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发光材料中间体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66724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如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发光材料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电致发光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发光材料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有机发光现象是指利用有机材料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现象

利用有机发光现象的有机电子元件通常具有包括阳极

阴极以及插入其间的有机材料层的结构

为了提高有机电子元件的效率和稳定性,有机材料层常常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多层结构组成,例如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

空穴传输层

发光层

电子传输层

电子注入层等

[0003]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种类繁多,它们多带有共轭杂环及各种生色团,结构易于调整,通过引入烯键

苯环等不饱和基团及各种生色团来改变其共轭长度,从而使化合物光电性质发生变化

如恶二唑及其衍生物类,三唑及其衍生物类,罗丹明及其衍生物类,香豆素类衍生物,
1,8

萘酰亚胺类衍生物,吡唑啉衍生物,三苯胺类衍生物,卟啉类化合物,咔唑

吡嗪

噻唑类衍生物,苝类衍生物等

苯并呋喃并
[2,3

b]吡啶及其衍生物也广泛存在于这些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中,因此苯并呋喃并
[2,3

b]吡啶及其衍生物作为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合成的中间体,需求量越来越大

[0004]2‑
甲基
‑8‑
(4,4,5,5

四甲基
‑1‑3‑2‑
二噁硼烷
‑2‑

)
苯并呋喃并
[2,3

b]吡啶就是这样一种重要的有机发光材料中间体,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0005][0006]现有技术报道中,该化合物是利用2‑
氨基
‑3‑

‑6甲基吡啶作起始物料经过
Suzuki
偶联

成环

脱甲基化

羟基上保护再经过
Suzuki
偶联才能合成2‑
甲基
‑8‑
(4,4,5,5

四甲基
‑1‑3‑2‑
二噁硼烷
‑2‑

)
苯并呋喃并
[2,3

b]吡啶,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0007][0008]此外也有采用如下方法制备2‑
甲基
‑8‑
(4,4,5,5

四甲基
‑1‑3‑2‑
二噁硼烷
‑2‑

)
苯并呋喃并
[2,3

b]吡啶的,合成路线如下:
[0009][0010]这些方法都具有合成步骤多,路线也过长,总收率较低,不稳定因素过高;有些需要柱层析纯化,有些需要用到醋酸银

醋酸钯等贵金属催化剂,生产成本高且不利于工业放大生产

[0011]基于2‑
甲基
‑8‑
(4,4,5,5

四甲基
‑1‑3‑2‑
二噁硼烷
‑2‑

)
苯并呋喃并
[2,3

b]吡啶及其衍生物作为重要的有机发光材料中间体,因此,需要路线短的

稳定性高的

成本更低的工艺路线来适应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1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苯并呋喃并
[2,3

b]吡啶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工艺路线较短,总收率高,纯化方法简单

[0013]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如式
I
所示的苯并呋喃并
[2,3

b]吡啶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0014][0015]其中,
[0016]X1为卤素;在一些实施例中,
X1为氯

溴或碘;在一些实施例中,
X1为氯;
[0017]X2为卤素;在一些实施例中,
X2为氟



溴或碘;在一些实施例中,
X2为氟;
[0018]R1为卤素
、C1‑6烷基

卤代
C1‑6烷基或氘代
C1‑6烷基;在一些实施例中,
R1为氟

甲基

三氟甲基或三氘代甲基;在一些实施例中,
R1为氟

甲基或三氟甲基;
[0019]步骤
1)
化合物
I
‑1和化合物
I
‑2在第一有机溶剂中,在第一碱的存在下,反应制得化合物
I
‑3;
[0020]步骤
2)
化合物
I
‑3在第二有机溶剂中,在第一催化剂和第二碱的作用下,发生关环反应得化合物
I
‑4;
[0021]步骤
3)
化合物
I
‑4与联二硼酸频哪醇酯发生
Miyaura
硼化反应制得式
I
化合物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化合物
I
‑1和化合物
I
‑2的摩尔比为1:
(0.8

1.2)
;在一些实施例中,化合物
I
‑1和化合物
I
‑2的摩尔比为1:
1。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化合物
I
‑1和第一碱的摩尔比为1:
(1.1

3)
;在一些实施例中,化合物
I
‑1和第一碱的摩尔比为1:
(1.2

2)
;在一些实施例中,化合物
I
‑1和第一碱的摩尔比为
1

(1.1

3)
;在一些实施例中,化合物
I
‑1和第一碱的摩尔比为1:
1.5。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中的反应温度控制在
110℃

130℃
,反应时间为
15

20
小时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亚砜
(DMSO)、N,N

二甲基甲酰胺
(DMF)、
氮甲基吡咯烷酮
(NMP)...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如式
I
所示的苯并呋喃并
[2,3

b]
吡啶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中,
X1为卤素;优选地,
X1为氯

溴或碘;优选地,
X1为氯;
X2为卤素;优选地,
X2为氟



溴或碘;优选地,
X2为氟;
R1为卤素
、C1‑6烷基

卤代
C1‑6烷基或氘代
C1‑6烷基;优选地,
R1为氟

甲基

三氟甲基或三氘代甲基;优选地,
R1为氟

甲基或三氟甲基;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
化合物
I
‑1和化合物
I
‑2在第一有机溶剂中,在第一碱的存在下,反应制得化合物
I
‑3;步骤
2)
化合物
I
‑3在第二有机溶剂中,在第一催化剂和第二碱的作用下,发生关环反应得化合物
I
‑4;步骤
3)
化合物
I
‑4与联二硼酸频哪醇酯发生
Miyaura
硼化反应制得式
I
化合物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合物
I
‑1和化合物
I
‑2的摩尔比为1:
(0.8

1.2)
;优选地,化合物
I
‑1和化合物
I
‑2的摩尔比为1:1;化合物
I
‑1和第一碱的摩尔比为1:
(1.1

3)
;优选地,化合物
I
‑1和第一碱的摩尔比为1:
(1.2

2)
;优选地,化合物
I
‑1和第一碱的摩尔比为1:
(1.1

3)
;优选地,化合物
I
‑1和第一碱的摩尔比为1:
1.5。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反应温度控制在
110℃

130℃
,反应时间为
15

20
小时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亚砜
(DMSO)、N,N

二甲基甲酰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引姜亚楠成春文朱宇丁宗苍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