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载无应力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966738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无应力装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承载无应力装配方法,包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承载无应力装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应力装配
,尤其涉及一种大承载无应力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结构间的固定连接方式包括胶接

螺接

铆接以及它们的组合等多种方式

设备与支撑物间的固定连接多采用螺接的方式

对于环境温度变化比较大的情况,一方面,支撑物易受温度变化而产生变形,既而将热变形传递给设备,引起设备发生形变,严重时会导致设备失效;另一方面,尤其对于尺度较大的设备,在温度发生变化时,同样由于其温度敏感性而影响支撑物的精度,其它原因导致的支撑物变形同样可以影响到设备的工作状态

[0003]对于精度敏感设备,通常采用具备低导热系数的碳纤维复材结构来制造支撑物,使其对温度不敏感,达到高稳效果,但成本较高且寿命有限

因此针对较大尺寸设备的无应力装配问题,亟需一种成本低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无应力适配装置实现的大承载无应力装配方法,无应力适配装置分为承力框架和应力释放机构两部分,承力框架安装于支撑物上,起到承载过渡的作用,应力释放机构按需求布置于承力框架上,通过应力释放机构的被动位移,消除由于变形不协调带来的应力集中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承载无应力装配方法,利用无应力适配装置实现设备与支撑物之间的无应力装配,无应力适配装置包括承力框架和应力释放机构,应力释放机构包括滑动连接的固定端和移动端,固定端与设备的底部固定连接,移动端与承力框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承力框架的下表面与支撑物固定连接;大承载无应力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
设设备与承力框架之间的连接点的数量为
n
,其中的一个连接点为固定连接点,其他连接点为活动连接点;
S2、
在固定连接点处通过六自由度全约束方式将设备与承力框架固定连接;
S3、
在任意一个活动连接点处,将固定端与设备的底部固定连接,以及将移动端与承力框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此时移动端与固定端滑动配合,该活动连接点处为不完全约束,沿该活动连接点与固定连接点连线方向的自由度为1,实现单点单向无应力的装配;
S4、
重复步骤
S3
,直到完成全部活动连接点的单点单向无应力装配

[0006]优选地,固定端包括设备连接平台,在设备连接平台与设备的对应位置分别加工有第一连接孔,通过螺钉将设备连接平台固定在设备上,设备连接平台的底部向下延伸弯折后形成未封闭的滑槽;移动端包括一体成型的滑轨和承力框架连接平台,滑轨在滑槽内滑动,在承力框架连接平台与承力框架的对应位置分别加工有第二连接孔,通过螺钉将承力框架连接平台固定在承力框架上

[0007]优选地,在步骤
S3
中,先将设备连接平台固定在设备上,之后将滑轨滑入滑槽内,
最后将承力框架连接平台固定在承力框架上

[0008]优选地,在步骤
S3
中,先将承力框架连接平台固定在承力框架上,之后将滑轨滑入滑槽内,最后将设备连接平台固定在设备上

[0009]优选地,固定端与移动端之间具有滑动阻力,滑动阻力近似为零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考虑热变形的辐射性特点,根据承力框架与设备间的相对变形特点设置应力释放机构,达到特定状态的被动位移效果,实现应力释放,应力释放机构可以有效消除支撑物变形对设备造成的影响,达到设备无应力装配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应力适配装置与设备

支撑物的装配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应力适配装置与设备

支撑物的装配爆炸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应力释放机构的结构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端的结构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端的结构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大承载无应力装配方法的流程图

[0012]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无应力适配装置
1、
承力框架
11、
应力释放机构
12、
固定端
121、
设备连接平台
1211、
第一连接孔
1212、
滑槽
1213、
移动端
122、
滑轨
1221、
承力框架连接平台
1222、
第二连接孔
1223、
支撑物
2、
设备
3、
固定连接点
4、
活动连接点
5。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

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模块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在相同的附图标记的情况下,它们的名称和功能也相同

因此,将不重复其详细描述

[001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大承载无应力装配方法利用无应力适配装置实现,在描述承载无应力装配方法之前,先对无应力适配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0016]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应力适配装置与设备

支撑物的装配立体结构和爆炸结构

[0017]如图1和图2所示,无应力适配装置1包括承力框架
11
和应力释放机构
12
,承力框架
11
固定连接在支撑物2的顶部,承力框架
11
与支撑物2之间为多点固定连接,应力释放机构
12
固定连接在承力框架
11
与设备3之间

[0018]图3‑
图5分别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应力释放机构的整体和部分结构

[0019]如图3‑
图5所示,应力释放机构
12
包括固定端
121
和移动端
122
,其中,固定端
121
包括设备连接平台
1211
,在设备连接平台
1211
与设备3的对应位置分别加工有第一连接孔
1212
,通过螺钉将设备连接平台
1211
固定在设备3上,设备连接平台
1211
的底部向下延伸弯折后形成未封闭的滑槽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大承载无应力装配方法,利用无应力适配装置实现设备与支撑物之间的无应力装配,所述无应力适配装置包括承力框架和应力释放机构,所述应力释放机构包括滑动连接的固定端和移动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设备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端与所述承力框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承力框架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物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大承载无应力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
设所述设备与所述承力框架之间的连接点的数量为
n

n≥2
,其中的一个连接点为固定连接点,其他连接点为活动连接点;
S2、
在所述固定连接点处通过六自由度全约束方式将所述设备与所述承力框架固定连接;
S3、
在任意一个活动连接点处,将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设备的底部固定连接,以及将所述移动端与所述承力框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此时所述移动端与所述固定端滑动配合,该活动连接点处为不完全约束,沿该活动连接点与所述固定连接点连线方向的自由度为1,实现单点单向无应力的装配;
S4、
重复步骤
S3
,直到完成全部活动连接点的单点单向无应力装配
。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焕宾余晨帆夏祥东杨金禄尹钊宋研郭佩王正义刘贵林
申请(专利权)人:空间液态金属科技发展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