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碳建筑用蓄热智能控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6554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碳建筑用蓄热智能控温装置,属于智能控温技术领域,包括蓄热仓,其内部填充有相变材料;蓄热仓横向具有多个风道;换热管,曲折布设在蓄热仓内;换热管内流动有换热介质,与相变材料进行热交换;风扇组件,设置在蓄热仓的背部;多个补热单元;每个补热单元包括内部填充有相变材料的子蓄热单元,以及架设在蓄热仓的一侧的转动臂组件和伸缩引导组件;子蓄热单元具有多个子风道;转动臂组件驱动其端部伸缩和绕圆弧摆动;子蓄热单元的一侧分别与转动臂组件的端部转动连接;伸缩引导组件包括多个前后阵列且末端开口的弧形通道和驱动弧形通道伸缩的移动组件;移动组件与转动臂组件通过传动组件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碳建筑用蓄热智能控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控温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低碳建筑用蓄热智能控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

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低碳建筑的供热系统一般采用太阳能循环系统进行供热

然而到晚间时,循环系统的供热能力下降,无法持续稳定地供热,因此,蓄热系统逐渐成为低碳建筑主流的供热装置

[0003]大多的蓄热系统采用的是相变材料,一般在白天通过太阳能加热,将热量存储于相变材料内,当需要取暖时,将相变材料蓄热的能量再散发至室内,实现低碳供热的目的

[0004]在进行供热时,需要考虑室内温度的实际情况进行控温

然而,以相变材料作为蓄能体进行供热时,往往容易出现供热不稳定的情况,在供热初始阶段,供热温度较高,在供热末端阶段,供热温度较低

如何进行合理的控温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如何实现低碳稳定供热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低碳建筑用蓄热智能控温装置,包括:
[0007]蓄热仓,其内部填充有相变材料;所述蓄热仓横向具有多个风道;
[0008]换热管,曲折布设在所述蓄热仓内;所述换热管内流动有换热介质,与所述相变材料进行热交换;/>[0009]风扇组件,设置在所述蓄热仓的背部;
[0010]多个补热单元;每个所述补热单元包括内部填充有相变材料的子蓄热单元,以及架设在所述蓄热仓的一侧的转动臂组件和伸缩引导组件;所述子蓄热单元具有多个子风道;所述转动臂组件驱动其端部伸缩和绕圆弧摆动;所述子蓄热单元的一侧分别与所述转动臂组件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伸缩引导组件包括多个前后阵列且末端开口的弧形通道和驱动弧形通道伸缩的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与转动臂组件通过传动组件配合;
[0011]其中,所述转动臂组件的端部摆动通过靠近蓄热仓的弧形通道时,通过传动组件驱动移动组件带动伸缩引导组件收缩,子蓄热单元靠近蓄热仓的端面与所述蓄热仓贴合进行换热或供热

[0012]优选地,每两个所述补热单元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蓄热仓的两侧,两个所述转动臂组件分别驱动其端部在两个不同位置的弧形通道中滑动,进而使两个所述子蓄热单元呈前后叠设状态

[0013]优选地,所述转动臂组件包括:
[0014]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蓄热仓的一侧;
[0015]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0016]从动齿轮,转动设置在所述蓄热仓的一侧,并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
[0017]转动臂,一端与所述从动齿轮的端面中心固定连接;
[0018]伸缩组件,设置在所述转动臂上;
[0019]支撑板,架设在所述伸缩组件的端部,通过伸缩组件驱动伸缩运动;
[0020]操作轴,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并与所述子蓄热单元的侧壁转动;所述操作轴位于所述子蓄热单元侧壁的中轴线上;所述操作轴滑动设置在所述弧形通道内

[0021]优选地,所述伸缩组件包括:
[0022]第二电机;所述转动臂沿长度方向上具有滑动槽;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槽的一端;
[0023]移动板,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槽内;
[0024]丝杠,其一端与所述滑动槽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移动板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丝杠与所述移动板螺纹配合;
[0025]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移动板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转动臂的另一端,并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0026]优选地,每个所述弧形通道的端部均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滑动轴;靠近所述蓄热仓的所述弧形通道的端部与所述滑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蓄热仓,并与所述蓄热仓滑动配合

[0027]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0028]限位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蓄热仓的一侧;所述限位板的底部具有一个滑槽;
[0029]齿条,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所述齿条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齿条的端部通过第二连接板与靠近所述蓄热仓的所述弧形通道的端部固定连接

[0030]优选地,所述风扇为多个,且呈并排设置;一端的所述风扇通过升降组件驱动上下移动;所述升降组件包括:
[0031]两个架板,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蓄热仓的背部;
[0032]螺杆,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架板转动连接;
[0033]移动块,穿设在所述螺杆上,并与所述螺杆螺纹配合;所述移动块的一侧与所述风扇的侧面固定连接;
[0034]第三电机,固定设置在一个所述架板上,其输出轴与所述螺杆传动连接

[0035]优选地,所述弧形通道上端的侧壁通过弹簧固定有柔性限位板

[0036]优选地,所述蓄热仓具有多个分隔板,所述换热管架设在所述分隔板上;所述蓄热仓的端面通过多个分隔板和相变材料形成多个凹槽;每个所述子蓄热单元靠近所述蓄热仓的端面具有多个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起

[0037]优选地,所述换热管的进出口连接有太阳能供热设备,通过太阳能对换热管内的换热介质进行加热,再与所述相变材料进行热交换

[0038]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
[0039]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低碳建筑用蓄热智能控温装置,该装置设置了多个补热单元进行补热,以达到供热稳定的目的

当转动臂组件的端部摆动通过靠近蓄热仓的弧形通道时,通过传动组件驱动移动组件带动伸缩引导组件收缩,子蓄热单元靠近蓄热仓的端面与蓄热仓贴合进行换热或供热,有效增加了供热体的宽度,不但能够合理地提高供热温度,通过补充
了蓄热体的体积,也能够提升供热的续航能力

[0040]进一步的,控制风扇将热量进行传递,不同的风速风量,也影响供热的温度,配合多个重叠的子蓄热单元实现较大范围的温度调控,实现了智能控温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4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低碳建筑用蓄热智能控温装置整体装配结构图;
[0042]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低碳建筑用蓄热智能控温装置局部
A
结构图;
[0043]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低碳建筑用蓄热智能控温装置背部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0044]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低碳建筑用蓄热智能控温装置补热单元主视图;
[0045]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低碳建筑用蓄热智能控温装置的主视图

[0046]其中,
1、
蓄热仓;
2、
分隔板;
3、
换热管;
4、
相变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低碳建筑用蓄热智能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热仓
(1)
,其内部填充有相变材料
(4)
;所述蓄热仓
(1)
横向具有多个风道
(9)
;换热管
(3)
,曲折布设在所述蓄热仓
(1)
内;所述换热管
(3)
内流动有换热介质,与所述相变材料
(4)
进行热交换;风扇组件,设置在所述蓄热仓
(1)
的背部;多个补热单元;每个所述补热单元包括内部填充有相变材料
(4)
的子蓄热单元
(5)
,以及架设在所述蓄热仓
(1)
的一侧的转动臂组件和伸缩引导组件;所述子蓄热单元
(5)
具有多个子风道;所述转动臂组件驱动其端部伸缩和绕圆弧摆动;所述子蓄热单元
(5)
的一侧分别与所述转动臂组件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伸缩引导组件包括多个前后阵列且末端开口的弧形通道
(19)
和驱动弧形通道
(19)
伸缩的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与转动臂组件通过传动组件配合;其中,所述转动臂组件的端部摆动通过靠近蓄热仓
(1)
的弧形通道
(19)
时,通过传动组件驱动移动组件带动伸缩引导组件收缩,子蓄热单元
(5)
靠近蓄热仓
(1)
的端面与所述蓄热仓
(1)
贴合进行换热或供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碳建筑用蓄热智能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两个所述补热单元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蓄热仓
(1)
的两侧,两个所述转动臂组件分别驱动其端部在两个不同位置的弧形通道
(19)
中滑动,进而使两个所述子蓄热单元
(5)
呈前后叠设状态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碳建筑用蓄热智能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臂组件包括: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蓄热仓
(1)
的一侧;驱动齿轮
(14)
,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从动齿轮
(8)
,转动设置在所述蓄热仓
(1)
的一侧,并与所述驱动齿轮
(14)
啮合;转动臂
(7)
,一端与所述从动齿轮
(8)
的端面中心固定连接;伸缩组件,设置在所述转动臂
(7)
上;支撑板
(17)
,架设在所述伸缩组件的端部,通过伸缩组件驱动伸缩运动;操作轴
(18)
,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
(17)
上,并与所述子蓄热单元
(5)
的侧壁转动;所述操作轴
(18)
位于所述子蓄热单元
(5)
侧壁的中轴线上;所述操作轴
(18)
滑动设置在所述弧形通道
(19)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碳建筑用蓄热智能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包括:第二电机
(12)
;所述转动臂
(7)
沿长度方向上具有滑动槽;所述第二电机
(12)
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槽的一端;移动板
(15)
,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槽内;丝杠
(13)
,其一端与所述滑动槽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移动板
(15)
与所述第二电机
(12)
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丝杠
(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时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