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轮胎生产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6351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轮胎浇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聚氨酯轮胎生产模具,包括上模壳和下模壳,所述上模壳和下模壳内均套接有花纹板,所述上模壳和下模壳通过卡板和卡槽的配合完成扣合,所述上模壳的轴心处开设有浇注口,通浇注口向模具内加注聚氨酯,所述浇注口的顶部设有上起模环,所述上起模环用于连接上起模管,所述下模壳的中心处设有活动模芯,所述下模壳内设有下气管,所述下模壳上设有密封膜,通过密封膜和浇注口内壁的贴合阻断模具内的聚氨酯和多余的聚氨酯的连接关系,使出模的轮胎轴心处不再残留多余的聚氨酯,通过密封膜和上起模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氨酯轮胎生产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浇注
,具体为一种聚氨酯轮胎生产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橡胶轮胎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使用寿命短

耐磨性和抗撕裂强度较差等缺点,尤其是载重汽车轮胎,因负重能力有限,经常导致爆胎现象的发生

聚氨酯材料轮胎相比橡胶轮胎,其耐磨性能提高数倍,使用寿命长;胎面材料中不含炭黑和橡胶填充油,磨损时不会污染空气和土壤,废旧轮胎部分可以回收用作其他聚氨酯产品,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聚氨酯弹性体是制造绿色轮胎和轮胎绿色制造的理想材料

[0003]聚氨酯轮胎通常采用一体浇注的方式制作

一般有真空压注和离心浇注两种方法,真空压注通常需要在模具上预留许多通气孔,以便排空模具内气体,一旦空气没有排尽,轮胎会出现缺胎等现象,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且空气是否排尽也很难判断,而且在出模时通气孔内凝固的少量聚氨酯将轮胎和模具紧密结合,造成脱模困难,脱模后通气孔内固化的聚氨酯就成了轮胎上的“胎毛”,对轮胎的外观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离心浇注不需要真空设备不仅节省了成本,也避免了“胎毛”的出现,但是离心浇注也有一定缺陷,为了保证模具内没有气泡,就要增大聚氨酯的填充量,在出模时,模具的浇注口出会凝固多余的聚氨酯,这部分聚氨酯连接在轮胎的轮毂处,需要后期人工修剪,如果能生产出一种模具,在浇注口处不会积累多余的聚氨酯,那么聚氨酯轮胎生产的后期工作就会大幅减少,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也能减少工人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聚氨酯轮胎浇注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氨酯轮胎生产模具,通过将模具的模芯设置为伸缩式,再配合浇注口的内壁阻断模具内聚氨酯和多余聚氨酯的连接关系,使轮胎脱模后在轴心处不再残留多余的聚氨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聚氨酯轮胎生产模具,包括上模壳和下模壳,所述上模壳的轴心处开设有浇注口,所述上模壳和下模壳的相邻面上设有卡板和卡槽,所述上模壳和下模壳通过卡板和卡槽扣合,所述上模壳和下模壳的内圈均套接有花纹板,所述花纹板外壁处的上模壳的内壁和外壁之间开设有起模气孔,所述下模壳的中心设有模芯,所述模芯为一种外形可变的结构,通过模芯的外壁和浇注口内壁的配合切断模腔内的聚氨酯和外部多余的聚氨酯溶液,使成品轮胎的中心处不再留存多余的聚氨酯块

[0006]优选的,所述模芯包括套轴

气模芯

拉簧

固定板

封堵器

限位环

进气口和密封膜,所述下模壳底面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套轴,所述套轴轴心处固定安装有气模芯,所述气模芯为底部密封的圆管状结构,且底面大于圆管的半径,所述气模芯的底面的侧面与套轴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气模芯外壁处的底面上开设有,所述气模芯的内部设有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气模芯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固定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
固定板与气模芯活动套接,所述固定板的顶面与密封膜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密封膜为圆筒状密封软膜,所述密封膜的顶端与下模壳的内圈的顶端固定套接

[0007]优选的,所述上模壳的顶面沿上模壳的径向开设有导流槽

[0008]优选的,浇注口顶端处的上模壳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上起模环,所述上起模环用以固定上起模管,所述上起模管一端与上起模环固定连接,所述上起模管的另一端与上模壳固定连接,该连接点位于上模壳内的花纹板的外壁处,所述密封膜与上起模环接触的一段为透气环,所述下模壳内设有下气管,所述下气管的一端与套轴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下气管的另一端与下模壳固定连接,该连接点位于下模壳内花纹板的外壁处,所述气模芯的顶端与封堵器固定套接,所述封堵器为圆管状结构,该圆管顶端套接在气模芯的顶部,该圆管底端向套轴的内壁处延伸,用以封堵下气管在套轴处的端口,所述封堵器的底端上缘处的套轴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限位环,通过限位环限制封堵器的上行界线,再通过封堵器的顶端将固定板的活动范围限制在气模芯内

[0009]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0]1、
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现有的固定模芯做成可伸缩的结构,通过该结构和浇注口外壁的配合,将充满模具内的聚氨酯和多余的聚氨酯分离,使轮胎出模后不用再修剪轮毂处的胎形,减少了工人的作业量,提高了轮胎的生产效率

[0011]2、
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模壳的顶部开设导流槽,将多余的聚氨酯溶液通过导流槽回收利用,节约了原材料

[0012]3、
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模具中设置气管,配合上述的伸缩模芯可以起到方便脱模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传统离心浇注模具爆炸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剖视图

[0016]图中:
1、
上模壳;
11、
浇注口;
12、
导流槽;
13、
上起模环;
14、
上起模管;
2、
花纹板;
3、
卡板;
4、
卡槽;
5、
下模壳;
51、
下气管;
6、
起模气孔;
7、
套轴;
71、
气模芯;
72、
拉簧;
73、
固定板;
74、
封堵器;
75、
限位环;
76、
进气口;
8、
密封膜;
81、
透气环;
9、
模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聚氨酯轮胎生产模具包括上模壳1和下模壳
5,
上模壳1和下模壳5的相邻面上设有卡板3和卡槽
4,
上模壳1和下模壳5通过卡板3和卡槽4的配合完成扣合,上模壳1和下模壳5的内部均套接有花纹板2,花纹板2的轴心处开设有浇注口
11
,通过浇注口
11
对模具内注聚氨酯,浇注口
11
顶部处的上模壳1的顶面沿径向开设有导流槽
12,
浇注口
11
顶部设有上起模环
13,
上起模环
13
与上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聚氨酯轮胎生产模具,包括上模壳
(1)
和下模壳
(5)
,所述上模壳
(1)
的轴心处开设有浇注口
(11)
,所述上模壳
(1)
和下模壳
(5)
的相邻面上设有卡板
(3)
和卡槽
(4)
,所述上模壳
(1)
和下模壳
(5)
通过卡板
(3)
和卡槽
(4)
扣合,所述上模壳
(1)
和下模壳
(5)
的内圈均套接有花纹板
(2)
,所述花纹板
(2)
外壁处的上模壳
(1)
的内壁和外壁之间开设有起模气孔
(6)
,所述下模壳
(5)
的中心设有模芯
(9)
,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
(9)
为可形变的结构,通过模芯
(9)
的外壁和浇注口
(11)
内壁的配合切断模腔内的聚氨酯和外部多余的聚氨酯溶液,使成品轮胎的中心处不再留存多余的聚氨酯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轮胎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
(9)
包括套轴
(7)、
气模芯
(71)、
拉簧
(72)、
固定板
(73)、
封堵器
(74)、
限位环
(75)、
进气口
(76)、
和密封膜
(8)
,所述下模壳
(5)
底面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套轴
(7)
,所述套轴
(7)
轴心处固定安装有气模芯
(71)
,所述气模芯
(71)
为底部密封的圆管状结构,且底面大于圆管的半径,所述气模芯
(71)
的底部侧边与套轴
(7)
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气模芯
(71)
外壁处的底面上开设有进气口
(76)
,所述气模芯
(71)
的内部设有拉簧
(72)
,所述拉簧
(72)
的一端与气模芯
(71)
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拉簧
(72)
的另一端与固定板
(73)
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
(73)
与气模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革胜包贝蔡奔杰金仁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意心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