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球囊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6027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药物球囊导管,包括导管、球囊、切割元件、充压装置、第一电极及电压控制装置,球囊设置于导管的远端,球囊通过通道与充压装置连通,通道设置于导管内;切割元件设置于球囊的表面;球囊的表面和/或切割元件的表面设有药物涂层;第一电极设置于导管的远端的外侧且位于球囊内部,电压控制装置位于导管的近端;第一电极通过第一导线与电压控制装置的第一导电端电连接,切割元件作为第二电极并通过第二导线与电压控制装置的第二导电端电连接;第一导电端与第二导电端的极性相反;第一导线及第二导线设置于导管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球囊导管可提高球囊的药物释放率,并且可提高组织的药物吸收率,提升治疗效果。提升治疗效果。提升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药物球囊导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物球囊导管,尤其涉及一种可提高球囊的药物释放率,且可提高组织的药物吸收率的药物球囊导管。

技术介绍

[0002]药物涂层球囊导管(简称球囊导管)是指在普通的裸球囊表面负载药物涂层的球囊导管,待载有药物的球囊输送至病变部位后,球囊扩张使得病变部位的血管璧恢复畅通,同时药物涂层自球囊表面洗脱并释放至血管壁,可进一步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生,防止血管再狭窄。因此,药物涂层球囊导管不仅可通过球囊扩张为血管建立通道,而且可避免支架植入术后的支架再狭窄、血栓等缺陷。
[0003]然而,现有技术的药物涂层球囊导管存在以下问题:由于药物涂层球囊导管表面和血管壁之间接触时间非常短,对于冠状动脉,球囊可能仅被膨胀小于一分钟,并且通常膨胀仅三十秒,对于外周脉管系统,可允许的膨胀时间可大于一分钟,但是仍以分钟测量。因此,由于需要短的膨胀时间,药物或涂层转移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大量药物会残留球囊,影响了药物的转载率,导致药物吸收率不高,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0004]尤其是针对严重钙化病变,即刻管腔获得低、回弹严重、药物吸收率不高,影响药物涂层球囊的预后。现有技术的药物涂层球囊导管没有公开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球囊的药物释放率,并且可提高组织的药物吸收率的药物球囊导管。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药物球囊导管包括导管、球囊、切割元件、充压装置、第一电极及电压控制装置,所述球囊设置于所述导管的远端,所述球囊通过通道与所述充压装置连通,所述通道设置于所述导管内;所述切割元件设置于所述球囊的表面;所述球囊的表面和/或所述切割元件的表面设有药物涂层;所述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导管的远端的外侧且位于所述球囊内部,所述电压控制装置位于所述导管的近端;所述第一电极通过第一导线与所述电压控制装置的第一导电端电连接,所述切割元件作为第二电极并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电压控制装置的第二导电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端与第二导电端的极性相反,所述电压控制装置施加高压脉冲至所述切割元件和所述第一电极时,能够在所述切割元件和所述第一电极之间产生射频能量;所述第一导线及第二导线设置于所述导管内。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所述导管的远端设置球囊,使所述球囊通过通道与充压装置连通,因此,利用充压装置可以控制所述球囊收缩及扩张,从而使得所述球囊能扩张血管;并且可以在病变附近释放涂覆于表面的药物。又通过在所述球囊的表面设置切割元件,所述球囊收缩及扩张的动作可以驱使所述切割元件对病变组织进行刻痕或切割,从而使得药物能更快速深入到病变组织深处,不但可以提高球囊的药物释放率,并且可提高组织的药物吸收率,从而提升治疗效果。另外,通过将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切割元件电
连接于所述电压控制装置,利用所述电压控制装置将电压调节到一定的值,使得所述第一电极能向所述切割元件发出射频能量,射频能量可以促进药物的释放,而且射频能量传送到血管的病变处可以引起血管舒张,改变细胞的渗透性;并且,通过调节射频信号,药物可以更深地递送到血管壁中,从而允许该药物在血管壁内保留更长的时间,并改善药物在血管系统内的耐久性,因此,可以增强药物的递送效果并且提高组织的药物吸收率。
[0008]较佳地,所述高压脉冲的脉冲宽度介于约0.08微秒至约600微秒之间。
[0009]较佳地,所述射频能量电压介于400V至4000V之间。
[0010]较佳地,所述药物球囊导管还包括超声波发生器及超声控制装置,所述超声波发生器设置于所述球囊内部;所述超声波发生器通过第三导线与所述超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三导线设置于所述导管内。通过超声波发生器产生超声波能量,超声波能量传导至切割元件后,使切割元件具备更强的切割能力,提高切割元件对病变组件的刻痕能力;同时超声波经切割元件传至血管壁,对病变组织进行冲击,能够有效处理中度、重度钙化病变组织;由于所述切割元件刻痕能力的提高,结合超声波的振动作用,从而降低产生夹层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另外,当所述切割元件刻痕穿透病变组织后,涂敷于所述球囊和切割元件上的药物涂层会借助于超声波能量瞬间输送到病变组织断裂层的血管内皮组织内,从而避免了第二次药物球囊导管的介入过程,有效降低成本,缩短处理时间,安全有效,更加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此外,通过超声控制装置调节超声波振动能量,使得本专利技术药物球囊导管具备适应处理病变情况复杂(含有钙化、纤维化、脂质池)的血管的能力。
[0011]较佳地,所述切割元件沿所述球囊的中心轴方向延伸。这样既可以使得所述切割元件方便地安装于球囊的表面,又可顺着血管的延伸方向进行刻痕,使药物球囊导管的结构布置更加合理。
[0012]较佳地,多个所述切割元件围绕所述球囊的中心轴周向分布。这样可以使得所述切割元件分布于球囊的四周表面,从而可对血管的内壁四周同时处理,缩短处理时间。
[0013]较佳地,所述切割元件包括若干锯齿片以及连接于相邻两所述锯齿片之间的连接段。通过在相邻两所述锯齿片之间设置连接段,

提高本专利技术的药物球囊导管区域的柔顺性,有利于通过弯曲病变。
[0014]较佳地,所述导管的近端设有针座,所述针座具有至少三个与所述导管内部连通的接口,以供充盈介质通过和容纳导线。
[0015]较佳地,所述球囊的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填充含有药物的脂质体,在所述球囊扩张时,所述凹槽的开口变大,使得所述凹槽内的所述脂质体外露并向外释放。
[0016]较佳地,所述药物球囊导管还包括套管,所述套管呈可撤除地套于所述球囊外。通过设置套管,可以防止在球囊介入时所述切割元件对正常血管的损伤;并且当所述球囊到达靶区之后,可以撤去所述套管,以露出球囊和切割元件,因此,可以使本专利技术能方便地介入血管内,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药物球囊导管的结构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药物球囊导管的球囊沿A

A方向的剖视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药物球囊导管的导管沿B

B方向的剖视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药物球囊导管的切割元件的结构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药物球囊导管位于血管内并对病变组织进行处理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3]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药物球囊导管100包括导管1、球囊2、切割元件3、充压装置4、第一电极5、电压控制装置6、超声波发生器7及超声控制装置8,所述球囊2设置于所述导管1的远端,所述导管1内设有内管21,所述内管21贯穿整个导管1和球囊2内部,内管21用于供导丝穿行,所述球囊2的前端还设有尖端11,所述导管1与内管21之间的通道9与所述充压装置4连通,用于使所述球囊2扩张或收缩。所述切割元件3设置于所述球囊2的表面。所述球囊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物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球囊、切割元件、充压装置、第一电极及电压控制装置,所述球囊设置于所述导管的远端,所述球囊通过通道与所述充压装置连通,所述通道设置于所述导管内;所述切割元件设置于所述球囊的表面;所述球囊的表面和/或所述切割元件的表面设有药物涂层;所述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导管的远端的外侧且位于所述球囊内部,所述电压控制装置位于所述导管的近端;所述第一电极通过第一导线与所述电压控制装置的第一导电端电连接,所述切割元件作为第二电极并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电压控制装置的第二导电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端与第二导电端的极性相反,所述电压控制装置施加高压脉冲至所述切割元件和所述第一电极时,能够在所述切割元件和所述第一电极之间产生射频能量;所述第一导线及第二导线设置于所述导管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脉冲的脉冲宽度介于约0.08微秒至约600微秒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能量电压介于400V至4000V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球囊导管,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朝生曹敏华张志军黄君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