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减震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减震器,包括有外筒和在外筒内滑动的内筒,在外筒和内筒的外端部分别设置有安装部,在外筒的内底部与内筒的外底部套装的第一导向滑套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外筒的内底部定位有依次穿过第一减震弹簧的中孔及内筒底部并伸入内筒的中空部的弹簧导向杆,在内筒内的弹簧导向杆上套装有第二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的一端顶压在内筒的底部、另一端顶压在弹簧导向杆端部固定的第二导向滑套上,优点是:减震效果好,内外筒的摩擦阻力小,结构简洁生产成本低,适用于作人力车或电动车或摩托车前叉上的减震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减震器
,特指一种应用于人力车或电动车或摩托车前叉 上的减震器。
技术介绍
目前,应用于人力车或电动车或摩托车上的减震器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液压减震 器,另一种是单弹簧减震器,其不足之处在于对于液压减震器来讲,其制造精度高、成本 高,有时因密封不好非常容易引起漏油,液压减震器内的液压油的泄露将导致减震性能急 剧下降,甚至失去减震性能;对于单弹簧减震器来讲,虽然其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但是, 其减震效果不好,或者说,在减震的过程中受单个减震弹簧性能曲线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有 些过程太过生硬,震动大,噪音大,人体感觉不爽,震动也容易加剧机件的磨损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降低冲击力及减震效果良好的减震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减震器,包括有外筒和在外筒内滑动的内筒,在外筒和内筒的外端部分别设 置有安装部,在外筒的内底部与内筒的外底部套装的第一导向滑套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弹 簧,外筒的内底部定位有依次穿过第一减震弹簧的中孔及内筒底部并伸入内筒的中空部的 弹簧导向杆,在内筒内的弹簧导向杆上套装有第二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的一端顶压在 内筒的底部、另一端顶压在弹簧导向杆端部固定的第二导向滑套上。上述的第一减震弹簧的下端均设置有弹簧垫。上述的与内筒滑动结合处的外筒上设置有衬套,衬套内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封油 圈,两封油圈之间的衬套内壁上设置有一圈以上的封油槽。上述的衬套的上部设置有定位卡簧,外筒的上端卡接有防尘盖。上述的设置在外筒外端部的安装部为一带有连接孔的接耳。上述的设置在内筒外端部的安装部为缩颈的圆柱形台阶。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1、本技术采用双减震弹簧,使得第一减震弹簧被压缩时,第二减震弹簧释放 被压缩的能量而伸长,使得两个减震弹簧的减震性能曲线在减震的过程中互补,有效解决 了在减震的过程中有时太过生硬造成震动大等不利影响;2、本技术在与内筒滑动结合处的外筒上设置有衬套,在衬套内壁上设置封油 圈及封油槽,使得外筒内的润滑油不易流失,内外筒的摩擦阻力小;3、本技术适用于作人力车或电动车或摩托车前叉上的减震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减震弹簧与衬套处的局部剖视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应用于电动车上的双前叉减震器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3 一种减震器,包括有外筒1和在外筒1内滑动的内筒2,在外筒1和内筒2的外端 部分别设置有安装部,在外筒1的内底部与内筒的外底部套装的第一导向滑套9之间设置 有第一减震弹簧7,外筒1的内底部定位有依次穿过第一减震弹簧7的中孔及内筒底部并伸 入内筒1的中空部的弹簧导向杆8,在内筒2内的弹簧导向杆8上套装有第二减震弹簧20, 第二减震弹簧20的一端顶压在内筒2的底部、另一端顶压在弹簧导向杆8端部固定的第二 导向滑套10上,第二导向滑套10的上端设置有垫片11并用螺帽12拧紧固定。上述的第一减震弹簧7的下端均设置有弹簧垫6。上述的与内筒2滑动结合处的外筒1上设置有衬套13,衬套13内壁的两端分别设 置有封油圈14,两封油圈14之间的衬套13内壁上设置有一圈以上的封油槽15,以便于使 内外筒作相对运动时,润滑油不向外泄露,保证运动正常。上述的衬套的上部设置有定位卡簧16,外筒1的上端卡接有防尘盖17。上述的设置在外筒1外端部的安装部为一带有连接孔4的接耳3,便于与车轴等部 件连接。上述的设置在内筒2外端部的安装部为缩颈的圆柱形台阶5便于与车辆前叉的上 连接板连接固定。本技术的应用,参见图4 将两件本技术安装在某电动车用立轴33连接 的上下连接板31、32的前叉的安装位上,即形成一种带双减震器的电动车前叉50。当然,也可以用一个或多个本技术的减震器安装在车辆上用于减震。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 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 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筒和在外筒内滑动的内筒,在外筒和内筒的外端部分别设置有安装部,在外筒的内底部与内筒的外底部套装的第一导向滑套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外筒的内底部定位有依次穿过第一减震弹簧的中孔及内筒底部并伸入内筒的中空部的弹簧导向杆,在内筒内的弹簧导向杆上套装有第二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的一端顶压在内筒的底部、另一端顶压在弹簧导向杆端部固定的第二导向滑套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减震弹簧的下端设置 有弹簧垫。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与内筒滑动结合处的外筒 上设置有衬套,衬套内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封油圈,两封油圈之间的衬套内壁上设置有一 圈以上的封油槽。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衬套的上部设置有定 位卡簧,外筒的上端卡接有防尘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置在外筒外端部的安装 部为一带有连接孔的接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置在内筒外端部的安装 部为缩颈的圆柱形台阶。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减震器
,涉及一种减震器,包括有外筒和在外筒内滑动的内筒,在外筒和内筒的外端部分别设置有安装部,在外筒的内底部与内筒的外底部套装的第一导向滑套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外筒的内底部定位有依次穿过第一减震弹簧的中孔及内筒底部并伸入内筒的中空部的弹簧导向杆,在内筒内的弹簧导向杆上套装有第二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的一端顶压在内筒的底部、另一端顶压在弹簧导向杆端部固定的第二导向滑套上,优点是减震效果好,内外筒的摩擦阻力小,结构简洁生产成本低,适用于作人力车或电动车或摩托车前叉上的减震器。文档编号B62K25/08GK201626523SQ201020144429公开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6日专利技术者郑志 申请人:郑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筒和在外筒内滑动的内筒,在外筒和内筒的外端部分别设置有安装部,在外筒的内底部与内筒的外底部套装的第一导向滑套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外筒的内底部定位有依次穿过第一减震弹簧的中孔及内筒底部并伸入内筒的中空部的弹簧导向杆,在内筒内的弹簧导向杆上套装有第二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的一端顶压在内筒的底部、另一端顶压在弹簧导向杆端部固定的第二导向滑套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志,
申请(专利权)人:郑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