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厚度加权平均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归一化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67493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41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厚度加权平均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归一化计算方法,其采用了以相渗曲线为对象的储层流动能力评价方法,并结合砂岩储层非均质性特点,将各类型油层组使用有效厚度赋以权重,并进行调和平均归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厚度加权平均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归一化计算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水驱油藏开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厚度加权平均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归一化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原油储量大多数都赋存与砂岩储层中,由于沉积环境

物质供应

水动力条件

成岩作用等各因素的影响,造成不同类型的砂岩储层层内

层间非均质性差异较大,直接导致储层中油水两相渗流特征差异较大

明确油藏水驱开发过程中油

水流动规律直接决定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及为水驱油藏开发后期精细调整提供理论指导

目前研究油水流动规律的手段主要是相对渗透率曲线,但单个岩心仅代表了该取芯井段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需要不同类型岩心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析与处理来得出具有油藏代表意义的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使其能为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对测试岩心的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行归一化是得出油藏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的主要方法

[0003]常规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数据归一化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平均法

经验公式法

相对渗透率特征曲线法

多项式拟合法

经验公式改进法及三次样条插值法

目前常见的6种相对渗透率归一化方法的基本原理均是采用先将岩心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无因次化,随后将每一条无因次化曲线进行标准化,最后将标准化后的曲线进行平均化,便可得到油藏归一化的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

但常规方法未考虑到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水两相渗流能力的影响,使归一化结果不具有代表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厚度加权平均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归一化计算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数据归一化处理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0005]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基于厚度加权平均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归一化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
,通过对目标油藏的所有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所用的岩心基础物性数据

所在井的油层深度数据

所在井的测井曲线资料进行整理和对照,将满足含油储层深度范围并符合油层有效渗透率范围的岩心筛选出来并进行油水相对渗透率数据归一化计算工作;
[0008]S2
,分析筛选出来的各类岩心的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含水饱和度分布范围,采用算数平均方法,计算目标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含水饱和度;
[0009]S3
,计算各类岩心在目标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含水饱和度范围内的油相渗透率和水相渗透率;
[0010]S4
,以各类型岩心在单井生产层段内有效厚度为权重,确定用于计算归一化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油藏绝对渗透率;
[0011]S5
,将各类岩心的油相渗透率

水相渗透率以油层有效厚度为权重进行调和归一化,得出目标油藏的油相渗透率归一化曲线

水相渗透率归一化曲线;
[0012]S6
,根据步骤
S4、
步骤
S5
中得到的数据,以计算的油藏绝对渗透率为基础,得到目标油藏的油水两相渗透率归一化曲线

[0013]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在步骤
S1
中,符合油层有效渗透率范围是指所筛选的岩心的绝对渗透率在目标油藏所有含油小层所对应的渗透率的范围内

[0014]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在步骤
S2
中,含水饱和度分布范围是指岩心初始含油饱和度与目标油藏的平均含油饱和度之间的偏差范围小于或者等于5%

[0015]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在步骤
S3
中,根据岩心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并采用多项式拟合法,来得到岩心油相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式,并得到水相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式;根据岩心绝对渗透率计算出各类岩心在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含水饱和度范围内的油相渗透率和水相渗透率

[0016]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在步骤
S4
中,包括以下步骤:
[0017]S41
,以岩心所在油井油层层厚为有效厚度,计算油藏内岩心总有效厚度:
[0018][0019]式中:
H
i
为小层
i
的有效厚度,
m

Hn
为油藏岩心总有效厚度,
m

[0020]S42
,以各类岩心的有效厚度为权重,将各类岩心的绝对渗透率进行调和叠加,计算油藏归一化后绝对渗透率:
[0021]油藏内各类岩心绝对渗透率为
K1、K2、

、K
n
,对油藏内各类岩心绝对渗透率以有效厚度赋予权重为:
[0022][0023]式中:
K
n
为油藏归一化相对渗透率曲线所对应的绝对渗透率,
×
10
‑3μ
m2;
K
i
为各类岩心绝对渗透率,
×
10
‑3μ
m2。
[0024]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在步骤
S5
中,包括以下步骤:
[0025]求得油藏归一化相对渗透率曲线所对应的岩心总有效厚度后,在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含水饱和度范围内将油藏不同含水饱和度条件下油相渗透率

水相渗透率调和归一化为:
[0026][0027][0028]式中:
H
i
为小层
i
的有效厚度,
m

Hn
为油藏岩心总有效厚度,
m

K
O

i
(s
w
)
为小层
i
的岩心油相相对渗透率;
K
w

i
(s
w
)
为小层
i
的岩心水相相对渗透率

[0029]最后得出的
K
o
(s
w
)、K
w
(s
w
)
曲线即为油藏油相渗透率曲线

水相渗透率曲线的归一化结果

[0030]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在步骤
S6
中,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是在油藏油相渗透率曲线

水相渗透率曲线的归一化结果基础上,除以油藏归一化相对渗透率曲线所对应的绝对渗透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厚度加权平均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归一化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
,通过对目标油藏的所有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所用的岩心基础物性数据

所在井的油层深度数据

所在井的测井曲线资料进行整理和对照,将满足含油储层深度范围并符合油层有效渗透率范围的岩心筛选出来并进行油水相对渗透率数据归一化计算工作;
S2
,分析筛选出来的各类岩心的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含水饱和度分布范围,采用算数平均方法,计算目标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含水饱和度;
S3
,计算各类岩心在目标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含水饱和度范围内的油相渗透率和水相渗透率;
S4
,以各类型岩心在单井生产层段内有效厚度为权重,确定用于计算归一化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油藏绝对渗透率;
S5
,将各类岩心的油相渗透率

水相渗透率以油层有效厚度为权重进行调和归一化,得出目标油藏的油相渗透率归一化曲线

水相渗透率归一化曲线;
S6
,根据步骤
S4、
步骤
S5
中得到的数据,以计算的油藏绝对渗透率为基础,得到目标油藏的油水两相渗透率归一化曲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厚度加权平均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归一化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
S1
中,符合油层有效渗透率范围是指所筛选的岩心的绝对渗透率在目标油藏所有含油小层所对应的渗透率的范围内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厚度加权平均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归一化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
S2
中,含水饱和度分布范围是指岩心初始含油饱和度与目标油藏的平均含油饱和度之间的偏差范围小于或者等于5%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厚度加权平均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归一化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
S3
中,根据岩心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并采用多项式拟合法,来得到岩心油相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式,并得到水相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式;根据岩心绝对渗透率计算出各类岩心在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含水饱和度范围内的油相渗透率和水相渗透率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厚度加权平均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归一化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
S4
中,包括以下步骤:
S41
,以岩心所在油井油层层厚为有效厚度,计算油藏内岩心总有效厚度:式中: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浩曹晨光卢延静王建印波赵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