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更换的压力控制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阀门
,尤其涉及一种可更换的压力控制阀
。
技术介绍
[0002]反应堆冷却剂泵
(
下文简称“主泵”)
是核电站一回路系统的关键设备
。
轴端密封是影响反应堆冷却剂泵可靠性最重要的设备,其可靠性直接影响主泵和核电站的可运行性
。
主泵轴端密封采用高压大直径静压密封,为核电厂反应堆一回路压力边界的组成部分
。
其中,高压大直径静压轴封由一号
、
二号
、
三号串联的密封组成,为控制三号密封注入管线的流量,安装了压力控制阀,主要由壳体
、
节流阀和止回阀组成,节流阀用于控制注入管线流入三号密封的流量,在一号密封失效后二号密封承受系统全压工况下,止回阀用于防止二号密封背压增大导致带有放射性介质倒流至注入管线
。
[0003]现有的压力控制阀中,壳体通常利用金属变形紧配合形成一体结构,必须借助专用的工具才能拆开,内部的节流阀和止回阀紧配合在壳体内部,不易更换
。
并且,拆开后再装配的壳体会存在一些金属划痕
、
缝隙等损伤,在使用中容易造成泄漏问题,难以保障控制注入管线流入三号密封的流量的效果,进而会影响主泵轴端密封性能
。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更换的压力控制阀
。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可更换的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
、
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节流阀和止回阀;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
、
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下端的第二壳体部;所述第一壳体部内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壳体部相对两端面的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二壳体部内设有贯穿所述第二壳体部相对两端面的第二容置腔,并且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相接连通;所述节流阀限位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并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内壁面间隙配合,所述止回阀限位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并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内壁面间隙配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的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部的下端面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壳体部的上端与所述限位凹槽配合并通过紧固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部的下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更换的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控制阀还包括壳体密封圈;所述壳体密封圈装配在所述限位凹槽的底面和所述第二壳体部的上端面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的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阀包括相对两端开放的第一阀壳
、
设置在所述第一阀壳内的流道板组
、
设置在所述第一阀壳内且位于所述流道板组至少一侧的过滤板;所述流道板组上具有使介质形成螺旋流动通过的流体通路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更换的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组包括相叠加的两个流道板
、
叠置在两个所述流道板之间的中间板;所述流道板上设有中心流道孔,所述中间板设有与所述中心流道孔相对连通的中心通孔;每一所述流道板均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
若干个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通孔;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第一凹槽,每一所述第一凹槽围接并连通至少两个所述通孔,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第二凹槽,每一所述第二凹槽围接并连通至少两个所述通孔,形成第二流道;所述中心流道孔连通形成在一所述第一流道和一所述第二流道中;至少一所述第一流道与至少一所述第二流道通过同一个通孔相连通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更换的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所述第二凹槽呈非对称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更换的压力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呈8字形
、B
形或
S
形,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围接并连通两个所述通孔;所述第二凹槽呈8字形
、B
形或
S
形,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围接并连通两个所述通孔
。8.
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翊勋,尹进,丛国辉,夏元宏,王学灵,陈兴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