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明挖隧道的闭合框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66069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明挖隧道的闭合框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明挖隧道的闭合框架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明挖隧道的闭合框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地下道路工程是指在地下挖掘建设的道路,常用于城市交通拓展或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按照施工方法,地下道路工程可分为明挖法和暗挖法两大类

[0003]其中明挖法是指在地面上开辟出明显的施工口,直接对地下道路进行开挖施工,具有结构受力简单

施工技术成熟

施工安全性高及施工成本低等显著优点,因此在地下道路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0004]常规的明挖隧道结构形式常为矩形闭合框架结构形式或折板结构形式,均为封闭式结构,即完全封闭在地下的隧道

隧道根据长度可分为短隧

中隧

长隧和特长隧,除各别短隧外,其他类型隧道均需采用机械通风或排烟

封闭式结构虽然结构形式简单,且能满足功能

安全等要求,但也存在以下局限性:
[0005](1)
通风和照明困难:封闭式隧道的内部空间相对较为封闭,通风和照明较为困难,需要额外的通风和照明系统来确保隧道内的空气质量和可见性

[0006](2)
成本高:封闭式隧道由于需要进行完整的封闭结构建设,包括地下墙壁

顶板

底板等,造价通常较高

特别是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还需要采取更多的支护措施,增加了施工成本

除各别短隧外,其他类型隧道在通风

排烟

照明等方面完全依赖风机

照明设施等耗能设备,进一步增加了工程投资

[0007](3)
对环境影响较大:封闭式隧道建设需要进行大量的地下挖掘和支护,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噪音

振动

扬尘等,可能对附近居民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赖风机

照明设施等设备的使用造成了过多的能源消耗,增加了碳排放,对环保不利

[0008](4)
施工周期较长:封闭式隧道的建设涉及复杂的施工工序和技术,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来完成

在城市交通拥堵较为严重的情况下,长时间的施工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交通问题

[0009](5)
维护困难:封闭式隧道的内部结构通常难以直接观察和检修,一旦出现问题,维护和修复可能较为困难

[0010](6)
可能产生交通拥堵:封闭式隧道的建设可能需要在交通繁忙的区域进行,导致施工期间交通拥堵,影响周边交通流畅

[0011]目前,在“双碳”战略目标下,国家大力倡导绿色

低碳

环保的理念

因此,亟待一种节能减排的用于明挖隧道的闭合框架及其制造方法,以带来更好的社会

经济和环保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明挖隧道的闭合框架及其制造方法,其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明挖隧道的闭合框架

该用于明挖隧道的闭合框架包括:底板1,位于隧道的地面;相互平行的第一侧墙和第二侧墙2,分别位于该隧道的侧壁;多根中柱3,分别自该底板1向上延伸,其中该中柱3的位置连线平行于该第一侧墙2和该第二侧墙2;由相互垂直的横梁4和纵梁5组成的框架,位于该第一侧墙
2、
该第二侧墙2和该多根中柱3的上端,用于支撑顶板
6。
[0014]优选地,该纵梁5均平行于该隧道的地面且平行于该第一侧墙2和该第二侧墙2,并且将该第一侧墙2和该第二侧墙2之间的距离划分成中间部和相互对称的两侧部,其中该中间部的宽度至少满足该隧道的通风和绿化要求,该两侧部的宽度为
D1
;该横梁4均平行于该隧道的地面且垂直于该第一侧墙2和该第二侧墙2,并且从该隧道的一端分布至另一端,该横梁4将该隧道划分成隧道中部和相互对称的隧道端部,其中该隧道中部的长度为
D2
,该隧道端部的长度为
D3
;其中,
D3≤D2≤D1。
[0015]优选地,该纵梁5的数目为偶数
M
,将该横梁4划分成
M+1
个分段;该中柱3的列数为奇数
N

N≤M
,其位置的连线将该第一侧墙2与该第二侧墙2之间的距离划分成该中间部和相互对称的
N
个分距;
N
列该中柱3中的中间列该中柱3支撑于该中间部的中点,
N
列该中柱3中的其余列该中柱3支撑于该横梁4和该纵梁5的交叉点

[0016]优选地,该中柱3为一列,其位置的连线与该第一侧墙2之间的距离等于该连线与该第二侧墙2之间的距离,该中柱3支撑于该中间部的中点

[0017]优选地,该纵梁5的数目为偶数
M
,将该横梁4划分成
M+1
个分段;该中柱3的列数为偶数
N

N≤M
,其位置的连线将该第一侧墙2与该第二侧墙2之间的距离划分成两个该中间部和相互对称的
N
‑1个分距;
N
列该中柱3中的第
N/2
列和第
N/2+1
列该中柱3支撑于两个该中间部的中点,
N
列该中柱3中的其余列该中柱3支撑于该横梁4和该纵梁5的交叉点

[0018]优选地,该中柱3为两列,分别支撑于两个该中间部的中点

[0019]优选地,该纵梁5的数目为奇数
P
,将该横梁4划分成
P+1
个分段;该中柱3的列数为奇数
Q

Q≤P
,其位置的连线将该第一侧墙2与该第二侧墙2之间的距离划分成该中间部和相互对称的
Q
个分距;
Q
列该中柱3中的中间列该中柱3支撑于位于中间的该纵梁5,
Q
列该中柱3中的其余列该中柱3支撑于
P
个该纵梁5中的其余该纵梁
5。
[0020]优选地,该纵梁5的数目为奇数
P
,将该横梁4划分成
P+1
个分段;该中柱3为一列,其位置的连线与该第一侧墙2之间的距离等于该连线与该第二侧墙2之间的距离;该中柱3支撑于位于中间的该纵梁
5。
[0021]优选地,从该隧道的一端分布至另一端的该横梁4的数目使得
D3

D2。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于明挖隧道的闭合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
(1)
,位于隧道的地面;相互平行的第一侧墙和第二侧墙
(2)
,分别位于所述隧道的侧壁;多根中柱
(3)
,分别自所述底板
(1)
向上延伸,其中所述中柱
(3)
的位置连线平行于所述第一侧墙
(2)
和所述第二侧墙
(2)
;由相互垂直的横梁
(4)
和纵梁
(5)
组成的框架,位于所述第一侧墙
(2)、
所述第二侧墙
(2)
和所述多根中柱
(3)
的上端,用于支撑顶板
(6)。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合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
(5)
均平行于所述隧道的地面且平行于所述第一侧墙
(2)
和所述第二侧墙
(2)
,并且将所述第一侧墙
(2)
和所述第二侧墙
(2)
之间的距离划分成中间部和相互对称的两侧部,其中所述中间部的宽度至少满足所述隧道的通风和绿化要求,所述两侧部的宽度为
D1
;所述横梁
(4)
均平行于所述隧道的地面且垂直于所述第一侧墙
(2)
和所述第二侧墙
(2)
,并且从所述隧道的一端分布至另一端,所述横梁
(4)
将所述隧道划分成隧道中部和相互对称的隧道端部,其中所述隧道中部的长度为
D2
,所述隧道端部的长度为
D3
;其中,
D3≤D2≤D1。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闭合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
(5)
的数目为偶数
M
,将所述横梁
(4)
划分成
M+1
个分段;所述中柱
(3)
的列数为奇数
N

N≤M
,其位置的连线将所述第一侧墙
(2)
与所述第二侧墙
(2)
之间的距离划分成所述中间部和相互对称的
N
个分距;
N
列所述中柱
(3)
中的中间列所述中柱
(3)
支撑于所述中间部的中点,
N
列所述中柱
(3)
中的其余列所述中柱
(3)
支撑于所述横梁
(4)
和所述纵梁
(5)
的交叉点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闭合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柱
(3)
为一列,其位置的连线与所述第一侧墙
(2)
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连线与所述第二侧墙
(2)
之间的距离,所述中柱
(3)
支撑于所述中间部的中点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闭合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
(5)
的数目为偶数
M
,将所述横梁
(4)
划分成
M+1
个分段;所述中柱
(3)
的列数为偶数
N

N≤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林刘世行周长林吴金刚郭淞王浩春张金波李婧张智航孙烨祁亚雄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