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齿壳组件及减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6440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齿壳组件及减速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滚针选型难度高且针齿槽磨损而导致减速机失效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针齿壳组件及减速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传动设备
,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针齿壳组件及减速机


技术介绍

[0002]RV
减速器主要是由一级齿轮传动与二级摆线传动组成的一种新型的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具有传动精度高

回差小

刚度大

抗冲击能力强

结构紧凑

传动效率高等优点,其中针摆啮合为
RV
减速机核心技术之一

[0003]常见针摆啮合结构包括针齿壳针齿槽

滚针和摆线轮,其中滚针装入针齿壳针齿槽中进行限位

在针齿啮合中,摆线轮齿面与滚针面接触啮合并进行力的传递,为到达理想啮合状态,需严格把控三者尺寸的配合量

为提高效率

降低难度,一般采用不同直径档位的滚针进行尺寸关系的调节,但使用这种方法会导致工作量增大,并且由于滚针直径的档位划分标准达微米级,因此所挑选的滚针直径经常会由于环境

计量方法等原因发生变化,为计量选配造成严重不便

另一个问题是在减速机运行中,由于针齿壳材料的原因,针齿槽会发生较快磨损,导致摆线顶隙增大

针摆啮合变松,进而导致空程齿隙增大

刚度变低,甚至会导致减速机提前失效,造成减速机可靠性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对针齿槽的位置进行调节以提高装配精度和运行可靠的针齿壳组件及减速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滚针选型难度高且针齿槽磨损而导致减速机失效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齿壳组件,包括:
[0006]针齿壳;
[0007]针齿套,所述针齿套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针齿壳上,且所述针齿套朝向所述针齿壳的内部形成有针齿槽;
[0008]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设置于所述针齿壳上,所述针齿套连接于所述调节结构上,且所述调节结构能够带动所述针齿套移动以调节所述针齿槽在所述针齿壳内的位置

[0009]所述针齿套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有所述针齿套以所述针齿壳的中心轴线为轴线呈环形分布于所述针齿壳上,所述调节结构能够同时带动所有所述针齿套进行移动

[0010]所述针齿套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针齿壳上设置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槽与所述导向结构一一对应,且所述针齿套能够在所述导向槽和所述导向结构的导向作用下沿所述针齿壳的径向方向移动

[0011]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导向块,所有所述导向块以所述针齿壳的轴线为中心轴线呈环形分布于所述针齿壳上,且所述导向块能够在对应的所述导向槽内滑动

[0012]所述调节结构包括传动环,所述传动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针齿壳内,且所述传动环与所有所述针齿套相连接

[0013]所述针齿套上设置有第一螺纹结构,所述传动环上设置有第二螺纹结构,所述第
一螺纹结构和所述第二螺纹结构螺纹配合

[0014]所述传动环上设置有螺旋齿,所述螺旋齿的轴线与所述传动环的轴线共线,所述针齿套上设置有啮合齿,所述螺旋齿与所有所述针齿套上的所述啮合齿螺纹配合,所述啮合齿构成所述第一螺纹结构,所述螺旋齿构成所述第二螺纹结构

[0015]沿所述螺旋齿的直径增大的方向,所述针齿套上的啮合齿到所述针齿壳的中心轴线的最小距离逐渐增加,且在相邻两个所述针齿套中,两个所述啮合齿到所述针齿壳的中心轴线的最小距离的差值
b
满足以下公式:
[0016]b

360a/v

[0017]其中,
a
为传动环每旋转1°
时螺旋齿的极径的变化量;
v
为针齿套的数量

[0018]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调节环,所述调节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针齿壳上,所述调节环的第一端处于所述针齿壳内,且所述传动环设置于所述第一端上,所述调节环的第二端暴露于所述针齿壳的外部

[0019]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调节环和驱动件,所述调节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针齿壳内,所述传动环设置于所述调节环上,所述驱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针齿壳上,且所述驱动件能够带动所述调节环进行转动

[0020]所述驱动件上设置有第一锥齿结构,所述调节环上设置有第二锥齿结构,所述第一锥齿结构和所述第二锥齿结构相互啮合

[0021]所述针齿套呈至少两个环形分布于所述针齿壳上,所述调节结构与所述环形一一对应,且每一所述调节结构均能够带动对应的环形内的所有所述针齿套进行移动

[0022]所述针齿壳包括法兰盘和两个轴承座,两个所述轴承座均连接于所述法兰盘上,且每一所述轴承座和所述法兰盘之间形成一个容纳腔,每一所述环形中的所有所述针齿套均可移动地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容纳腔内

[0023]所述针齿壳上和
/
或所述驱动件上设置有刻度

[0024]所述驱动件移动对应的刻度的变化量
m
与所述针齿槽的位置移动距离
L
的关系满足以下公式:
[0025]i

d

/d

ꢀꢀꢀꢀꢀꢀꢀꢀꢀꢀꢀꢀꢀꢀꢀꢀꢀꢀꢀꢀꢀꢀꢀꢀꢀꢀꢀ
(Ⅰ)

[0026]ρ

at+r
ꢀꢀꢀꢀꢀꢀꢀꢀꢀꢀꢀꢀꢀꢀꢀꢀꢀꢀꢀꢀꢀꢀꢀꢀꢀꢀꢀꢀ
(Ⅱ)

[0027]x

360a/i
ꢀꢀꢀꢀꢀꢀꢀꢀꢀꢀꢀꢀꢀꢀꢀꢀꢀꢀꢀꢀꢀꢀꢀꢀꢀꢀꢀꢀꢀꢀꢀꢀ
(Ⅲ)

[0028]x
b

x/n
ꢀꢀꢀꢀꢀꢀꢀꢀꢀꢀꢀꢀꢀꢀꢀꢀꢀꢀꢀꢀꢀꢀꢀꢀꢀꢀꢀꢀꢀꢀꢀꢀꢀꢀ
(Ⅳ)

[0029]L

mx
b
ꢀꢀꢀꢀꢀꢀꢀꢀꢀꢀꢀꢀꢀꢀꢀꢀꢀꢀꢀꢀꢀꢀꢀꢀꢀꢀꢀꢀꢀꢀꢀꢀꢀ
(

)

[0030]其中,
i
为驱动件与调节环的传动比;
d

为调节环与所述驱动件相啮合部分的直径,
d

为驱动件与调节环相啮合部分的直径;
ρ
为螺旋齿对应的螺旋线的极径;
a
为螺旋线密度,也即螺旋线每旋转1°
时,螺旋线的极径
ρ
变化量;
r
为表示螺旋齿到针齿壳的中心轴线的最小距离;
t
为自变量,单位为度;
x
为驱动件每旋转1圈针齿套的位移量;
x
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针齿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针齿壳
(1)
;针齿套
(2)
,所述针齿套
(2)
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针齿壳
(1)
上,且所述针齿套
(2)
朝向所述针齿壳
(1)
的内部形成有针齿槽
(21)
;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设置于所述针齿壳
(1)
上,所述针齿套
(2)
连接于所述调节结构上,且所述调节结构能够带动所述针齿套
(2)
移动以调节所述针齿槽
(21)
在所述针齿壳
(1)
内的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齿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针齿套
(2)
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有所述针齿套
(2)
以所述针齿壳
(1)
的中心轴线为轴线呈环形分布于所述针齿壳
(1)
上,所述调节结构能够同时带动所有所述针齿套
(2)
进行移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齿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针齿套
(2)
上设置有导向槽
(23)
,所述针齿壳
(1)
上设置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槽
(23)
与所述导向结构一一对应,且所述针齿套
(2)
能够在所述导向槽
(23)
和所述导向结构的导向作用下沿所述针齿壳
(1)
的径向方向移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齿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导向块
(4)
,所有所述导向块
(4)
以所述针齿壳
(1)
的轴线为中心轴线呈环形分布于所述针齿壳
(1)
上,且所述导向块
(4)
能够在对应的所述导向槽
(23)
内滑动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齿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包括传动环
(31)
,所述传动环
(31)
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针齿壳
(1)
内,且所述传动环
(31)
与所有所述针齿套
(2)
相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齿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针齿套
(2)
上设置有第一螺纹结构
(22)
,所述传动环
(31)
上设置有第二螺纹结构
(32)
,所述第一螺纹结构
(22)
和所述第二螺纹结构
(32)
螺纹配合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齿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环
(31)
上设置有螺旋齿,所述螺旋齿的轴线与所述传动环
(31)
的轴线共线,所述针齿套
(2)
上设置有啮合齿,所述螺旋齿与所有所述针齿套
(2)
上的所述啮合齿螺纹配合,所述啮合齿构成所述第一螺纹结构
(22)
,所述螺旋齿构成所述第二螺纹结构
(32)。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针齿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螺旋齿的直径增大的方向,所述针齿套
(2)
上的啮合齿到所述针齿壳
(1)
的中心轴线的最小距离逐渐增加,且在相邻两个所述针齿套
(2)
中,两个所述啮合齿到所述针齿壳
(1)
的中心轴线的最小距离的差值
b
满足以下公式:
b

360a/v
;其中,
a
为传动环
(31)
每旋转1°
时螺旋齿所对应的螺旋线的极径变化量;
v
为针齿套
(2)
的数量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齿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调节环
(33)
,所述调节环
(33)
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针齿壳
(1)
上,所述调节环
(33)
的第一端处于所述针齿壳
(1)
内,且所述传动环
(31)
设置于所述第一端上,所述调节环
(33)
的第二端暴露于所述针齿壳
(1)
的外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然史宝强程中甫刘成陈伟胡亮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