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外囊泡分离富集的核酸捕获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7699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细胞外囊泡分离富集的核酸捕获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细胞外囊泡分离富集的核酸捕获物、细胞外囊泡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具体而言,涉及细胞外囊泡分离富集的核酸捕获物

细胞外囊泡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细胞外囊泡是一类由活细胞分泌的具有脂质双分子层膜结构的囊泡群体,根据其尺寸大小可以分为三类:即外泌体,微囊泡和凋亡小体

其中,外泌体是一类起源于内吞体途径,由细胞内的多囊泡体与质膜融合释放到细胞外的直径在
30

150nm
之间的囊泡亚群

细胞外囊泡携带母细胞来源丰富的蛋白质

核酸和代谢物提示机体所处的生理或病理状态

由于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细胞外囊泡已成为纳米医学中研究最火热的领域之一

[0003]目前,细胞外囊泡的研究涉及动物

植物和微生物,其来源丰富,包括各种体液样本如血液

尿液

脑脊液

关节腔液和泪液;组织样本如动物来源的脂肪和植物来源的匀浆以及微生物样本如细菌等

尽管细胞外囊泡已经受到医药行业的广泛关注,但将其转化与应用的一个主要障碍是缺乏标准化的分离方法

一直以来,超速离心被认为是分离纯化细胞外囊泡的金标准,但因其低回收率和低纯度

设备要求高以及耗时等缺点限制了细胞外囊泡在临床上的应用与转化

此外,尽管一些基于超速离心如密度梯度离心,基于尺寸大小如超滤

切向流滤过,免疫亲和性捕获如免疫磁珠等技术不断被开发,但仍然存在步骤复杂

回收率低以及成本高等缺点

[000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细胞外囊泡分离富集的核酸捕获物,包含串联序列核酸,或者,包括第一单链核酸和第二单链核酸的组合;
[0006]其中,所述串联序列核酸包括:第一串联序列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串联序列两端的基于适配体的
A
可结合细胞外囊泡膜蛋白序列和
B
可结合细胞外囊泡膜蛋白序列;
[0007]所述第一单链核酸包括基于适配体的第一可结合细胞外囊泡膜蛋白序列和第一串联修饰序列;所述第二单链核酸包括基于适配体的第二可结合细胞外囊泡膜蛋白序列和第二串联修饰序列;
[0008]所述第一串联修饰序列和所述第二串联修饰序列之间相互偶联

[0009]该细胞外囊泡分离富集的核酸捕获物用于细胞外囊泡的制备,能够提高细胞外囊泡回收率和纯度,降低细胞外囊泡的制备成本

[001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涉及一种细胞外囊泡的制备方法,使用所述的细胞外囊泡分离富集的核酸捕获物,包括以下步骤:
[0011]将生物原料和串联序列核酸的混合体系进行第一孵育,或者,将所述生物原料

第一单链核酸和第二单链核酸的混合体系进行第二孵育

[0012]所述细胞外囊泡的制备方法,细胞外囊泡的回收率高,制得的细胞外囊泡的纯度
高,制备成本低,无需复杂的设备或工艺,方法简单,容易操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细胞外囊泡分离富集的核酸捕获物,包括两条与细胞外囊泡跨膜蛋白具有亲和性的单链核酸,其5’
端具有相同的细胞外囊泡跨膜蛋白适配体序列,3’
末端为两段互补的含有十个无序的碱基序列,在最适的细胞外囊泡分离富集的核酸捕获物浓度下,首先两段序列分别和细胞外囊泡结合,之后将两部分样本混合,因碱基互补配对进而形成特异性的细胞外囊泡跨膜蛋白的模块化囊泡群体,因此使得细胞外囊泡模块化成簇分布,最终根据成簇粒径的大小,利用尺寸截断使其得到分离纯化;该细胞外囊泡分离富集的核酸捕获物用于细胞外囊泡的制备,能够提高回收率和纯度,降低成本

[0015](2)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细胞外囊泡的制备方法,利用经过合理设计后的细胞外囊泡分离富集的核酸捕获物对细胞外囊泡进行识别和富集,提高细胞外囊泡的回收率和纯度,降低制备成本,无需复杂的设备或工艺,方法简单,容易操作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流程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细胞外囊泡分离富集的核酸捕获物序列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细胞外囊泡形成过程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标准细胞外囊泡的粒径测定结果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粒径分布对比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细胞外囊泡的标志物表达结果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细胞外囊泡标志物

粒径和数量的对比结果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细胞外囊泡透射电镜图;
[0025]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细胞外囊泡纯度对比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

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27]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细胞外囊泡分离富集的核酸捕获物,包含串联序列核酸,或者,包括第一单链核酸和第二单链核酸的组合;
[0028]其中,所述串联序列核酸包括:第一串联序列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串联序列两端的基于适配体的
A
可结合细胞外囊泡膜蛋白序列和
B
可结合细胞外囊泡膜蛋白序列;
[0029]所述第一单链核酸包括基于适配体的第一可结合细胞外囊泡膜蛋白序列和第一串联修饰序列;所述第二单链核酸包括基于适配体的第二可结合细胞外囊泡膜蛋白序列和第二串联修饰序列;
[0030]所述第一串联修饰序列和所述第二串联修饰序列之间相互偶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细胞外囊泡分离富集的核酸捕获物,其特征在于,包含串联序列核酸,或者,包括第一单链核酸和第二单链核酸的组合;其中,所述串联序列核酸包括:第一串联序列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串联序列两端的基于适配体的
A
可结合细胞外囊泡膜蛋白序列和
B
可结合细胞外囊泡膜蛋白序列;所述第一单链核酸包括基于适配体的第一可结合细胞外囊泡膜蛋白序列和第一串联修饰序列;所述第二单链核酸包括基于适配体的第二可结合细胞外囊泡膜蛋白序列和第二串联修饰序列;所述第一串联修饰序列和所述第二串联修饰序列之间相互偶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外囊泡分离富集的核酸捕获物,其特征在于,所述
A
可结合细胞外囊泡膜蛋白序列包括:可结合蛋白
CD63
的核酸序列

可结合蛋白
HER2
的核酸序列

可结合蛋白
PSMA
的核酸序列

可结合蛋白
EpCAM
的核酸序列

可结合蛋白
IL

10
的核酸序列

可结合蛋白
EGFR
的核酸序列

可结合蛋白
CD31
的核酸序列

可结合蛋白
CD45
的核酸序列

可结合蛋白
CD9
的核酸序列

可结合蛋白
PD

L1
的核酸序列

可结合蛋白
CEA
的核酸序列或可结合蛋白
CD81
的核酸序列中的任一种;和
/
或,所述
B
可结合细胞外囊泡膜蛋白序列包括:可结合蛋白
CD63
的核酸序列

可结合蛋白
HER2
的核酸序列

可结合蛋白
PSMA
的核酸序列

可结合蛋白
EpCAM
的核酸序列

可结合蛋白
IL

10
的核酸序列

可结合蛋白
EGFR
的核酸序列

可结合蛋白
CD31
的核酸序列

可结合蛋白
CD45
的核酸序列

可结合蛋白
CD9
的核酸序列

可结合蛋白
PD

L1
的核酸序列

可结合蛋白
CEA
的核酸序列或可结合蛋白
CD81
的核酸序列中的任一种;和
/
或,所述第一可结合细胞外囊泡膜蛋白序列包括:可结合蛋白
CD63
的核酸序列

可结合蛋白
HER2
的核酸序列

可结合蛋白
PSMA
的核酸序列

可结合蛋白
EpCAM
的核酸序列

可结合蛋白
IL

10
的核酸序列

可结合蛋白
EGFR
的核酸序列

可结合蛋白
CD31
的核酸序列

可结合蛋白
CD45
的核酸序列

可结合蛋白
CD9
的核酸序列

可结合蛋白
PD

L1
的核酸序列

可结合蛋白
CEA
的核酸序列或可结合蛋白
CD81
的核酸序列中的任一种;和
/
或,所述第二可结合细胞外囊泡膜蛋白序列包括:可结合蛋白
CD63
的核酸序列

可结合蛋白
HER2
的核酸序列

可结合蛋白
PSMA
的核酸序列

可结合蛋白
EpCA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雅轩刘晓玲黄洁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金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