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电离脂质化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7422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电离脂质化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电离脂质化合物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制剂新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可电离脂质化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mRNA
疫苗与常规疫苗相比,具有成本低

生产效率高

安全性高的优势,且拥有合成任何一种蛋白的潜能

因此,对于传统疫苗无力应对的新型传染性病毒有巨大应用潜力

然而,由于
mRNA
分子的不稳定性

容易被
RNA
酶降解及体内递送效率低等原因,
mRNA
疫苗的应用一直受到限制

要实现
mRNA
疫苗的广泛应用,需重点解决递送技术
。mRNA 疫苗需要有合适的递送载体将其递送至体内,才能有更好的免疫效果,所以开发高效无毒的递送系统是 mRNA 疫苗成功的关键

[0003]mRNA 的先进递送载体是脂质纳米粒(
Lipid Nanoparticle

LNP
),通常至少包含可电离脂质

中性辅助脂质以及磷脂聚乙二醇衍生物

目前国内大多数
mRNA
疫苗的研发,使用国外公司专利技术的,有专利限制保护的可电离脂质,商业化使用受限;
LNP
配方的稳定性和整体的安全性评估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电离脂质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通过本专利技术全新结构的可电离脂质化合物制备得到的
mRNA

LNP
具有生物相容性好

体内递送效率高

稳定性高

生物安全性好的优点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电离脂质化合物,所述化合物的结构如式
(Ⅰ)
所示:;
[0006]其中,
m
选自3‑7的正整数;
R1、R2、R3、R4基团各自独立的为

OH;R5、R6、R7、R8基团各自独立的为直链或支链
C8

20
烷基,直链或支链
C8

20
烯基,直链或支链
C8

20
炔基,或者所述烷基

烯基或炔基的至少1个
C
原子任选被独立地选自
O、S

N
的杂原子所替换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
m

3、4、5、6、7

R1、R2、R3、R4基团各自独立的为

OH;R5、R6、R7、R8基团各自独立的为直链
C12、C13、C14
烷基

[0008]一种可电离脂质化合物,选自以下任意一种化合物: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所述的可电离脂质化合物选自以下任意一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所述的可电离脂质化合物选自以下任意一种:

[001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可电离脂质化合物在制备纳米脂质制剂中的应用

[0011]一种纳米脂质颗粒组合物,含有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可电离脂质化合物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所述的纳米脂质颗粒组合物还包含可电离脂质和中性脂质

磷脂聚乙二醇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所述的中性脂质选自
DOPE
和胆固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所述的磷脂聚乙二醇衍生物选自磷脂聚乙二醇衍生物
DMG

PEG 2000。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所述的纳米脂质颗粒组合物由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可电离脂质化合物

胆固醇和磷脂聚乙二醇衍生物
DMG

PEG 2000
组成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纳米脂质颗粒组合物中可电离脂质化合物:胆固醇:磷脂聚乙二醇衍生物
DMG

PEG 2000
的摩尔比
20~100:15~50:1~3
,优选
40~60:30~50:1~2。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可电离脂质化合物:胆固醇:磷脂聚乙二醇衍生物
DMG

PEG 2000
的摩尔比为
50:38.5:1.5。
[001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纳米脂质颗粒组合物在制备
mRNA
药物或疫苗中的应用

[0018]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可电离脂质化合物在头部引入多氧杂结构和羟基配合,使得可电离脂质化合物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优秀的体内
mRNA
递送效率

该结构设计新颖,配套的
LNP
剂型各组分比例适当,动物实验证明递送效果达到甚至超越商业化脂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0019]本专利技术可电离脂质化合物合成效率高成本低,便于放大生产商业化应用

[0020]本专利技术对应
LNP
的3组分配方比例与
Arbutus
名下的
US8058069
号专利的4组分配方范围不同,不受限制

[0021]本专利技术可电离脂质化合物对应
LNP
配方的递送效果和
SM

102
同等水平,部分超过
SM

102。
[0022]本专利技术可电离脂质化合物对应
LNP
配方的稳定性好,
40℃
加速稳定性1个月,检测发现粒径轻微增大,整体结构得以保持,
mRNA
能很好的包封在
LNP
内,无泄露

[0023]本专利技术可电离脂质化合物对应
LNP
配方的安全性显著好于莫德纳
SM

102
剂型,超大剂量静脉注射,大部分小鼠没有明显不适,部分实施例小鼠的不适能很快缓解,而注射对照组
SM

102
剂型的小鼠死亡

说明本专利技术可电离脂质化合物和对应
LNP
配方安全性优异

附图说明
[0024]图
1 可电离脂质化合物
H
‑1的
HNMR
谱图(
CDCl3溶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可电离脂质化合物,所述化合物的结构如式
(Ⅰ)
所示:,其中,
m
选自3‑7的正整数;
R1、R2、R3、R4基团各自独立的为

OH;R5、R6、R7、R8基团各自独立的为直链或支链
C8

20
烷基,直链或支链
C8

20
烯基,直链或支链
C8

20
炔基,或者所述烷基

烯基或炔基的至少1个
C
原子任选被独立地选自
O、S

N
的杂原子所替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电离脂质化合物,其特征在于,
m
选自3‑7的正整数;
R1、R2、R3、R4基团各自独立的为

OH;R5、R6、R7、R8基团各自独立的直链
C12

C14
烷基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电离脂质化合物,其特征在于
R5、R6、R7、R8基团各自独立的为直链
C12、C13、C14
烷基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电离脂质化合物,其特征在于
m

3、4、5、6、7

R1、R2、R3、R4基团各自独立的为

OH;R5、R6、R7、R8基团各自独立的为直链
C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睿刘心月赵继阳李卫胡丹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澄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