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前风窗玻璃行人保护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6421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前风窗玻璃行人保护性能的测试装置,包括模拟实车状态风挡玻璃粘贴模块和角度调节模块;模拟实车状态风挡玻璃粘贴模块,与角度调节模块相连接;模拟实车状态风挡玻璃粘贴模块,用于粘接需要测试的车用前风窗玻璃;角度调节模块,用于对模拟实车状态风挡玻璃粘贴模块上的车用前风窗玻璃的安装角度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前风窗玻璃行人保护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测试
,特别是涉及一种车用前风窗玻璃行人保护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弱势交通参与者
VRU(
行人

自行车骑行者和电动车骑行车等的总称,
Vulnerable RoadUsers)
的安全,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我国出台了各项标准法规,以提升弱势交通参与者在道路活动中的安全系数

[0003]然而,随着城镇化脚步的不断迈进,快递

外卖和跑腿行业逐渐兴起,二轮车骑行者数量大大提高,街区道路存在大量的机非车辆混行和无视信号灯的情况发生,事故发生率不容乐观

[0004]在当前主流的行人保护法规中,重点考察导致
VRU
致死的头部损伤情况

随着对事故分析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车辆前端的保护区域已经从单一的发动机罩附近,延伸至前风窗玻璃区域

[0005]不同于发动机罩的材质是金属材质,传统的前风窗玻璃采用的是夹层玻璃,由两片玻璃和中间的一层
PVB(
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
)
材料通过压制或者通过重力成型的方式制成

[0006]此前,由于工艺和产能限值,重力成型的车用前风窗玻璃产线居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玻璃制造厂采用单片压制或双片压制的方式进行车用前风窗玻璃的生产,虽然这样提升了生产效率,却使得对弱势交通参与者
VRU
的头部保护性能明显降低

[0007]研究发现:对于采用单片压制或双片压制的方式生产的车用前风窗玻璃,车用前风窗玻璃延迟破碎,甚至完全没有破碎的情况时有发生,意味着行人的头部损伤程度加大

[0008]为了对车用前风窗玻璃的行人头部保护性能
(

VRU
头部保护性能
)
进行科学的测试与定义,促进玻璃生产厂对于工艺的技术进步,在此背景下,设计一套车用前风窗玻璃行人保护性能的测试评价技术迫在眉睫

[0009]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技术,要求能够对车用前风窗玻璃给行人的头部损伤程度造成的损伤程度进行测试,从而判断车用前风窗玻璃的行人头部保护性能是否达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车用前风窗玻璃行人保护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0011]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用前风窗玻璃行人保护性能的测试装置,包括模拟实车状态风挡玻璃粘贴模块和角度调节模块;
[0012]模拟实车状态风挡玻璃粘贴模块,与角度调节模块相连接;
[0013]模拟实车状态风挡玻璃粘贴模块,用于粘接需要测试的车用前风窗玻璃;
[0014]角度调节模块,用于对模拟实车状态风挡玻璃粘贴模块上的车用前风窗玻璃的安装角度进行调节

[0015]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如前所述的车用前风窗玻璃行人保护性能的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0016]步骤
S1
,测试准备操作:通过调节角度调节模块,使得角度调节平台
10
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等于预设的测试角度;
[0017]步骤
S2
,测试执行操作:将头型冲击模块以预设的撞击速度,正对着车用前风窗玻璃上预先标记的区域进行发射,并且在头型冲击模块与车用前风窗玻璃发生撞击的过程中,实时采集头型冲击模块的撞击加速度;
[0018]步骤
S3
,性能判断操作:根据头型冲击模块的撞击加速度,绘制撞击加速度曲线,然后基于撞击加速度曲线,获得对应的头型损伤指标,然后根据头型损伤指标的大小,判定车用前风窗玻璃的行人头部保护性能是否达标

[0019]由以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用前风窗玻璃行人保护性能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其设计科学,能够对车用前风窗玻璃给行人的头部损伤程度造成的损伤程度进行测试,从而判断车用前风窗玻璃的行人头部保护性能是否达标,进而有利于更加全面

可靠地掌握汽车的技术性能,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0020]对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个可调式万用无极前风窗玻璃支撑工装,可充分模拟不同车辆的玻璃装车角度和配合型面;同时,还提供了一个车用前风窗玻璃行人保护性能的测试方法,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调式万用无极前风窗玻璃支撑工装,在保证玻璃安装与原车保持一致的前提下,选择关键点
(
即预设的区域
)
进行多次测试,通过头型损伤指标
HIC
15
值的分布情况,来判断车用前风窗玻璃的行人保护性能,从而为行业提供一种科学

统一

可行的评价方案

[0021]通过应用本专利技术,能够弥补当前车用前风窗玻璃测试
的空缺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车用前风窗玻璃行人保护性能的测试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车用前风窗玻璃行人保护性能的测试装置的侧视图一;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车用前风窗玻璃行人保护性能的测试装置的侧视图二;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车用前风窗玻璃行人保护性能的测试装置的正视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车用前风窗玻璃行人保护性能的测试装置的俯视图;
[0027]图6为在本专利技术中头型冲击模块
(
即头型冲击器
)

X、Y、Z
三个方向的加速度传感器所采集的头型加速度曲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0]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车用前风窗玻璃行人保护性能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拟实车状态风挡玻璃粘贴模块和角度调节模块;模拟实车状态风挡玻璃粘贴模块,与角度调节模块相连接;模拟实车状态风挡玻璃粘贴模块,用于粘接需要测试的车用前风窗玻璃
(19)
;角度调节模块,用于对模拟实车状态风挡玻璃粘贴模块上的车用前风窗玻璃
(19)
的安装角度进行调节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前风窗玻璃行人保护性能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模拟实车状态风挡玻璃粘贴模块,包括:风挡玻璃装配框架
(1)、
支撑柱
(2)
和承载底座
(3)
;风挡玻璃装配框架
(1)
,通过多根支撑柱
(2)
设置在承载底座
(3)
的顶部正上方;风挡玻璃装配框架
(1)
的顶面,作为车用前风窗玻璃的装配面,用于粘接需要测试的车用前风窗玻璃
(19)
;风挡玻璃装配框架
(1)
顶面的形状大小,与车用前风窗玻璃
(19)
的形状大小相对应匹配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前风窗玻璃行人保护性能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角度调节模块,包括角度调节平台
(8)
和底部承载框架
(18)
;角度调节平台
(8)
的前端,与底部承载框架
(18)
的顶部前端相铰接;角度调节平台
(8)
的顶部,设置有承载底座
(3)
;角度调节平台
(8)
的底部左右两侧,分别通过一个斜撑杆
(16)
与底部承载框架
(18)
相连接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前风窗玻璃行人保护性能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底部承载框架
(18)
的顶部后端中部,设置有纵向分布的传动丝杠模组
(100)
;角度调节平台
(8)
的底部,与一根角度调节杆
(10)
的一端相铰接;角度调节杆
(10)
的另一端,与传动丝杠模组中的平移平台
(12)
相铰接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前风窗玻璃行人保护性能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根支撑柱
(2)
,等间距地设置在风挡玻璃装配框架
(1)
的底部;多根支撑柱
(2)
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风挡玻璃装配框架
(1)
底部以及承载底座
(3)
的顶部相拼接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前风窗玻璃行人保护性能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承载底座
(3)
与角度调节平台
(8)
,通过多个夹紧机构
(6)
固定连接;角度调节平台
(8)
的顶部在承载底座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元津李钢段成刚杜天强毕腾飞胡月杨康特王颂孙海洋郝赓
申请(专利权)人: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