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试验性堵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7416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4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试验性堵管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用于连接气管套管的通气管以及与所述通气管连接的可调气阀,可调气阀包括阀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试验性堵管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试验性堵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

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是当抢救危重病人呼吸不畅时才采取的紧急而有效的护理措施,但随着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减少

意识障碍程度的减轻或咳嗽反射的增强,应及时拔掉气管套管,以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

一般拔管之前要常规进行堵管试验,以确定患者是否可以进行拔管,从而确保患者安全

[0003]但目前堵管试验没有考虑患者的耐受性,没有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渐减小通气管道,而是使用自制木塞

输液瓶塞等一次性将管完全密封,这样易因患者不耐受而出现险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试验性堵管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气切患者在拔管前做堵管试验时采用一次性完全密封通气管道易导致患者不耐受的问题

[0005]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试验性堵管装置,包括用于连接气管套管的通气管以及与所述通气管连接的可调气阀;
[0007]其中,所述可调气阀包括:
[0008]阀体,沿所述阀体的轴向设置有气流通道,所述阀体的外壁设置有安装平台;
[0009]阀叶,所述阀叶通过枢轴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气流通道内,以使得通过阀叶能够开启和关闭所述气流通道;
[0010]第一磁条块,所述第一磁条块固定于所述枢轴的一端;
[0011]调节套筒,所述调节套筒设置于所述安装平台,且所述调节套筒与所述枢轴同轴,所述调节套筒连通所述气流通道;
[0012]调节柄杆,所述调节柄杆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调节套筒内,且所述调节柄杆靠近于所述第一磁条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磁条块,且所述第一磁条块的南极端对应所述第二磁条块的北极端,所述第一磁条块的北极端对应所述第二磁条块的南极端;
[0013]密封薄膜,所述密封薄膜阻隔于所述第一磁条块和第二磁条块之间,且密封于所述调节套筒内

[0014]可选的,所述调节套筒的外端面上设置有角度标线,所述调节柄杆的外壁面设置有指示标线

[0015]可选的,所述调节柄杆与所述调节套筒之间设置有硅胶软套,以使得调节柄杆与
调节套筒之间阻尼转动

[0016]可选的,所述的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试验性堵管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可调气阀远离所述通气管一端的一个容积可变的通气锻炼装置,所述通气锻炼装置能够通过容积的改变而调节气道死腔量

[0017]可选的,所述通气锻炼装置包括:
[0018]气罐,所述气罐沿中轴线设置有柱套,所述柱套周向设置有将气罐等分的四块隔板,所述柱套与所述隔板之间设置有连通的滑块腔,且滑块腔在隔板上的高度顺次递减,每一隔板对应设置有与滑块腔相通的通气孔;
[0019]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块腔内,且所述滑块上设置有贯穿的气流孔;
[0020]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滑块腔远离所述柱套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弹簧用于使所述滑块聚拢于所述柱套一侧,以使得通气孔和气流孔错位;
[0021]柱杆,所述柱杆可伸缩的设置于所述柱套内,且所述柱杆的底端为锥形杆,以使得所述柱杆往柱套内移动时能够顺次将所述滑块推向远离所述柱套一端,并使所述通气孔与所述气流孔正对

[0022]可选的,所述柱套的一端设置有带内螺纹的凸肩圆环,所述柱杆与所述凸肩圆环螺纹连接

[0023]可选的,滑块腔高度最低所在的隔板与滑块腔高度最高所在的隔板之间围成的区域内设置有与通气管连接的第一接头,所述隔板分隔的四个区域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上设置有密封盖

[0024]可选的,所述的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试验性堵管装置,还包括与任一所述的第二接头连接的供气装置

[0025]可选的,所述供气装置包括供气管以及设置于供气管所在供气气路上的加湿加热装置

[0026]可选的,所述通气管上还设有用于检测气压

气体流速以及气体温度的传感器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0028]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试验性堵管装置,通过将气管套管连接可调气阀,利用调节柄杆带动第二磁条块转动,利用第一磁条块与第二磁条块的极性对应关系,使得第一磁条块随第二磁条块的转动而同步转动,由于安装阀叶的枢轴与第一磁条块为固定关系,从而阀叶随着第一磁条块的转动而同步转动,通过控制调节柄杆缓慢转动,从而带动阀叶逐步关闭气流通道,观察患者在气流通道逐步变小过程中的耐受性,以避免一次性将气流通道完全封堵导致患者不耐受而引发险情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试验性堵管装置在一个视角下的结构框图;
[0030]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可调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可调气阀的剖面示意图一;
[0032]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可调气阀的剖面示意图二;
[0033]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可调气阀的剖面示意图三;
[0034]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可调气阀的剖面示意图四;
[0035]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2中通气锻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2中通气锻炼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0037]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2中通气锻炼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0038]图
10
为本申请实施例2中通气锻炼装置的剖面示意图一;
[0039]图
11
为本申请实施例2中通气锻炼装置的剖面示意图二;
[0040]图
12
为本申请实施例3中通气锻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
13
为本申请实施例3中通气锻炼装置的剖面示意图一;
[0042]图
14
为本申请实施例4中通气锻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
15
为图
14

A
处放大图;
[0044]图
16
为三通阀的结构示意图

[0045]附图中标号说明:
[0046]1‑
气管套管,2‑
通气管,3‑
可调气阀,4‑
通气锻炼装置,5‑
供气管,6‑
加热加湿装置,7‑
三通阀,
301

阀体,
30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试验性堵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气管套管
(1)
的通气管
(2)
以及与所述通气管
(2)
连接的可调气阀
(3)
;其中,所述可调气阀
(3)
包括:阀体
(301)
,沿所述阀体
(301)
的轴向设置有气流通道,所述阀体
(301)
的外壁设置有安装平台;阀叶
(302)
,所述阀叶
(302)
通过枢轴
(308)
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气流通道内,以使得通过阀叶
(302)
能够开启和关闭所述气流通道;第一磁条块
(303)
,所述第一磁条块
(303)
固定于所述枢轴
(308)
的一端;调节套筒
(305)
,所述调节套筒
(305)
设置于所述安装平台,且所述调节套筒
(305)
与所述枢轴
(308)
同轴,所述调节套筒
(305)
连通所述气流通道;调节柄杆
(306)
,所述调节柄杆
(306)
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调节套筒
(305)
内,且所述调节柄杆
(306)
靠近于所述第一磁条块
(303)
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磁条块
(304)
,且所述第一磁条块
(303)
的南极端对应所述第二磁条块
(304)
的北极端,所述第一磁条块
(303)
的北极端对应所述第二磁条块
(304)
的南极端;密封薄膜,所述密封薄膜阻隔于所述第一磁条块
(303)
和第二磁条块
(304)
之间,且密封于所述调节套筒
(30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试验性堵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套筒
(305)
的外端面上设置有角度标线
(309)
,所述调节柄杆
(306)
的外壁面设置有指示标线
(310)。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试验性堵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柄杆
(306)
与所述调节套筒
(305)
之间设置有硅胶软套
(311)
,以使得调节柄杆
(306)
与调节套筒
(305)
之间阻尼转动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试验性堵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可调气阀
(3)
远离所述通气管
(2)
一端的一个容积可变的通气锻炼装置
(4)
,所述通气锻炼装置
(4)
能够通过容积的改变而调节气道死腔量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试验性堵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锻炼装置
(4)
包括:气罐
(401)
,所述气罐
(401)
沿中轴线设置有柱套
(402)
,所述柱套
(402)
周向设置有将气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爱本马晓蓉薛新颖江宏庞莉张振宁钱进孙越张杜超王巍伟刘佳邓会丁新民潘磊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