的内部开设有进油腔

出油腔

热油腔和冷油腔,所述进油腔和所述出油腔均呈倒门形,所述进油腔和所述出油腔的内部分别通过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安装有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进油腔和所述出油腔的两端均安装有单向阀,所述进油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热油腔和所述冷油腔相连通,所述出油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热油腔和所述冷油腔相连通;所述进油腔与所述前端出油管的出液端流体导通,所述前端出油管上靠近所述进油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一伸缩杆电性连接;所述出油腔与所述第一循环放热管的出液端流体导通,所述第一循环放热管上靠近所述出油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二伸缩杆电性连接;所述热油腔与所述第一循环放热管的进液端流体导通,所述冷油腔与所述后端出油管的进液端流体导通

[0010]上述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系统,所述第二循环接头的内部开设有进气腔

出气腔

热气腔和冷气腔,所述进气腔和所述出气腔均呈倒门形,所述进气腔和所述出气腔的内部分别通过第三伸缩杆和第四伸缩杆安装有第三活塞和第四活塞,所述进气腔和所述出气腔的两端均安装有所述单向阀,所述进气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热气腔和所述冷气腔相连通,所述出气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热气腔和所述冷气腔相连通;所述进气腔与所述前端出气管的出气端流体导通,所述前端出气管上靠近所述进气腔的位置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三伸缩杆电性连接;所述出气腔与所述第二循环放热管的出气端流体导通,所述第二循环放热管上靠近所述出气腔的位置设置有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四伸缩杆电性连接;所述热气腔与所述第二循环放热管的进气端流体导通,所述冷气腔与所述后端出气管的进气端流体导通

[0011]上述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系统,所述空压机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热水腔的一侧贯穿安装有放水管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
本专利技术,通过使水流依次流过加水腔

预热腔和螺旋孔,使水流流经空间的温度逐渐升高,能够使水流的温度得到有效的升高

[0013]2、
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水箱的内部设置预热腔,并使前端出油管和前端出气管贯穿预热腔设置,使水流在进入螺旋孔之前能够提前进行预热,进入螺旋孔后能够快速升温,另一方面,预热腔内的水流可以对前端出油管和前端出气管内剩余的余热进行吸收,使本装置能够进行充分的热能回收

[0014]3、
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两个循环接头,并在两个循环接头上分别流体导通设置有循环放热管,并使循环放热管贯穿加水腔设置,在前端出油管和前端出气管经过预热腔后如果还有余热,会被加水腔内的水流进行吸收,从而保证出油和出气处于低温状态,低温的润滑油可以改善空压机的运行环境,从而提高空压机的运行寿命

[0015]4、
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翅片,能够减缓润滑油的下落速度,使润滑油的热量能够被翅片充分吸收,进而对螺旋孔内的水流进行充分的加热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
A
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
B
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翅片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
1、
空压机;
2、
油气分离器;
3、
水箱;
4、
储气罐;
5、
喷出管;
6、
分离腔;
7、...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压机(1)

油气分离器(2)

水箱(3)和储气罐(4),所述空压机(1)的喷出管(5)伸入到所述油气分离器(2)的分离腔(6)内;所述水箱(3)的内部分隔为加水腔(7)

预热腔(8)和热水腔(9),所述水箱(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循环接头(
10
)和第二循环接头(
11
);所述分离腔(6)的底端通过前端出油管(
12
)与所述第一循环接头(
10
)流体导通,所述前端出油管(
12
)贯穿所述预热腔(8)设置,所述第一循环接头(
10
)通过后端出油管(
13
)与所述空压机(1)流体导通,所述第一循环接头(
10
)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循环放热管(
14
)的两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放热管(
14
)贯穿所述加水腔(7)设置;所述分离腔(6)的顶端通过前端出气管(
15
)与所述第二循环接头(
11
)流体导通,所述前端出气管(
15
)贯穿所述预热腔(8)设置,所述第二循环接头(
11
)通过后端出气管(
16
)与所述储气罐(4)流体导通,所述第二循环接头(
11
)的两侧分别与第二循环放热管(
17
)的两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循环放热管(
17
)贯穿所述加水腔(7)设置;所述加水腔(7)与所述预热腔(8)相连通,所述油气分离器(2)的内部开设有螺旋孔(
18
),所述螺旋孔(
18
)的进液端与所述预热腔(8)流体导通,所述螺旋孔(
18
)的出液端与所述热水腔(9)流体导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孔(
18
)与所述分离腔(6)同轴;所述分离腔(6)的内部靠近顶部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滤网(
19
),所述滤网(
19
)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弧板(
20
),所述喷出管(5)的出口端向上设置,且所述喷出管(5)的出口端与所述弧板(
20
)同轴;所述分离腔(6)的内表面设置有翅片(
21
),所述翅片(
21
)位于所述喷出管(5)的下方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3)的内部通过两个隔热板(
22
)被由上至下依次分隔为所述加水腔(7)

所述预热腔(8)和所述热水腔(9);所述水箱(3)的顶壁上靠近一侧的位置贯穿安装有加水管(
23
),所述加水腔(7)和所述预热腔(8)之间通过通水孔(
24
)流体导通,所述通水孔(
24
)贯穿开设于位于上层的所述隔热板(
22
)上远离所述加水管(
23
)的一侧;所述预热腔(8)远离所述通水孔(
24
)的一侧贯穿安装有进水管(
25
),所述进水管(
25
)上设置有水泵(
26
),所述进水管(
25
)的出液端与所述螺旋孔(
18
)的进液端流体导通,所述螺旋孔(
18
)的出液端通过出水管(
27
)与所述热水腔(9)流体导通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接头(
10
)通过固定板(
28
)固定安装在所述水箱(3)的一侧;所述第一循环接头(
10
)的内部开设有进油腔(
29


出油腔(
30


热油腔(
31
)和冷油腔(
32
),所述进油腔(
29
)和所述出油腔(
30
)均呈倒门形,所述进油腔(
29
)和所述出油腔(
30
)的内部分别通过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屹廖世勇李俊王献友钱超毛林伟段永平李昀欣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