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5358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可以提高显示面板光取出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显示面板的可显示角度范围逐渐增大,对于显示面板在全显示角度范围内的显示效果的要求也随之逐渐提高

对于存在多视角观看需求的显示面板,例如,车载显示屏,电视机显示屏等,需要增强主视角范围外的其他角度的显示亮度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0003]然而,现有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视角增大方法的光取出效率较低,发光器件出射光线的损耗量较高,进而导致显示面板的出光量减少,造成显示面板亮度下降,影响画面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以提高显示面板下的光取出效率,增加显示面板的出光量,进而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和显示效果

[0005]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0006]衬底层;
[0007]像素界定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层的一侧,所述像素界定层包括多个镂空,所述镂空内设置有发光层;
[0008]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层的一侧;
[0009]至少两层光学结构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层的一侧;
[0010]所述光学结构层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聚光结构,所述聚光结构用于聚拢所述发光层出射的光线;
[0011]至少一层所述光学结构层的所述聚光结构在所述衬底层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镂空在所述衬底层上的正投影,所述聚光结构包括第一聚光结构,所述第一聚光结构在所述衬底层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镂空在所述衬底层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聚光结构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封装层的折射率;
[0012]第一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设置于第一光学结构层远离所述衬底层的一侧,所述第一介质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聚光结构的折射率,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为所述第一聚光结构所在所述光学结构层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聚光结构远离所述封装层一侧的表面包括至少一个平面;
[0014]和
/
或,
[0015]所述第一聚光结构远离所述封装层一侧的表面包括相对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层凸起的曲面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衬底层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介质层的厚度大于所
述第一聚光结构的厚度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介质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聚光结构的最大厚度的两倍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两层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两层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包括第一子光学结构层和第二子光学结构层,所述第一子光学结构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第二子光学结构层之间;
[0020]所述第二子光学结构层中的所述第一聚光结构在所述衬底层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子光学结构层中的所述第一聚光结构在所述衬底层的正投影

[00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包括第一发光器件

第二发光器件和第三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

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三发光器件出射的光线颜色不同,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厚度均大于所述第三发光器件的厚度;
[0022]所述第一子光学结构层在所述衬底层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三发光器件在所述衬底层的正投影无交叠;
[0023]或,
[0024]所述第二子光学结构层在所述衬底层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三发光器件在所述衬底层的正投影无交叠

[00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聚光结构远离所述封装层一侧的表面包括至少一个平面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聚光结构是通过刻蚀制备得到的;
[0026]在所述第一聚光结构远离所述封装层一侧的表面包括相对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层凸起的曲面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聚光结构是通过打印制备得到的

[00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聚光结构远离所述封装层一侧的表面包括相对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层凸起的曲面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聚光结构在所述衬底层的正投影的最大直径与所述第一聚光结构的最大厚度的比值范围为
4/1

5/1。
[00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0029]疏液层,所述疏液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聚光结构靠近所述衬底层的一侧,所述疏液层的水接触角大于所述封装层的水接触角,以在打印过程中使得所述第一聚光结构的流体材料形成独立的所述第一聚光结构;
[0030]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设置于所述疏液层与所述第一介质层之间

[00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粘附层,设置于所述疏液层与所述第一介质层之间,所述粘附层的水接触角小于所述疏液层的水接触角,以使所述第一介质层与所述粘附层相接触

[003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光学结构层,所述第二光学结构层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第二聚光结构,所述第二聚光结构用于反射所述发光层出射的光线,所述第二聚光结构在所述衬底层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像素界定层在所述衬底层的正投影

[003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光学结构层远离所述衬底层的一侧

[003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光学结构层包括隔垫结构和反光层,其中,所述隔垫
结构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层的一侧,所述隔垫结构在所述衬底层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像素界定层在所述衬底层的正投影,所述反光层设置于所述隔垫结构远离所述衬底层的一侧

[003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二介质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层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二介质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封装层的折射率;
[0036]所述第二介质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聚光结构的折射率

[0037]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0038]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所述的显示面板

[003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在封装层远离衬底层的一侧设置至少两层光学结构层,通过光学结构层包括的多个阵列排布的聚光结构对发光层出射的光线进行聚拢,设置聚光结构在衬底层上的正投影覆盖镂空在衬底层上的正投影,可以使得发光层出射的光线进入聚光结构,进而可以提高光学结构层对发光层出射的光线的收集能力,通过设置至少两层光学结构层,可以使得经过靠近衬底层的光学结构层的大角度出射的光线被远离衬底层的光学结构层收集,进一步通过第一聚光结构的折射率大于封装层的折射率,第一聚光结构的折射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层;像素界定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层的一侧,所述像素界定层包括多个镂空,所述镂空内设置有发光层;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层的一侧;至少两层光学结构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层的一侧;所述光学结构层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聚光结构,所述聚光结构用于聚拢所述发光层出射的光线;至少一层所述光学结构层的所述聚光结构在所述衬底层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镂空在所述衬底层上的正投影,所述聚光结构包括第一聚光结构,所述第一聚光结构在所述衬底层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镂空在所述衬底层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聚光结构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封装层的折射率;第一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设置于第一光学结构层远离所述衬底层的一侧,所述第一介质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聚光结构的折射率,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为所述第一聚光结构所在所述光学结构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光结构远离所述封装层一侧的表面包括至少一个平面;和
/
或,所述第一聚光结构远离所述封装层一侧的表面包括相对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层凸起的曲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衬底层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介质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聚光结构的厚度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聚光结构的最大厚度的两倍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两层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两层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层包括第一子光学结构层和第二子光学结构层,所述第一子光学结构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第二子光学结构层之间;所述第二子光学结构层中的所述第一聚光结构在所述衬底层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子光学结构层中的所述第一聚光结构在所述衬底层的正投影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包括第一发光器件

第二发光器件和第三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

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三发光器件出射的光线颜色不同,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厚度均大于所述第三发光器件的厚度;所述第一子光学结构层在所述衬底层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三发光器件在所述衬底层的正投影无交叠;
或,所述第二子光学结构层在所述衬底层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三发光器件在所述衬底层的正投影无交叠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倩卢天豪李晓虎刘文祺安澈田禹黄维王红丽吴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