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7083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包含不饱和树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体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
2019
年7月4日

申请号为
201980045352.X、
专利技术名称为“液体”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专利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包含不饱和树脂

过氧化物以及能够通过三个

四个或五个氮原子螯合至少一个过渡金属离子的螯合剂的液体的固化和硬化,所述螯合剂可以各自任选地与一个或两个过渡金属离子络合,通常是铁或锰离子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制备相关组合物

由这种液体的固化产生的组合物

以及包含两种或多种物理上彼此分离的组合物的相关试剂盒的方法和制剂,当混合时,试剂盒可用于提供可固化的液体

现有技术
[0003]包括不饱和聚酯和乙烯基酯类型的热固性树脂通常用于各种制造中,例如铸造材料

纤维增强材料和涂层

这些树脂通常溶解在不饱和乙烯基单体
(
通常称为反应性稀释剂
)
如苯乙烯中,以促进交联
(
固化
)
并降低粘度

树脂通常通过自由基共聚机理用过氧化物或偶氮型引发剂固化以形成固体制品

促进剂用于促进过氧化物的分解

[0004]通常使用过氧化物型引发剂来固化不饱和树脂

引发剂通常使用热
、UV
光或在环境温度
(
通常约
18℃
至约
25℃)
下与促进剂离解,以形成引发聚合所需的自由基

促进剂通常与过氧化物一起使用,用于但不限于环境固化应用:过氧化物通常用于在较高温度下固化不饱和树脂

[0005]用于不饱和聚酯和乙烯基酯树脂的环境固化的现有技术的现状是使用过氧化物,该过氧化物通过金属化合物,特别是钴盐
(
称为促进剂
)
的存在而加速

环烷酸钴和辛酸钴是使用最广泛的促进剂

最常与钴促进剂结合使用的过氧化物是酮过氧化物

氢过氧化物和过酸酯

甲基乙基酮过氧化物
(MEKP)
的使用特别普遍

含有大量苯乙烯与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的改性丙烯酸树脂也可以通过
MEKP/
钴系统进行固化

[0006]它们活化多种不同引发剂的能力以及与多种树脂体系的相容性使钴促进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于它们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含钴促进剂已变得不可取:钴皂
(
包括辛酸钴
)
可能需要被注册为致癌物质

钴促进剂还具有其他技术缺点

这些缺点包括在低温
(<15℃)
下的反应性差,使树脂染上颜色
(
辛酸钴和环烷酸的颜色非常深
)
,以及与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单体的反应性差,尤其是在丙烯酸树脂中

尽管模制应用是在高于
15℃
的环境温度下进行的,但是特别是在冬季,环境温度可能会大大低于
15

40℃
,这是使用钴促进剂进行环境固化的典型工作温度范围

[0007]当以约
0.02

w/w(
基于金属
)
的典型浓度用作主促进剂时,来自钴促进剂的颜色会影响固化凝胶涂层或模塑复合材料的颜色

可以使用较低的钴促进剂含量,但凝胶和峰放热时间较长,而峰放热温度较低

[0008]最后,作为满足最近政府法规限制开放模制设备中苯乙烯排放的一种方法,已在不饱和聚酯和乙烯基酯类树脂掺入低挥发性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单体

但是,苯乙烯取代
的量通常受不饱和聚酯主链中大多数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与马来酸酯和富马酸酯部分的不良共聚作用以及钴促进的
MEKP
体系有效形成丙烯酸单体自由基的能力所限制

后者在丙烯酸树脂体系中尤为明显,在丙烯酸树脂体系中,钴加速的
MEKP
体系在不存在苯乙烯的情况下几乎没有反应性

[0009]因此,一直存在与不饱和树脂的固化相关的需求,特别是不饱和聚酯和乙烯基酯类的不饱和树脂的固化,特别是在生产固化的凝胶涂层和模制复合材料时,需要开发一方面避免使用钴作为促进剂,另一方面又保持良好的固化性能的方法

[0010]WO 2008/003492 A1(DSM IP Assets B.V.)
公开了一种树脂组合物,其包含不饱和聚酯树脂或乙烯基酯树脂

过氧化物

金属盐,例如铁或锰,作为促进剂和碱

[0011]WO 2008/003496 A1(DSM IP Assets BV)
公开了一种树脂组合物,其包含不饱和聚酯树脂或乙烯基酯树脂

锰化合物和含硫醇的化合物以及具有式
ROOH
的过氧化物化合物,其中
R
为氢或任选地取代的烷基

[0012]WO 2008/003495 A1(DSM IP Assets B.V.)
公开了一种不饱和聚酯树脂组合物,其包含不饱和聚酯树脂

锰化合物
、1,3

二氧代化合物和碱

该树脂组合物可以用过氧化物固化

[0013]WO 2011/083309 A1(Unilever plc)
描述了液体可固化介质,其包含不饱和树脂组合物

过氧化物和含有特定的三齿

四齿

五齿或六齿螯合剂的铁或锰络合物

提到的螯合剂是
bispidon
配体:基于9‑
氧代

3,7

二氮杂双环
[3.3.1]壬烷的
[3.3.1]双环氮供体配体和相关结构,其中9‑
氧代部分可以被

[C(Rx)2]0‑3‑
,其中每个
Rx
独立地为氢

羟基
、C1‑4烷氧基或
C1‑4烷基

在该出版物中描述的
bispidon
的特征

bispidon
型催化剂被描述为测试的所有促进剂类别中最具活性的促进剂

存在两个2‑
吡啶基连接到碳原子上,两个侧基中的一个对称氮原子
(
在3或7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组合物,包含:
(i)5

95

w/w
的不饱和树脂;
(ii)0.001

10

w/w
的过氧化物;
(iii)0.00001

0.2

w/w
的式
(I)、(I

B)、(II)、(II

B)

(II

C)
的螯合剂:
X((CY2)
n
R1)3(I)(R1(CY2)
n
)2X(CY2)
n
R2

Q

R2(CY2)
n
X((CY2)
n
R1)2(I

B)
其中:所述
X
或每个
X

N

CZ
,其中
Z
选自氢

任选地被
C1‑6烷基取代的
C1‑
24
烷基

任选地被
C1‑6烷基取代的
C1‑
24
烷基

O

C1‑
24
烷基

任选地被
C1‑6烷基取代的
C1‑
24
烷基

O

C6‑
10
芳基

任选地被
C1‑6烷基取代的
C1‑
24
烷基

O

C6‑
10
芳基
C1‑
24
烷基

任选地被
C1‑6烷基取代的羟基
C1‑
24
烷基

任选地被
C1‑6烷基取代的
C6‑
10
芳基以及任选地被
C1‑6烷基取代的
C6‑
10
芳基
C1‑
24
烷基;如果
X

CZ
,则
n
为0;如果
X

N
,则
n
为1;每个
Y
独立地选自
H、CH3、C2H5和
C
3 H7;每个

R1
独立地选自

CY2N(C1‑
24
烷基
)2;

CY2NR3
,其中
R3
和与其相连的氮原子
N
表示任选被一个或多个
C1‑6烷基取代的杂环烷基,其通过氮原子
N
与相邻的
CY2部分连接;或表示任选地被
C1‑6烷基取代的杂芳基,该杂芳基选自吡啶
‑2‑


吡嗪
‑2‑


喹啉
‑2‑


吡唑
‑1‑


吡唑
‑3‑


吡咯
‑2‑


咪唑
‑2‑


咪唑
‑4‑


苯并咪唑
‑2‑


嘧啶
‑2‑

、1,2,3

三唑
‑1‑

、1,2,3

三唑
‑2‑

、1,2,3

三唑
‑4‑

、1,2,4

三唑
‑1‑

、1,2,4

三唑
‑3‑


噻唑
‑2‑
基和噻唑
‑4‑
基;如果存在,则两个

R2

部分独立地选自任选地被
C1‑6烷基取代的杂亚芳基,该杂亚芳基选自吡啶

2,6

二基

吡嗪

2,6

二基

喹啉

2,8

二基

吡唑

1,3

二基

吡咯

2,5

二基

咪唑

1,4

二基

咪唑

2,5

二基

嘧啶

2,6

二基
、1,2,3

三唑

2,5

二基
、1,2,4

三唑

1,3

二基
、1,2,4

三唑

3,5

二基和噻唑

2,4

二基;
Q
表示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桥:
C1‑6亚烷基部分
、C6‑
10
亚芳基部分或包含一个或两个
C1‑3亚烷基单元和一个
C6‑
10
亚芳基单元的部分,该桥任选地被独立选择的
C1‑
24
烷基和
OH
基取代一次或多次;其中:每个

R5
独立地选自

CH2N(C1‑
24
烷基
)2、

CH2NR9
或任选地被
C1‑6烷基取代的杂芳基,该杂芳基选自吡啶
‑2‑


吡嗪
‑2‑


喹啉
‑2‑


吡唑
‑1‑


吡唑
‑3‑


吡咯
‑2‑


咪唑
‑2‑


咪唑
‑4‑


苯并咪唑
‑2‑


嘧啶
‑2‑

、1,2,3

三唑
‑1‑
基,
1,2,3

三唑
‑2‑

、1,2,3

三唑
‑4‑

、1,2,4

三唑
‑1‑

、1,2,4

三唑
‑3‑


噻唑
‑2‑
基和噻唑
‑4‑
基;所述或每个

R6
独立表示

R10

R11
;所述或每个

R7
和所述或每个

R8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或选自
C1‑
18
烷基
、C6‑
10
芳基
、C5‑
10
杂芳基
、C6‑
10
芳基
C1‑6烷基和
C5‑
10
杂芳基
C1‑6烷基的基团,每一个该基团可以任选地被
C1‑6烷基取代,条件是

R7


R8
不可以是针对

R5
允许的可能性之一;所述或每个

R10
独立地表示任选地被
C1‑6烷基取代的
C1‑6亚烷基;所述或每个

R11
独立地表示氢
、C1‑6烷基

任选地被
C1‑6烷基取代的
C6‑
10
芳基

任选地被
C1‑6烷基取代的
C5‑
10
杂芳基

任选地被
C1‑6烷基取代的
C5‑
10
杂芳基
C1‑6烷基
、CY2N(C1‑
24
烷基
)2基团或
CY2NR9
;每个

NR9
独立地表示一个部分,在该部分中,
R9
和与之相连的氮原子
N
表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
C1‑
20
烷基取代的杂环烷基,其通过氮原子
N
与所述螯合剂的其余部分连接;和
Q2
表示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桥:
C1‑6亚烷基部分
、C6‑
10
亚芳基部分或包含一个或两个
C1‑3亚烷基单元和一个
C6‑
10
亚芳基单元的部分,该桥任选地被独立选择的
C1‑
24
烷基和
OH
基取代一次或多次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
申请(专利权)人:米利肯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